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56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腓骨入路显露,37例经后外侧入路,骨折均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及分析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腓骨入路组为(7.6±1.2)周,后外侧入路组为(6.3±0.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经腓骨入路组平均为(81.4±6.5)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后外侧入路组平均为(92.6±7.3)分,优2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经腓骨入路组3例行走时踝关节有疼痛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腓骨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周期短,临床疗效更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15例骨盆前环骨折临床资料。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类:B1 1例,B2 2例,B3 5例,C1 2例,C2 1例,C3 4例;4例C3型均合并髋臼骨折:前柱伴后壁骨折1例,横型骨折2例,双柱骨折1例。单独使用改良Stoppa入路10例,联合后路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2例,联合髂窝入路双钢板固定后环1例。结果改良Stoppa入路平均切口长度10cm(8~13cm),平均手术时间110min(80~150min),平均出血600ml(300~1 000ml)。骨折均复位满意,随访4~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损伤小、解剖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地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7年8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7例,按骨折AO/ASIF分型:C1型6例,C2型13例,C3型8例。分别尺骨鹰嘴截骨、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7例患者随访8~12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Aitken和Rorbeck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优良率82.4%,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60%。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疗效明显优于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C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8例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12.5±25.6)min,术中未出现神经、肌肉、血管医源性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骨折复位Tometta评分:优40例,良24例,中4例;术后功能评定:优42例,良18例,可7例,差1例.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是治疗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临床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骨外侧皮瓣入路组(23例)和传统L形入路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骨皮瓣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7个月,传统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外侧皮瓣入路组1例(4.4%)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传统入路组8例(34.8%),其中出现皮缘坏死4例、切口部分裂开2例、浅表感染2例,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但前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后侧双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置入重建钢板行骨折端固定术治疗肩胛盂Ideberg-Ⅳ型骨折11例,疗效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参照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2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6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前外展型2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Ⅰ型,1例GustiloⅡ型)。均使用标准外踝切口固定外踝,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固定内、后踝。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均进行不少于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末次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均获得10~15个月(平均12个月)门诊随访,术后出现4例切口浅表感染,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改良后内侧入路在处理内、后踝具有潜在优势,可作为处理三踝骨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治疗,其中椎旁肌间隙入路19例(肌间隙入路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3例(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术期指标及伤椎骨折复位情况,并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评估. 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椎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48.5±26.5) ml,术后引流量为(72.9±17.3) ml,术后VAS评分为(1.1±0.3)分,ODI功能评分为(13.4±2.7)分,与传统入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无需椎管内减压的椎体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以来,其安全、方便等优点逐渐被广大医生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对此入路的应用以及相关内植物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进步。大量文献报道通过此单一入路运用特殊的内植物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Stoppa入路的发展为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42例患者行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20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22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腰痛程度轻、恢复快,可作为一种更佳的入路用于取腰椎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掌侧MIPPO入路与Henry入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0~75岁,平均61.8岁。其中采用掌侧MIPPO入路患者为MIPPO组(16例),采用Henry入路患者为Henry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ASH)评分。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40.4±1.5)min短于Henry组(60.8±1.9)min(P<0.05),术中出血量MIPPO组(20.3±14.5)mL少于Henry组(65.5±1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活动范围及DASH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入路相比较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为了评价三切口及左胸两种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对1990年1月~2001年8月11年间我院收治的151例经颈、胸、腹三切口径路和118例经左胸径路手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三切口组的手术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与左胸组无统计学差异;三切口组平均食管切除长度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优于左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切口组吻合口瘘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稍高但不增加手术病死率;左胸组食管切端阳性率高,吻合口瘘的病死率高.两组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5 a生存率三切口组高于左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切口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更符合肿瘤治疗原则,更安全,疗效更好,术式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8.
19.
将96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髂腹股沟入路,51例)和治疗组(Stoppa入路,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