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抗凝治疗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静脉溶栓组(A组,n=38)和抗凝组(B组,n=38)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评估结果,记录其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及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ADL优良率为50.0%,显著高于B组的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超早期急性脑栓塞患者(病程<3 h)给予尿激酶7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观察出血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均P<0.05),总有效率为58.5%(25/43).预后良好率为67.4%(29/43).梗死灶内出血10例(23.3%),脑出血为1例(2.3%),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有显著效果,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明确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或心内膜炎、风心病的住院病人 3 6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采用东菱迪芙首剂 10BU ,第 3d、第 5d各用 5BU ,均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1h静滴完 ,其余治疗原则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判定优于对照组。结论 东菱迪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源性脑栓塞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治疗后24h、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3-12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7例,其中接受小剂量rt-PA静滴溶栓治疗24例为溶栓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2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是安全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溶栓组19例,对照组21例,发病3h内给予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6 h、1、3、7、30、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89.5%,对照组38.1%.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5%,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5.26%.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1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76%.溶栓组病死率0,对照组病死率9.5%.结论 CCE患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兔脑栓塞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兔颈内动脉梗塞模型评价不同时间给予UK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栓塞后0.5、2、4、6h溶栓治疗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的梗塞灶占半球的百分率分别为2.60±1.40%/38.36±4.01%(P<0.001)、11.96±3.12%/38.10±3.43%(P<0.001)、27.13±5.95%/39.06±4.02%(P<O.01)、38.220±498%/37.77±3.18%(P>0.05)。栓塞后0.5、2h溶栓治疗组未见脑出血.4、6h组部分动物见脑出血。提示兔脑栓塞后早期给予UK治疗可缩小脑梗塞体积,减少脑损害;过迟溶栓治疗不能缩小梗塞灶,且有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心源性脑栓塞治疗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为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提高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好且可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东菱迪芙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 d、7 d和14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 ,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脑栓塞的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心源性脑栓塞 (cardiogeniccerebralembolism ,CCE)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入选的10 4例CCE患者记录基本临床资料 ,进行OCSP分型 ,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 ,绘出生存曲线 ,并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卒中史、OCSP分型、心脏病因、抽搐发作、各种内科并发症的出现作为研究因素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曲线比较来研究CCE患者近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CE患者 30天内的病死率为 12 5 % ,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合并并发症及OCSP分型上有显著性差异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衰竭 [OR =35 6 78,CI(6 72 6~ 189 2 5 9) ]和心力衰竭 [OR =8 4 3,CI(1 4 5 1~ 4 8 973) ]为引起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CCE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 (12 72± 90 87)天 ,中位生存时间 15 6 0天 ,1年累计生存率 73 14 %。不同OCSP分型及并发症的生存曲线有差异。结论 OCSP分型及并发症对CCE患者的近期预后和长期预后均有显著性影响 ,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是近期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rt-PA和UK在我国常规临床实践中对发病6 h内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rt-PA与UK这两种溶栓剂对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的影响,TEG各参数与rt-PA、UK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受rt-PA(4.5 h内)或U...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和MRI-DWI在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9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和治疗中复查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首次影像学检查表现:单发47例,多发42例。C T检查57例,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21例,亚急性期34例;M RI-DWI检查32例,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7例。多呈片状、斑片状分布于皮质或(和)皮质下区,CT呈低密度灶,T2 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范围较 T2 WI大。大梗死灶(面积>3 cm2)55个,小梗死灶(1.5~3.0 cm2)42个,腔隙性梗死灶(<1.5 cm2)63个。(2)栓塞的血管分布:颈内动脉系统受累73例,其中大脑前动脉18例,大脑中动脉55例;椎基底动脉系受累11例,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同时受累5例。(3)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72例治疗中复查检出出血性脑梗死34例,1~3 d检出5例,3~7 d 9例,7~14 d 17例,14 d以上3例;影像表现为在片状梗死区内斑点、片状,血肿样出血灶或多处皮质区梗死灶内出血征象,斑点片状28例,血肿样6例,中心型10例,边缘型19例,混合型5例。结论 C T和M RI能够为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随访复查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DWI比CT与常规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决策的确立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8-01-01—2013-12-31以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6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NIHSS评分及改良的Rankin评分评价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 2组患者溶栓前ABCD2评分(6.12±3.49vs 5.78±4.13,P=0.23)、DWI阳性率(39.28%vs 36.67%,P=0.1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早期治疗有效率(51.78%vs 30.00%,P=0.001)、远期预后预后良好率(48.21%vs 33.33%,P=0.00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转化率方面(8.93%vs 6.67%,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