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CD4+T细胞群在IBD的发病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一些与之相关的细胞因子损害肠道黏膜,引发黏膜炎症[1]。Th17细胞是CD4+T细胞群的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表浅性、且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克罗思病是指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症,常见于回肠和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很多肠外表现如发热、营养障碍等.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国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 ,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 1984~ 2 0 0 3年期间IBD住院及部分门诊患者 15 2例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 (UC) 12 7例 ,克罗恩病 (CD) 2 5例 ,分别观察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眼病、肝胆疾病以及皮肤表现 ,对比UC和CD肠外表现的差异。结果 :本组 34%IBD患者有肠外表现 ,CD以口腔溃疡、骨关节病变以及肝胆表现为主 ,而UC以骨关节病变、皮肤表现为主。CD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UC(P <0 .0 5 )。结论 :我国IBD患者肠外表现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6.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3,24(6):551-552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在我国逐渐增多 ,临床治疗的问题变得棘手和扰人。经典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发作和维持缓解 ,主要使用水杨酸类药物、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活动性炎症 ,调节免疫反应异常 ,这些药物对克罗恩病 (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治疗作用受病程、范围、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疗效不尽一致。有报道对CD和UC的缓解率分别仅 70 %与 80 %左右 ,即便是最佳的维持缓解方案也仅能使复发率降低 5 0 %左右 ,CD与UC分别约有 2 / 3与 1/ 3的病例最终需手术治疗。因此 ,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受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结肠炎。目前关于IBD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2002年1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IBD的27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BD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1∶1,平均发病年龄(48.19±17.04)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以黏液或脓血便发生率最高(70.67%),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以腹痛发生率最高(76.09%);CD组发热、贫血表现高于UC组,纳差则低于UC组(P<0.05).UC组中血钙水平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136),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病情以轻度(17.71%)和中度(59.78%)为主.肠镜检查中UC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46.08%),CD以回结肠病变为主(44.44%);肠镜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87.08%),病理改变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81.92%).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海南省人民医院炎症性肠病住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轻中度病变居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为主.IBD的临床特点与国外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治愈该病的方法。当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益生菌、干细胞移植以及中药。传统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主要为抗TNF-α单克隆抗体;本文就以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B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青岛地区三甲医院所有确诊住院IBD患者,按照统一标准复习其临床资料,并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近10年来住院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UC与CD患者在一般资料如性别、烟酒史、诱因或加重因素、过敏史以及城乡分布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gt;0.05),但CD的平均诊断年龄要比UC年轻(P&lt;0.05),CD的肠外表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UC患者(P&lt;0.05)。UC病变以左半结肠以远受累为主占72.43%,临床表现以轻中型为主,占81.48%,CD病人以回肠和结肠为主占71.43%。结论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上病情严重程度较轻,UC的发病远多于CD,所得IBD临床资料与其他亚洲和欧美国家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蔡炜儿  李伟强  苏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52-153,156
目的掌握广州市番禺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订科学有效的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在广州市番禺区狂犬病预防门诊接受诊疗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狂犬病暴露人数43 616例,呈高度散发,以7、8月份相对较多;暴露者以〉14-44岁年龄段居多;周边街镇暴露水平比中心城区暴露水平低;伤人动物以家犬为主,占71.98%;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48.24%。结论目前番禺区狂犬病暴露人群主要暴露因素为犬,为了有效降低人群狂犬病暴露水平,需加强养犬管理,尤其是家犬;加强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及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永川地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本院感染科H FM 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H FM D患者509例,其中,重症2例,死亡1例;发病高峰为每年5~7月份,2011年及2012年出现第2个高峰,为10~12月份;患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幼托儿童;农村多于城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EV)为优势流行株,但2011年和201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比例明显增多。EV71感染是引起 HFMD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要因素。结论永川地区 HFMD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地区性以及病原学特征。应采取相应措施,更好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浙江省宁波市0~36月龄婴幼儿癫痫发病的三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出生队列设计,回顾性收集2015—2019年宁波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本地出生的婴幼儿,以平台内电子病历首次癫痫就诊作为新发病例。