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藜芦醇又称芪三酚,是植物在遭受“逆境”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属于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白藜芦醇有顺、反2种结构,反式较顺式性质稳定、生理活性更强,在植物体内主要以反式构象存在,可以通过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等制得。白藜芦醇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学功能,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糖脂代谢及抑制脂肪沉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随着对白藜芦醇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人类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所具备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白藜芦醇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心血管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对机体的多种疾病都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着重总结了白藜芦醇在物理化学因素、代谢异常等不良因素下对卵泡发生、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以及精子发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综述白藜芦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氧化应激、PI3K/Akt等信号通路及表观遗传学修饰等方面的相关机制,为白藜芦醇应用于改善临床因卵泡发育和精子发生障碍诱发不孕不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理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激活SIRT1和AMPK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Akt通路、增加GLUT2的表达以及抑制PDK,影响糖代谢进程降低血糖水平;激活SIRT1蛋白、PGC-1α蛋白以及参与线粒体途径,促进SOD1的生成、降低ROS的表达以及减少线粒体凋亡,减少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也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PPARα通路以及下调VEGF受体Flk-1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抑制NF-κB而改善糖尿病性肝损伤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综述了近5年来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白酒灌胃诱导、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给予50、125、250 mg·kg-1白藜芦醇治疗,9周后,测定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指标、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与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的γ-GT、MDA含量与模型组的比较显著降低,T-SOD活性与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具有降低γ-GT与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肝细胞、改善酒精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安梅  周瑾  陈晓宇 《肿瘤药学》2014,(4):242-246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花生和藜芦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如抗癌、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作用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当前已有制药公司开发出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白藜芦醇药物,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白藜芦醇的来源、一般特性、生物合成、体内代谢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综述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学效应和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接受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认知能力;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海马炎症因子指标TNF-α和IL-6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认知功能下降,海马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认知能力提高,海马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Bax和Caspase-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海马Bax和Caspase-3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显著(P<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途径和抗炎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可食用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浆果、花生以及虎杖等多种植物的块根提取物,其中虎杖在我国具有悠久而重要的药用历史.近年大量报道表明,Res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然而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近年来诸多研究结果,本文对白藜芦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作一简单综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探究白藜芦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经由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且对其予以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然后对大鼠的心电图、CK、LDH、SOD以及MDA等状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乙组大鼠的CK、LDH、SOD以及MDA等指标与甲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大鼠的CK、LDH、SOD以及MDA等指标明显优于乙组大鼠,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白藜芦醇,可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基丁香酚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苯丙素类天然化合物,具有镇痛、麻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能在促进细胞再生、抗衰老和炎症、肿瘤相关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充分了解甲基丁香酚的结构和作用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发生,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甲基丁香酚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甲基丁香酚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文沁  沈金芳 《药学进展》2003,27(3):159-162
介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藜芦醇的药理学活性及作用机制。该化合物因能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影响一氧化氮的合成,抑制细胞色素P450,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具激素样活性,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DCC为催化剂,首次采用低温化学催化法合成白藜芦醇生物素酯.产物采用Resourse RPC反相色谱柱分离、纯化,并且运用液-质联用进行分析验证.MTT法测定产物体外对HepG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HPLC-MS、紫外扫描分析鉴定证实,分离得到的产物确实是白藜芦醇生物素酯,它保留了白藜芦醇原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此种化学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合成得到的白藜芦醇生物素酯,为下一步探讨白藜芦醇的结合蛋白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烟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一种前药白藜芦醇烟酸酯.方法在金属锂片和催化量的萘的存在下, 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与对甲氧基苯甲醇的三甲基硅醚反应经过一系列转变得到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与烟酰氯反应得到白藜芦醇烟酸酯.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白藜芦醇烟酸酯.结论提供了一种合成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烟酸酯的方法,采用KHSO4脱水可选择性的得到反式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高脂小鼠体内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其调节胆汁酸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Apo 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制备高胆固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中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灌胃0.2 mL 生理盐水、10 g·L-1白藜芦醇,20 g·L-1白藜芦醇和40 g·L-1白藜芦醇。分别在第0,5,10,20周比较4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的水平。在第20周实验结束时,比较4组小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rteriosclerosis index,AI)水平以及肝脏中TC、TG的含量。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系中加入0,6.25,12.5,25 μmol·L-1白藜芦醇,检测加入白藜芦醇后各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细胞外胆汁酸含量差异。最后用25 μmol·L-1白藜芦醇处理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胆固醇7-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成员(ABCG5)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小鼠的TC、TG、LDL-C、AI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白藜芦醇可降低HepG2细胞中总胆固醇含量,并促进细胞分泌胆汁酸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 μmol·L-1白藜芦醇处理HepG2细胞后,CYP7A1、ABCG5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高脂小鼠体内胆固醇水平,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胆汁酸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CYP7A1、ABCG5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新型阿片功能调节剂胍丁胺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胍丁胺 (agmatine)是左旋精氨酸在左旋精氨酸脱羧酶 (L ADC)催化下脱羧基的产物 ,能被胍丁胺酶和二胺氧化酶分解代谢 ,现被认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 /或神经调质[1] 。 1996年Kolesnikov等[2 ] 首次报道胍丁胺能增强阿片镇痛、对抗阿片耐受。在此基础上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我们实验室对胍丁胺调节阿片功能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率先报道了胍丁胺具有弱镇痛作用、对阿片耐受具有治疗作用 ,预防和治疗阿片躯体依赖 ,其作用机制与影响阿片受体功能无关 ,与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 ,抑制长期阿片处理引起…  相似文献   

15.
布拉酵母菌的生物学作用及防治疾病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些年的文献,文章对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的生物学特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RNAi)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的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引起与其同源的mRNA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表现的现象。它与植物中的共抑制或转录后基因沉默、真菌中的基因压制一样。均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在RNA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进化保守的基因沉默机制,对细胞防御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刘芝兰  曾春娇  吴梅青  李君 《医药导报》2013,32(8):1043-1049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赤松素均为二苯乙烯类多羟基酚化合物,具有多重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上述3种二苯乙烯类构物的来源、理化特性、构效关系、药动学特点和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机制等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其临床药理学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许多非神经递质类氨基酸都具有生物学活性,色氨酸就是其中一个。它在体内不仅可以转化为5—HT、褪黑素、尼克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并以此影响血压、痛觉、情绪、睡眠与觉醒及神经内分泌活动,而且还可以直接影响细胞生物电,参与代谢调控过程。本文就色氨酸在抗生育、治疗某些疾病及提高其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发展色氨酸衍生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白藜芦醇的药理学进展。方法综述近年来发表的2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等多种植物中,被认为是一种植物抗毒素。研究表明,白藜醇具有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炎等多种生物药理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卵巢癌细胞顺铂化疗的增敏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取人卵巢癌SKOV3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药物干预;观察组根据药物干预方式分为顺铂组[顺铂(32 μg/ml)干预24 h]和白藜芦醇+顺铂组[白藜芦醇(20μg/ml)+顺铂(32 μg/ml)干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