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蛋白。究竟哪些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作为一类能够使组蛋白去除乙酰化修饰的蛋白,可以通过影响组蛋白与DNA双链的亲和性而改变染色质的凝集状态,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具有多种功能,而HDAC3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HDAC3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HDAC3及其抑制剂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靖  冯冰虹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5):546-550,F0003
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正常细胞体一旦出现核内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失衡,即会导致正常的细胞周期与细胞代谢行为的改变而诱发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催化组蛋白的去乙酰化,维系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平衡状态,与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等诸多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结构分类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两方面对HDAC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烟碱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细胞衰老、凋亡、分化等生理活动.近来研究表明,SIRT1通过对组蛋白及多种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修饰,调节与肿瘤凋亡、增殖等多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活性,参与肿瘤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引言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核染色体的重要构成成分,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方式,是转录过程中的关键修饰.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6)通过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和其他转录调控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之间的活性竞争.HDAC异常结合到特定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正常功能基因的转录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肿瘤通常伴有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常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部分包含JmjC结构域的蛋白具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性,能够移除组蛋白上的甲基.JmjC家族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JmjC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前提是基因有序的转录调控,如果基因转录调控功能紊乱,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作为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机制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真核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的Neddylation修饰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参与Neddylation修饰的酶在肿瘤中的水平高于正常邻近组织,因此Neddylation修饰与肿瘤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目前Neddylation修饰已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靶标。全球首创的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的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以及自噬,并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机制发挥显著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和其参与肿瘤细胞周期、凋亡、衰老、自噬、血管生成及免疫细胞调节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靶向Neddylation修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董奇  丁杰 《广东医学》2016,(14):2211-2214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基于DNA序列差异的核酸遗传,其能对基因产生可逆化修饰而激活或阻断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在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甚至耐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基因组的认识,不仅基因的结构包含遗传信息,其修饰也可记载遗传信息。目前已知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Micro RNA)及核小体重塑等。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包括乙酰化( acetylation )、磷酸化( phos-phorylation )、甲基化( methylation )、泛素化( ubiquitination )、SUMO化( 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ADP-核糖基化( ADP-ribosylation )等。不同的修饰状态构成“组蛋白密码”[1],改变局部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组蛋白的乙酰化、磷酸化及泛素化等已被证实为一个动态的可逆过程,但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曾经被认为是不可逆的。2004年第一个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的发现,证明了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同其他组蛋白修饰一样存在可逆的去甲基化修饰状态,使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这一理论得以证实[2-4]。而另一方面,转移是肿瘤致命的主要因素,肿瘤转移给临床治疗肿瘤造成极大困难。肿瘤转移由肿瘤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决定,LSD1能在组蛋白修饰阶段调控基因的表达[5],从而影响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LSD1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