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文本性质入手,分析了中医典籍书名的特点及常见问题。中医典籍是具有文学特点的科技文本,翻译这种特殊文本书名时,应采用交际翻译法进行翻译,紧扣文本内容,避虚就实,突出主题,见题明义。  相似文献   

3.
儒学重视道德价值,强调道德修养和伦理教化。在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学深受其孝道观、仁道观、义利观和养生观的影响与渗透。  相似文献   

4.
中医典籍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的文化传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记载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诊疗及养生文化,中医典籍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译者既要忠于原作,灵活地运用以"直译"异化"为主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中医文化,又要注意译文的"通顺",从而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  相似文献   

5.
1 汉字的理性特点 绝大多数汉字起源于图画,因此,人们总能从某些汉字的形体结构中体会出它所蕴含的意义,所以说汉字具有表意的性质(当然,汉字从它造字之初发展到今天,就整体而言,已不仅仅是表意文字,还具有意音文字和记号文字的特点)。正如唐兰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字不仅是由古代图画文字变成近代文字的唯一的仅存的重要材料,也是拼音文字外另一个有价值的文字”(见《中国文字学》)。唐兰先生的  相似文献   

6.
金汁是由人类粪便经过炮制形成的特殊的药物,具有除大热解百毒的作用,中国医家运用它来治病救人已逾千年,特别是在治疗温病发热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时控制疫疠做出了贡献,是中医药的伟大发明。现代由于其制作及卫生安全问题已基本废用,但不可否认其治疗温病的历史功绩,文章根据中医典籍就温病中金汁的应用特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8.
明代医学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义》道:“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故。可以医而不知《易》乎。”此语言简意赅,深得医易相通之理。医易相通,通在何处,张介宾说:“欲赅医易,理只阴阳。”这里我们姑且抛却义理上的相通,而重点探讨中国传统儒学与中医科学在思维模式及其表述方法的共通之处。 爱因斯坦曾经在给其友人斯策威的一封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阅览系统为例,简述中医古籍资源数据库及阅览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的内容。中医古籍阅览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包括:中医古籍的基本信息、电子中医古籍的分类、检索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利用数字化手段整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典籍资源,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维度与阶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目的 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方法 从维度与阶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 ,认为证候是由不同的要素 (维 ) ,通过不同的关联 (阶 ) ,达到的不同状态。证候因素具有高维性 ,证候的阶度则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 ,证候阶度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对应的干预状态。结果 “降维升阶”、“降维降阶”的有机结合 ,以及“证候诊断决策树”的构建 ,是证候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一方面对主要证候因素进行降维处理 ,对相应的表征信息进行规范 ,并提取多层次有效信息组合 ;另一方面通过升阶或降阶 ,达到对证候因素的选择决策 ,以适应不同疾病、不同个体的灵活辨证与干预。从而执简驭繁 ,既把握群体的共性证候特征 ,又体现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特点。结论 辨析证候的维度与阶度 ,有助于引入数理、信息多学科方法 ,开辟证候标准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结果: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存在中医药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等问题。结论:要结合中医药服务现状,进一步完善落实中医药投入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不断探索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优化调剂方法。方法统计并分析本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调剂出错率、处方数等),并随机抽取18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2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出错率、取药方便程度、药品剂量准确度、卫生、食用方便程度、携带存储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药物浪费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区别中药功效与药效,回顾中药功效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中药功效的结构。中药功效可以分为作用对象和作用类型两部分,绝大多数功效作用对象与中医的核心概念相关,中药的功效无论是从作用对象还是作用类型来说均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与中药现代化的药效有很大不同。中药功效研究的主体应当是中药对证功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影响,该文从剂量、审方、特殊药物处理以及配方漏药吐疗效的影响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调剂人员对于处方的治疗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感,在调剂处方时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医师的意图,准确调配,并做到严格对审方、调剂、复核等环节准确的进行调配,达到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防治疾病中中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分类是学习、应用和研究药物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促进中药教学、临床应用和科研的发展。自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三品分类法始,如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分类就成为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中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入,古代医家对中药分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促使中药分类更加全面合理。文章通过梳理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记载的中药分类方法,试图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教育是中医文化能够得以延续的关键,而如何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是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要点。文章认为应该从中医形成的文化背景出发,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并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三个方面真正提升中医的教育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佛学与中医学有众多相通之处,形神整体观念、直观意象思维、慈悲仁爱理念是佛学与中医学众多相通处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与传统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名学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历史表明,在不同地区、不同化背景和不同时代,每个学校都有着各自发展的轨迹,有着各自的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化和特色成为大学的象征。国内外一流大学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化底蕴,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特化背景的栋梁之才。尽管大学的类型、化背景、学科领域各不相同,大学最根本的使命都是要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