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在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中,对比成角近段旋磨和全程旋磨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评估成角近段旋磨对该类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冠脉旋磨介入治疗且冠脉均存在严重钙化伴成角(≥45°)的患者共245例,依据旋磨手术策略分为全程旋磨组(n=179)和成角近段旋磨组(n=66)。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观察终点包括院内和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成角近段旋磨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0%,2例(3.0%)患者因术中球囊无法扩张而最终转换为全程旋磨;全程旋磨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9.4%,1例(0.6%)患者因冠脉穿孔导致手术失败而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全程旋磨组发生旋磨头嵌顿和心包填塞各2例(1.1%)、冠脉穿孔4例(2.2%),而成角近段旋磨组未出现这些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程旋磨组术中冠脉夹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角近段旋磨组(43.6%vs.19.7%,P<0.05)。两组的院内总MACE发生率相当,但全程旋磨组1年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成角近段旋磨组(27.4%vs.13.6%,P<0.05)。结论:对于严重钙化伴成角的冠脉病变,成角近段旋磨联合球囊扩张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转归与全程旋磨相似,而术中并发症尤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后者,说明仅采用成角近段旋磨治疗此类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09-01至2011-02连续的24例冠心病患者严重钙化病变行ROTA加DES治疗,其中经股动脉路径14例,经桡动脉路径10例,观察其旋磨特点、即刻造影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院内事件发生率和平均随访12个月(6~24个月)的结果。结果:行ROTA的患者均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B2/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头均成功通过狭窄病变,并完成DES置入术,91.7%(22/24)的病例最后使用≤1.5 mm旋磨头通过钙化病变,总成功率为100%,术中仅1例发生慢血流和心动过缓,院内无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无冠状动脉穿孔、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发生。随访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论:选用直径较小的旋磨头改变钙化病变的血管的顺应性后,可以顺利完成DES植入术,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旋磨术对严重冠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建立术后心力衰竭(心衰)风险预测的模型。方法:选取240例患有严重冠脉钙化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调查患者接受冠脉旋磨术后1年的心衰风险指标,绘制列线图和临床决策分析(DCA)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图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冠脉旋磨术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血糖等10个生化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χ2=4.796,P=0.779),ln(NT-proBNP)、肌酐、血糖、胆固醇、LVEF、术后支架内狭窄及Syntax评分能够作为患者术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DCA曲线反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患者预后,AUC为0.890(95%CI:0.840~0.934),校准曲线1年的预测生存概率与实际生存概率基本一致,平均绝对误差(MA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冠脉)旋磨术(R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严重冠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2021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冠脉严重钙化行RA的患者31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RA/DCB组(57例)和RA/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6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DES组较多合并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复杂解剖类型(均P<0.05)。随访期间RA/DES组MACCE(18.77%vs.12.28%)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3.79%vs.7.02%)发生率较RA/DCB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叉病变(HR=2.284,95%CI:1.063~4.908,P=0.034)、植入物总长度(HR=1.023,95%CI:1.005~1.047,P=0.014)、SNYTAX评分(HR:1.047,95%CI:1.013~1.082,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及低压球囊成形术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探讨其对治疗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 2 6例共 2 8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 ,并辅以低压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观察其手术成功率 ,术后随访 12个月。结果 :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手术成功率为 92 8% ,管腔狭窄由术前的 88%± 9%减少至 45 %± 10 %。有 2 5处钙化病变需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88 3 % ) ,有 3处因旋磨术后残余狭窄 <3 0 %而未行补充治疗。包括补救性治疗在内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CRA)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术中无主要并发症发生 (包括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 ) ,有 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 ,术后 72h内有 1例病人出现心肌酶学升高 ,符合无Q波心肌梗死。所有病人平均随访 (10 4± 7 6)个月 ,有 11例心绞痛复发或蹬车试验阳性 ,无心肌梗死和死亡病例。 5例病人行重复冠状动脉造影 ,均为再狭窄。结论 :旋磨术联合低压球囊扩张虽然可取得很高的即刻成功率 ,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再狭窄率仍然较高 ,其确切效果需临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斑块旋磨术处理冠状动脉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黄山首康医院因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3例冠心病病人。按是否进行斑块旋磨分为旋磨组和对照组,比较旋磨组和对照组术中和术后各相关指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旋磨组与对照组在即刻手术成功率(100.0%比88.9%,P<0.05)、手术时间[(132.7±26.7)min与(158.6±45.5)min,P<0.01]、使用高压球囊个数[(1.5±0.6)个与(2.6±0.8)个,P<0.01]、总并发症(6.7%与27.8%,P<0.01)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在基层医院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病人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斑块旋磨术处理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使用高压球囊少,总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病变的高速旋磨治疗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650032)周兰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自1977年由Gruntzig创立以来,经过对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但PTCA仍有发生重大并发症的风...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高发病率、起病隐匿的疾病。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于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较敏感,却不能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钙化(Coronaly arterycalcium,CAC)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仔在着密切关系。病理研究证实钙化现象仅发生于血管粥样硬化的病变处,并且贯穿于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通过检验并量化冠状动脉的钙化病变,能够早期诊断并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旋磨组(n=40)和非旋磨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旋磨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显著高于非旋磨组(92.50%vs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旋磨组和非旋磨组患者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术中2例发生心室颤动,1例发生心脏骤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等并发症;非旋磨组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重度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冠脉钙化病变改变、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的33处钙化病变处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6.88%,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植入74枚支架。围术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出血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并发症。1例发生心脏停搏,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无1例再发心绞痛,无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术治疗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53~83岁,平均69.1岁。有脑中风史13例。双支和三支系统病变为2例和28例,同时有左主干病变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52±0.19。30例病人均可以摸到明显的升主动脉片状或弥漫性钙化斑块,21例病人手术中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明显钙化。9例以左乳内动脉(LIMA)为唯一供血来源(in-flow),其余静脉桥吻合到LIMA,1例静脉桥吻合到无名动脉,其余静脉~静脉"Y"吻合,6例使用主动脉隔离装置(Enclose)行主动脉上的近端吻合,14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术中用血流仪定量测定桥血流。结果:本组30例人均远端吻合3.40(3~5)处。术后8例需多巴胺>5ng/(kg·min)支持16~45小时。手术后2~12小时病人完全清醒,人均带气管插管时间(8.9±3.7)小时。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显示桥血流均满意(17~110ml/ min),9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LIMA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之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出血再开胸、无脑中风,无手术后急性肾衰。下肢切口感染1例,8例(26.7%)术后一过性房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心绞痛均消失,术后(12.7±4.6)天出院。结论:在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病人,采用OPCAB结合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人群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106例稳定型冠心病依据血浆Hcy水平分为高Hcy组、正常Hcy组。两组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临床基础情况具可比性,将冠脉造影图像采用直径法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以血管支数法和Gensis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与正常Hcy组相比,高Hcy组在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s评分方面均存在差异,表现为高Hcy组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增高(34.48% vs 8.33%)、Gensis评分增高(37.82±8.29 vs 30.06±4.94),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cy水平与冠脉病变血管支数、Gensis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高血浆Hcy可进一步影响冠脉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阐述血小板的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