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疾病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也因此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2007年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的启动标志着肠道菌群研究的热潮已经到来。肠道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消化吸收场所和最大的免疫器官,在正常免疫防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相关,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对AS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通过膳食、药物调节,重建肠道微生态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本文对肠道微生物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研究进展及膳食结构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关系;肠道菌群与生物钟紊乱、中枢血压调控等亦有关联。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以及由此伴随的能量吸收异常、肠源性内毒素低水平升高、肠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影响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菌群-肠-脑"轴可能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结合肠道菌群参与高血压控制的初步探索结果,提出肠道菌群是高血压干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菌群复杂多样,在与人类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调节人体免疫应答、影响疾病发展的作用。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肠道菌群本身的多样性和关键菌种的存在与否具有紧密联系。然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菌群宿主的饮食结构、年龄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调节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刺激物质代谢与免疫反应,使肠道微环境长期处于稳态;一旦肠道菌群失衡,引起肠道微环境稳态变化,则会提高许多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胃肠代谢疾病,以及免疫和神经性疾病。本文主要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人体肠道菌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相关产业应用,期望能够为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作为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产生全身近80%的抗体,所以肠道免疫是抵御病原的一道重要防线。肠道菌群在与宿主长期的共同进化中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复杂关系,其数量、相对丰度、定植时间的早晚等多种因素均能破坏肠道菌群的相对平衡,进而对免疫系统,尤其是免疫细胞和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近年肠道菌群在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中都有许多新见解,我们主要总结了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寻找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与遗传因素、机体免疫失调、环境因素 (如饮食) 和肠道菌群等因素均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饮食因素和肠道菌群均是IB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而饮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肠道菌群的改变也能影响饮食的作用效果。本文主要讨论饮食、肠道菌群以及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IBD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综述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医脾虚证的干预、肠胃动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表明参苓白术散能调节相关mRNA及功能性蛋白的表达,从而防治NAFLD的发生与发展;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功能,改善机体免疫机能;增加或减少相应肠道细菌的数量,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粘膜组织;双向改善胃肠动力,治疗胃动力不足或腹泻,为相关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常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而肠道菌群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维持人体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感染MTB及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可破坏宿主肠道菌群原有的平衡,而肠道菌群紊乱又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免疫功能.本文就肠道菌群稳态对抗结核免疫反应的影响、维生素介导的肠道菌群稳态对抗结核免疫反应的影响、抗结核治疗介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对抗结核免疫反应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1型糖尿病(T1DM)由自身免疫所介导,免疫细胞失衡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T1DM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T1DM存在相关性,而肠道菌群依附于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屏障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关口,它通过自身的结构、分泌各种消化酶、利用定植的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黏膜相关的免疫系统进而调节代谢以及维护免疫平衡。肠道免疫屏障是如何通过代谢以及免疫作用进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尚不十分明确。因此,从肠道免疫屏障(包括肠道机械、化学、生物等方面)着手,探讨T1DM的免疫调控失衡机制,为有效干预自身免疫相关糖尿病提供新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淋巴细胞、肠道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肠道菌影响该过程的部分机制作出阐明,为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免疫性炎症。肠道菌群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同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维持和疾病发生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血管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心衰的加重。深入了解肠道菌群、黏膜免疫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开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约1 014 个共生菌群,这些菌群可以帮助分解人体内的食物,其代谢产物能影响人体消化能力、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等,是人体内不可忽视的重要“器官冶。最近的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blockers,ICB)治疗癌症。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免疫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对肠道菌群影响癌症治疗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研究肠道菌群与癌症治疗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代谢与肠道菌群肠道内定植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并且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状态进而干预骨代谢。 目的:综述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影响研究的新进展。 方法:以“Gut microbiota,immunesystem,bonemetabolism,osteoporosi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选择内容与肠道菌群、免疫及骨代谢相关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总共纳入文献46篇,从肠道菌群与免疫、骨代谢与免疫、肠道菌群与骨代谢3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肠道菌群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研究将涉及到骨生理学、肠胃病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无菌小鼠与人体内实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干预肠道菌群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量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迅速生长期,例如骨量需求较大的青春期,以及骨量丢失较明显的妇女更年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肠道菌群在宿主肠道内寄生,与肠黏膜免疫屏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机体内肠道内环境稳态的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从肠道菌群失调和黏膜免疫激活角度,探讨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环节中的作用及其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免疫,艾灸"为中文检索词,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ntestinal flora,intestinal immune,moxibust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维普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7篇符合标准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22篇。文章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黏膜免疫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机体对直肠扩张刺激的感觉阈值、内脏敏感性等。艾灸可从多环节、多靶点调节机体生理平衡,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各项症状,尤其是内脏高敏感性腹痛方面凸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肠道是人体内包含菌群数量及种类最多的部位,肠道菌群参与消化、代谢、免疫调控等诸多重要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人类免疫调控以及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展开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热点及进展,为今后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对人类是把双刃剑,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人类多系统疾病。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肠道菌群的研究及相关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肠道菌群主要负责维持宿主防御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此外,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且运动可对肠道菌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着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总结肠道菌群对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强直性脊柱炎等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并围绕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性保护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方法:以“Intestinal flora,intestinal bacteria,autoimmune diseases,type 1 diabetes,celiac diseas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ultiple sclerosis,ankylosing spondylitis,exercise”和“肠道菌群、肠道细菌、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运动”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6-2022年间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9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1型糖尿病、乳糜泻...  相似文献   

17.
邹超杰  程宇琪 《医学信息》2018,(2):29-32,3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但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最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全身免疫系统的改变和肠道菌群参与免疫反应有关,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会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影响人类的认知和社会行为,这意味着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进展,这为预防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类疾病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微生物群减少、SCFA丰度降低、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血浆脂多糖水平升高。膳食纤维通过增加结肠纤维发酵产生SCFAs,积极调节糖代谢,改善肥胖,有利于减少T2DM的发生与发展。因而采用膳食纤维干预对防治T2DM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采利 《解剖学研究》2020,42(2):177-180
肠道菌群在维持胃肠道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作用,由于肠道菌群数量和性质发生变化可引起许多消化性和胃肠外疾病的产生。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能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并且肠道菌群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相关。本文回顾关于肠道菌群及其影响大脑功能的研究文献,并讨论肠道细菌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并在此基础上可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高危妊娠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肠道菌群是居住在人体肠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群,其丰度及多样性变化与人体健康状态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大量研究表明,GDM可影响母婴肠道菌群,紊乱的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