采用泊松分布估算癫痫发病密度及其95%CI。结果: 2015—2019年宁波市累计出生29.49万儿童,男性占51.92%,总人年59.53万,中位随访人年2.31年[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1.90]。观察期间癫痫新发575例,总就诊人次2 599,平均就诊人次4.52,总发病密度96.59/10万人年(95%CI:88.85~104.82)。中位发病月龄13月龄(IQR:15),0~12月龄发病密度最高(102.18/10万人年),25~36月龄最低(89.68/10万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密度97.58/10万人年,女性95.53/10万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辖10个区县中,奉化最高(130.54/10万人年,95%CI:94.47~175.83),宁海最低(66.44/10万人年,95%CI:47.02~91.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年份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历年0~12月龄发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5)。该年龄组下, 2015年发病密度最低(69.41/10万人年,95%CI:41.79~108.39), 2019年最高(225.61/10万人年,95%CI:186.10~271.03)。不同日历年13~24、25~36月龄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9年宁波市0~36月龄婴幼儿癫痫发病密度整体较低,年龄组、性别、出生年份等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月龄婴幼儿发病密度随年份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病历资料分析宁波市江北区三年内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查阅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户口地址为宁波市江北区且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并分析其诊治情况。结果 本区三年来平均人口247 743名,新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309例,年龄32~88岁,平均(65.3±6.1)岁,其中男120例,女189例,男女比例为1∶1.57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8例(35.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3例(30.1%),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73例(23.6%),正常眼压型青光眼35例,11.3%;合并有高血压者174例(56.3%),合并有糖尿病者60例(19.4%),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者48例(15.5%)。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手术或激光等。结论 宁波市江北区三年内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约为0.12%(实际应更高),以闭角型青光眼为主,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宁波整群抽取鄞州区11个乡镇街道1 650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650名儿童贫血总发病率为7.6%(126/1 650),男性和女性儿童贫血发病率分别是7.9%(69/871)和7.3%(57/779),男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通过对贫血儿童家庭背景的调查,发现贫血与年龄、居住地、看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婚姻状况有关:1~6岁阶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0~1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儿童;居住在城市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工作稳定、文化程度高的看护人照顾的儿童贫血发病率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儿童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亲家庭。而与性别、同胞个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关;126例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贫血儿童外周血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nPP)、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浓度,结果提示1~3岁组儿童SF明显低于其他2组;0~1岁组儿童ZnPP浓度正常,但是其他2组明显升高;虽然3组儿童的FA和VitB12浓度均正常,但是6~12岁组儿童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 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1~6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爆发和流行,有些地区出现死亡和重症患者,部分地区出现高流行状态,如2008年3—5月,安徽阜阳市出现手足口病爆发流行,共发生7470例,死亡18例,引起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定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朱庆 《海南医学》2012,23(22):132-133
目的分析海口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7-2011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44起,占全市暴发疫情总数的84.62%;3~4月发生18起,9~10月15起,分别占40.91%、34.09%;病种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水痘20起,占45.45%,甲型H1N1流感15起,占34.09%;小学发生28起,占63.64%,中学11起,占25.00%;病例相关疫苗免疫接种率为1.53%。结论春、秋季开学后的1~2个月是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高发期,中、小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控重点,针对性主动免疫是有效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2011-2015年水痘流行特性,为控制该区水痘流行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平谷区2011-2015年疫情报告系统的水痘疫情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平谷区累计报告水痘病例1 796例,5年平均罹患率为86. 75/10万; 2011年发病率最高,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分布主要以5~10岁、10~15岁儿童和中小学生发病为主,25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少;水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春夏季和冬季;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中心及周边地区;突破病例与非突破病例比较,出疹程度相对较轻。结论规范学校等集体单位水痘散发病例处理,加强监测、疫情处理及卫生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对防控水痘突、暴发疫情尤为重要。提高适龄儿童水痘疫苗覆盖率,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水痘疫苗第2剂次的接种,是防控托幼机构、学校水痘疫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7年来,共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数2.89人,全年均可发病,5~10月份发病较高,占84.62%;男/女比例为5.5/1,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别;18-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93.59%;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共67例,占发病总数85.90%.结论 濠江区疟疾发病率虽处于相对低水平,但仍存在外来输入性病例的危险,需继续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