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一种基于对比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MR成像方法,可用于观察、分析组织微循环功能状态。肝脏接受双重血供,又受到周围器官运动的影响,因此将DCE-MRI用于肝脏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技术成熟与研究深入,肝脏DCE-MRI应用研究逐渐开展,主要包括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疗效反应监测与预后评估、肿瘤诊断与分级、肝纤维化诊断与分级、肝功能评估等。本文对DCE-MRI在肝脏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08-4109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3例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先后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和肝脏MRI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病理学结果可知,MRI检查所获得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5.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8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3cm的肿瘤检测中,MRI的检出率为96.77%,与CT检查的87.1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尤其是直径3cm肿瘤的检测上,可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0年3月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动态增强MRI检查资料,判断内膜癌子宫肌层和宫颈浸润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T2WI及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肌层及宫颈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分析两种序列诊断准确度有无差异;计算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在动态增强各期的对比信噪比,并分析其在各期间有无差异。结果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肌层和宫颈受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5.7%、96.8%、85.7%和85.7%、91.7%、85.7%、91.7%;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为94.7%,显著高于T2WI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78.9%(P〈0.05);平衡期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的对比信噪比显著高于动脉期和静脉期(P〈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在手术前准确的判断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增强CT技术与MRI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肝癌患者72例,均予以增强CT检查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结果:72例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肝癌50例;增强CT技术共检出42例,其中36例确诊;MRI技术共检出48例,其中47例确诊。MRI技术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00%、95.45%、94.44%,均高于增强CT技术的72.00%、72.72%、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技术诊断肝内、外病灶的符合率均高增强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技术诊断不同直径病灶的符合率均高于增强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技术在诊断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分辨良恶性病灶,更准确检出不同位置及不同直径的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与肝癌转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 ,分析其与肝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5 0 0例 ,分别行平扫、Gd DTPA及SPIO增强扫描。结果 小肝癌 65例 (13 % ) ,结节型 81例 (16.2 % ) ,块状型 3 2 5例(65 % ) ,弥漫型 2 9例 (5 .8% )。多发肿瘤 190例 (3 8% )。淋巴结转移率为 12 % ;静脉癌栓为 3 1.4%。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中大病灶、多病灶、T1信号不均匀者发生转移的几率较大 ,而四种转移形式之一均提示其他转移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推法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因临床怀疑有肝脏疾患而在我院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者,随机分组。手推法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636例,高压注射器法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98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的信号强度。结果手推法与高压注射器法比较,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正常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信号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推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准确、安全、可靠,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手术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分析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4例患者,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0例,平台型4例,流出型1例.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整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例,平台型6例,流出型12例.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66.7%(10/15)、82.4%(2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模式结合病灶形态学改变,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I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B组(29例)患者采用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及检出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的符合率。结果:A组经肝脏增强CT总计检出患者24例,检出率为80.00%,B组经肝脏MRI总计检出患者29例,检出率为100.00%,B组患者检查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经肝脏MRI检查肝外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不足3cm符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癌疾病可首选肝脏MRI技术,相比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更精准地判断病灶位置及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18-5419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将患者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75.00%,MRI诊断符合率为96.8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肝脏MRI在诊断准确率更高,特别直径≤3cm的肿瘤中,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菲立磁的安全性及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B超或CT发现肝内局限性病灶的患者进行菲立磁增强(0.05ml/kg,静脉滴入)前后MRI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增强后天生命体征改变,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恶性病例16例,增强前发现病灶28个,增强后48个,多发现20个,均为转移处。89.6%的病灶增强后信号无降低,10.4%略降低。良性14例,多数良性病变(10/12,囊肿除外)信号可见不同程度减低。结论 菲立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阴性造影剂,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作用,能明显提高肝脏转移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GPCa)和不同类型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CGPCa(CGPCa组)和70例BPH(BPH组)患者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资料,分析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速升下降型、速升平台型、缓升平台型和持续缓升型,并对前3种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两组患者SI-T曲线类型及Tmax、SImax、Rmax的差异。结果 CGPCa组SI-T曲线以速升下降型和速升平台型为主;BPH组中基质增生为主型(sBPH)SI-T曲线类型与CGPCa类似;腺体增生为主型(gBPH)以持续缓升型多见;混合型增生(mBPH)四种曲线均可见,但以持续缓升型最多。