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健康成年人跟腱硬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检查的90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周岁,n=30)、中年组(45~59周岁,n=30)和老年组(60周岁以上,n=30),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测量所有受试对象双侧跟腱近段、中段、远段的杨氏模量值,同时测量跟腱厚度。结果 老年组及中年组两侧跟腱均显著厚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与中年组两侧跟腱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两侧跟腱近段杨氏模量值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3组的两侧跟腱中段和远段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双侧侧跟腱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双侧跟腱中段、远段杨氏模量值年龄均与无显著相关性(P>0.05),跟腱近段杨氏模量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健康成年人的跟腱厚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跟腱近段的硬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并可以通过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35例(能够经肝脏穿刺活检或获得肝脏标本证实的)NAFLD患者术前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得肝脏杨氏模量平均值(Mean),对Mean与病理NAFLD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期NAFLD患者Mean的组间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Mean预测NAFLD的效能。结果:NAFLD不同病理分级间Mea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NAFLD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P<0.05);Mean与NAFLD分期呈正相关(rs=0.916,P<0.05)。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49~0.994),敏感度91.3%,特异度97.0%,截点为7.30 kPa。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0.984(95%CI=0.969~0.999),敏感度98.6%,特异度88.7%,截点为9.05 kPa。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40~0.990),敏感度90.0%,特异度88.5%,截点为11.35 kPa。结论: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Mean可反映NAFLD的严重程度,是NAFLD分期较为敏感的方法,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不同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超声弹性成像的资料,比较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的DVT的超声弹性图特征及评分,比较分析三组DVT弹性应变比值。结果:急性组多显示红色,亚急性组多显示绿色,慢性组多显示蓝色。图像评分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P<0.05),亚急性组应变比值高于急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具有积极应用价值,能够评价不同时期静脉血栓的硬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D-二聚体(D-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4例疑似DVT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抽血测定血浆中D-D水平,将深静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D-D在DVT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24例受试者中45例确诊为DVT,179例非DVT;DVT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值高于非DVT者,D-D低于非DVT者(P<0.05),且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值、D-D联合在DVT中诊断敏感度为94.33%,特异度为81.25%;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值、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值与下肢DVT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D-D与下肢DVT疾病分期呈负相关(P<0.05);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血浆D-D对下肢DVT患者疗效预测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70.6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血浆D-D在下肢DVT早期诊断中应用较佳,可为疾病分期诊断提供依据,二者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SW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SWE诊断与良恶性结节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8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107)和恶性组(n=73).比较两组患者的TI-RADS分级情况和杨氏模量(E)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耻骨直肠肌(P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合肥京东方医院进行分娩,并于分娩后42天~12周复诊的产后妇女91例,根据对象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n=51)和剖宫产组(n=40),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对象在静息状态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双侧PR前部杨氏模量值。并测量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记录并比较两组对象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静息状态和最大缩肛状态下双侧杨氏模量值剖宫产组大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平均值顺产组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可以定量评价分娩对PR弹性功能损伤情况,为产后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建立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杨氏模量值参考范围.方法 以4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58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研究对象的肝脏S5、S6段杨氏模量值,并对4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病理结果与杨氏模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杨氏模量值参考范围.结果 肝S5、S6段的杨氏模量值在慢乙肝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慢乙肝组S5、S6段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1.7±2.9、12.1±3.2)k 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7±1.1、5.8±1.3)k Pa.肝杨氏模量值在各纤维化分期间均有差异(P<0.05),S0~S4期肝S5段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8±2.2、7.3±1.9、10.3±2.8、10.3±2.8、25.3±3.6)k Pa,肝S6段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7±2.3、9.2±2.1、10.5±2.1、14.7±4.5、26.1±2.1)k Pa,且随S分期的增加,肝脏杨氏模量值有所增加.结论 SWE技术可确立肝纤维化分期的杨氏模量值参考范围,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深静脉血栓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67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声幅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分析该技术分期结果同深静脉血栓组织病理学分期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分期组患者的切波弹性成像指标。结果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和手术病理检查对血栓患者的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弹力成像图多数呈灰色,亚急性的成像图多数呈绿色,慢性期的成像图多数呈红色;急性组、亚急性组以及慢性组三组患者的HM百分值与SW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组和亚急性组患者的HM百分值与SWV均比急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能有效地鉴别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分期,且能提供各期患者的组织硬化程度,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四肢深静脉血栓的87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症状开始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组,应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同时计算血栓的应变比值(静脉周围肌肉组织/血栓),比较各组血栓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比值的差异。结果急性期血栓弹性成像图像以红色为主;亚急性期血栓弹性成像图像以绿色为主;慢性期弹性成像图像以蓝色为主。慢性期血栓组及亚急性期血栓组弹性成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急性期血栓组(P<0.05),慢性期血栓组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期血栓组( P<0.05)。结论不同时期深静脉血栓的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比值具有差异性,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不同时期的四肢深静脉血栓的硬度变化,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92例临床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查,2项检查都在同一时间段(间隔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对比分析其对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结果,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检出率是58.7%;红外热成像技术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检出率是63.0%;2组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计算,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1.7%、74.1%、67.6%、79.6%、60.5%。 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出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近,具有检查时间短、可大批量检查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手段,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CDT)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静脉通畅度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抗凝、置管溶栓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术前1 d、术后每天监测2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至术后7 d,计算置管溶栓术前1 d、术后3 d、术后7 d的静脉通畅度评分。  结果  37例患者在行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肺栓塞症状。本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腘窝穿刺点出血,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未予特殊处理,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平均值在DVT溶栓过程中先呈升高趋势,在术后2 d达最高水平,最高值为77.4 mg/L,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纤维蛋白原平均值在置管溶栓过程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术后3 d静脉通畅度评分为(3.7±0.9)分,术后7 d通畅度评分为(2.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监测溶栓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指标,纤维蛋白原可以作为监测停止溶栓和出血情况的指标,静脉通畅度评分的变化可以作为血栓清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术与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MCC、Ovid以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年限均自建库到2007年3月,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利用Revman 3.2统计软件对纳入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急性期缓解率明显高于抗凝溶栓组[OR=3.62,95%CI(1.63,8.05)],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消融成功48例,均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7.8月。其中38例完全恢复正常;10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管直径较健侧缩小10%~25%。4例超声消融失败。结论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02-105+169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无创诊断慢性肾病(CK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确诊为CKD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0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肾脏弹性模量值,检测观察组患者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数值,并根据血肌酐数值进行CKD分期。比较两组人员左肾中下极肾皮质和肾窦及肾髓质的杨氏模量值,并比较不同CKD分期中不同左肾中下极肾实质杨氏模量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左肾中下极肾皮质和和肾窦及肾髓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肾中下极各个区域杨氏模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肾中下极肾窦部杨氏模量值明显低于皮质及髓质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期患者与CKD2期患者左肾中下极各个区域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22);其余各期左肾中下极各个区域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肾皮质和肾髓质区域杨氏模量值也会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BUN、U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慢性肾病患者可更好地判断患者肾脏弹性模量值,同时通过观察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无创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9.
高立强  陈伟 《北京医学》2016,38(1):52-53
目的 探讨ABMD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是否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提出预警.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急性脑卒中者84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87例临床资料,提出ABMD评分.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卒中患者400例随机化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0例.A组患者应用ABMD评分结果来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B组患者采用临床经验化处理.对两组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5%(10/200例),B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2.5%(25/20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BMD评分可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