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PP65抗原、尿CMV-DNA和血IgM抗体检测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142例CMV病毒性感染患儿进行血PP65抗原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25例PP65阳性患儿进行短期随访,分析PP65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42例CMV感染患儿中,PP65抗原阳性率89.4%(127/142),阳性细胞范围7-145/2×105个多形核白细胞.PP65与尿CMV-DNA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但PP65与血CMV-IgM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1).PP65抗原和尿PCR的阳性符合率98.4%(127/129),阴性符合率86.7%(13/15),与IgM抗体阳性符合率是51.2%(65/127),阴性符合率19.5%(15/77).PP65相对于PCR的敏感性为98.4%(127/129),特异性为97.6%(124/127);PP65抗原水平与CMV感染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水平PP65感染患儿多发全身性感染,低水平PP65抗原血症多为单脏器感染(χ2=49.03,P<0.005).在感染恢复期,PP65转为阴性或明显下降.结论 PP65抗原检测是诊断活动性CM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有效方法,量化结果有助于监测病情,评价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ELISA检测孕妇血清的CMV-DNA、抗CMV-IgM、抗CMV-IgG在诊断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FQ-PCR和EISA同时检测168例孕妇血清标本的CMV-DNA、抗CMV-IgM、抗CMV-IgG.结果CMV-DNA阳性57例(33.9%),CMV-IgM阳性11例(6.6%),CMV-IgG阳性152例(90.5%),三种检测结果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Q-PCR检测CMV-DNA灵敏度高,可作为CMV感染的筛选指标.ELISA检测抗CMV-IgM的灵敏度低,仍是CMV现症感染的指标.因此,联合FQ-PCR、ELISA测CMV-DNA、抗CMV-IgM及抗CMV-IgG对筛选CMV感染及判断是否现症感染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IgM抗体检测及IgG抗体亲合力分析对于巨细胞病毒(CMV)原发性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80例标本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MV IgG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CMV-IgM抗体,ELISA法进行CMV IgG抗体亲合力分析,计算亲合力指数(AI)。结果 40例标本的抗CMV 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AI在56%~97%之间,平均为79%。40例标本的抗CMV IgG、IgM抗体均阳性,AI为5%~99.3%,平均61.72%,其中9例(22.5%)标本的AI值低于30%,为低亲合力抗体;4例(10%)AI值介于30%~60%之间,为中等亲合力抗体;其他27例(67.5%)标本的AI值均高于60%,为高亲合力抗体。两组数据的AI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CMV 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不是近期原发感染,单纯一项血清学检测不能进行诊断,结合IgM抗体检测及IgG抗体亲合力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在儿童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ELISA法检测75例确诊或高度怀疑为CMV感染和25例对照儿童尿CMV-DNA和血清CMV-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75例确诊或疑诊CMV活动性感染患儿中,检测到CMV-DNA 66例;检测到CMV-IgM 5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FQ-PCR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和7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Q-PCR法检测尿CMV-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CMV)DNA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5例临床疑诊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结果 FQ-PCR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42 83%,ELISA检测婴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0 18%.两种方法对CMV感染诊断符合率为76 46%,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33 59,P<0 01).结论 FQ-PCR检测尿液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ELISA方法对咨询门诊的88名妇女进行了巨细胞病毒(CMV)IgM、IgA抗体检测,同时选择86名妇女做为对照组。实验组CMV-IgM阳性15人(17.01%),CMV-IgA阳性17人(19 32%),CMV-IgM和/或CMV-IgA阳性19人(21.59%,2种抗体均阳性13人)。对照组阳性者分别为6人(7.1%)、7人(8.14%)和9人(10.47%,2种抗体均阳性4人)。两组妇女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组部分妇女进行了1年的随访,CMV-IgM或CMV-IgA阳性者发生异常妊娠的机率高于抗体阴性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探讨母乳CM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和母乳的CMV-DNA,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MV-IgM和IgG,分析CMV感染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 3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CMV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40例),其中患儿血清CMV-IgM阳性率为4.33%(13例),CMV-IgG阳性率为80.85%(228例)。母乳CMV-DNA阳性率为46.00%(138例),患儿血浆CMV-DNA阳性率为4.00%(12例),PBMC CMV-DNA阳性率为6.67%(20例),患儿尿液CMV-DNA阳性率为10.00%(30例)。患儿尿液CMV-DNA的阳性率与乳汁CM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40例CMV感染患儿中,婴儿肝炎综合症为13例(32.50%),新生儿肺炎12例(30.00%),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15.00%),听力损伤5例(12.50%),腹股沟斜疝2例(5.00%)。结论 CMV感染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检测产妇母乳中CMV-DNA对母乳喂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预防CM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对194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在发作期间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g、MP-DNA、CMV-IgM和痰CMV-DNA。结果单项CMV-IgM阳性率为34.02%,其中93.94%的患者痰CMV-DNA亦阳性,与对照组CMV-IgM阳性率为5.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P<0.01)。结论 CMV是引起本地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之一,防治CMV感染对控制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祖军 《四川医学》2009,30(11):1805-180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取静脉血用FQ-PCR检测CMV-DNA,ELISA法检测CMV-IgM。结果50例标本中19例CMV-DNA阳性。阳性率为38%。阳性标本CMV-DNA在1.30×10^3~4.21×10^5拷贝/ml之间,平均6.43×10^4拷贝/ml。CMV-IgM阳性12例,阳性率为24%。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1)。结论在连续动态CMV检测多种指标时,结合DNA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FQ-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地检测CMV,在CM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必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儿尿液中巨细胞病毒(CMV)-DNA含量在诊断和动态监测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PE 5700全自动PCR扩增分析仪,检测35例临床高度怀疑有CMV感染病儿(病儿组)尿液中的CMV-DNA拷贝数,随机选择45例同年龄段患非感染性疾病病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MV阳性标本中CMV-DNA含量,并测定治疗后的病毒载量.