CGPCa组、sBPH亚组、mBPH亚组、gBPH亚组间SI-T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GPCa组与sBPH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PCa组与gBPH亚组、mBPH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GPCa组、sBPH亚组和m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GPCa组和s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存在较明显的重叠。结论 3.0T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有助于CGPCa与gBPH、mBPH的鉴别诊断。Tmax、SImax、Rmax对CGPCa和sBPH、mBPH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HCC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DM合并HCC组52例(DM组),HCC组134例(非DM组).[结果]①DM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空腹血糖、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非DM组(P〈0.05).但两组间肿瘤大小及肝功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②与非DM组相比,DM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34.6%vs14/134,10.4%)明显增高(P〈0.05),更易出现胸腔积液、胆瘘、膈下感染、切口感染、术后死亡(P〈0.05).③.DM组中,与无并发症出现的患者相比,有并发症者术前血糖(7.7±1.2 vs 6.8±0.7)及术后7 d的血糖水平(7.8±1.6 vs 6.9±0.9)均较高,年龄大(52±9.1 vs 47±7.9),肝硬化发生率(12/18,66.7%vs17/34,50.0%)高(P〈0.05).[结论]HCC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极为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个体化地及时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HA的影像资料,其中CT和MRI扫描各8例.结果 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4/6例; CT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明显高密度影4/6例;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6/8例;3/5例在延迟期扫描表现为等密度.2例增强及延迟扫描均为低密度的病灶,病理显示其内明显脂肪变.7/8例在MR的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影,8/8例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中高信号影; MRI的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类似.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腺瘤病例,MRI对显示HA病理特征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来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4例经MRI检查并经手术治疗,且有术后病理分期患者,其术前MRI检查结果通过双盲法阅片,根据其在MRI片中的表现征象,根据FIGO分期原则对其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上病灶的信号与子宫肌信号相近(不伴有出血)常不易被发现,T2WI上肿瘤呈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常介于正常内膜与子宫肌信号之间,增强后肿瘤呈中等程度强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强化程度亦明显低于肌层,使用矢状位T2WI和SPG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达到82.4%,特别是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分期准确率达87.0%,Ⅱ期准确率达87.5%。结论:MRI在准确估计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合理分期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82例疑有乳腺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动态增强MRI研究。女 81例 ,男 1例。分别从病灶形态学、强化模式及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诊断 ,评估动态增强MRI的综合价值。结果  82例中恶性肿瘤 5 6例 ,良性病变 2 6例。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及三者综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2 .9%和 76.9%、70 .7%和 65 .4%、87.8%和 80 .8%及 92 .7%和 92 .3 %。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诊断乳腺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多样性表现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4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T MR LAVA动态增强扫描,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持续缓升型、缓升平台型、速升平台型和速升缓降型4种,并计算曲线强化程度(SIpeak%)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穿刺阳性与阴性病灶(阳性组、阴性组)之间、中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之间强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87个前列腺侧叶获得组织学证实,阳性组53个(Gleason Score 2~6者7个;Gleason Score 7~10者46个),阴性组34个。阳性组中速升平台型(26/53,49.06%)和速升缓降型(17/53,32.08%)曲线最常见,阴性组中持续缓升型(24/34,70.59%)曲线最常见。阳性组的SIpeak%、Rmax分别为(2.04±0.52)%、(35.09±15.79)%;阴性组分别为(1.38±0.55)%、(17.39±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高分化腺癌的SIpeak%、Rmax分别为(1.55±0.54)%、(21.20±14.97)%;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2.12±0.48)%、(37.20±14.95)%(P均=0.01)。结论 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分化较差腺癌常比分化较好的腺癌表现出更强及更快的早期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观察33例因肝细胞癌破裂出血行手术处理的病例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处理后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14个月。结论:择期手术处理更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诊断中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灌注指标与DWI ADC值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评估前列腺癌微循环灌注水平与癌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检查,获得双侧外周带癌区与非癌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最快强化率(Rmax)和ADC值,分析DCE-MRI灌注指标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癌区和非癌区Tmax、SImax、Rmax分别为(17.13±3.33)s、(1.60±0.26)%、(9.31±2.43)%和(34.20±11.53)s、(1.20±0.18)%、(4.00±1.52)%,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7.50、13.38,P均<0.01);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0.91±0.18)×10-3mm2/s和(1.62±0.13)×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1)。前列腺癌癌区Tmax与ADC值呈正相关(r=0.53,P<0.01),SImax和Rmax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33、-0.46,P均<0.01)。结论前列腺癌DCE-MRI灌注指标与MR DWI ADC值具有相关性,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RT)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52例原发性肝癌行SRT,≥90%等剂量面包绕PTV,单次剂量3.54-6.31Gy,照射次数7~15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生存率以Laplan-Meier法计算,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评价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结果 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12.6%,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临床有效率(CR+PR)55.8%。肿块小于6cm及大于6cm者有效率分别为91.7%和45.0%(P=0.007,〈0.05)。肝脏急性不良反应1级5例,1例发生严重放射性肝损伤,1级、2级上消化道反应分别为23(44.2%)、15(28.8%)。肿块较大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2和0.001)。结论 SRT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在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前提下获得了一定的疗效,肿块较大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