同时与血清CMV-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部分病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 病儿组CMV感染27例,阳性检出率为77.14%;对照组CMV感染12例,阳性检出率为26.67%.治疗后两组病儿尿液中CMV-DNA拷贝数下降幅度均较大,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t=4.159、5.438,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CMV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CMV-IgM检测方法.9 例病儿随访2年,1例胆管闭锁病儿手术后CMV病毒载量仍在较高水平,1年后发展为肝硬化;4例CMV 肝炎经治疗后, 1 例CMV-DNA转阴,3例仍阳性;4例无症状性感染病儿CMV-DNA转阴或降至低水平.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MV感染具有快捷、灵敏度高、特异度高等优点,量化结果便于对治疗过程进行连续监测,为病儿治疗和随访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干预对策与护理.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及健康新生儿,采用PCR、ELISA分别检测标本的CMV-DNA、CMV-IgG、CMV-IgM的水平.结果 95例新生儿尿液中50例CMV-DNA为阳性(52.63%),且其母亲乳汁CMV-DNA大多为阳性(90.00%);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产妇CMV-IgM、CMV-IgG的阳性率均逐渐增加,其中产妇CMV-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CMV-IgG均低于产妇CMV-IgG.结论 加强对孕妇产前的产检是预防新生儿CMV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IgM及CMV-DNA对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聊城市人民医院122例确诊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病例组)的血清CMV-IgM,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血清与尿液的CMV-DNA;另选择该院同期186例无感染症状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肝炎患儿CMV-IgM和CMV-DNA的阳性率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单独及联合检测CMV-IgM、CMV-DNA在诊断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CMV-IgM和CMV-DNA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组,1d至6个月组CMV-IgM及CMV-DNA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最高;在以临床特征分组中,黄疸组CMV-IgM及CMV-DNA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最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病例组CMV-IgM及CMV-DNA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联合检测CMV-IgM、CMV-DNA比单独检测对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α烯醇化酶抗体[抗ENO1(enolase 1)抗体]水平与狼疮性视网膜病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SLE患者,分为SLE合并和不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同时以年龄匹配且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ENO1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同时收集前两组SLE患者活动性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分析抗ENO1抗体水平与其他SLE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现了多种视网膜病变,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视网膜出血(14/32,43.75%)、棉絮斑(8/32,25.00%)和视网膜静脉阻塞(3/32,9.38%)。在32例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13例(40.63%)出现了两种及以上的视网膜病变。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抗ENO1抗体水平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tibodies, ox-LDL-Ab)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34例患者,包括162例APS患者,122例无血栓或病态妊娠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以及50例健康对照。收集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ox-LDL-Ab、IgG/IgA/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IgG/IgA/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Ⅰ, aβ2GPI)。采用统计软件SPSS 27.0分析ox-LDL-Ab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S组60.5%的患者合并血栓,48.1%的患者出现病态妊娠,34.0%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CL、aβ2GPI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C)的阳性率分别为17.9%、34.6%和46.9%。ox-LDL-A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 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 (P<0.05), 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 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 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的影响,寻找临床可控因素,提高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共40例,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培养阴性组和培养阳性组,分析临床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对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 培养阳性的患者24例(60.00%),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17例(68.00%)。对非可控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易感因素、脊柱外感染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病程、脊柱受累部位、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以及硬膜外脓肿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阳性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Z=-2.269, P=0.02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Z=-2.058, P=0.040)、椎旁脓肿发生率[P a(Pearson Chi-square)=5.625,P=0.018]高于培养阴性组患者。对可控因素分析显示,培养前2周内应用抗生素(P=0.058, OR=4.030, 95%CI: 0.956~16.993)、组织匀浆(P=0.014, OR=0.171, 95%CI: 0.042~0.695)是影响培养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同术式对病原菌培养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R、CRP水平高,合并椎旁脓肿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高。培养前2周内应用抗生素的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低,组织匀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尤其适用于ESR、CRP水平低,无椎旁脓肿且培养前2周内应用抗生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 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 vs 22.9%)、消化性溃疡(33.2% 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 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 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 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