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脊髓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成像(MR Myelogram,MRM)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了常规MR及MRM检查。结果:58例中10例正常,32例椎间盘突出,12例脊柱外伤,2例脊髓血管畸形,2例脊柱侧弯畸形,全部病例MRM 3D MIP重建显示脊髓结构清晰。结论:MRM与其他脊髓造影方法相比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常见脑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场回波(FE)序列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DSA或MRA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0.5T超导MR机行常规T1WI、T2WI及FE序列检查,部分病例加用MRA成像序列.统计观察各序列的病变性质及数目,评价FE序列的诊断价值。结果FE序列发现病灶明显优于T2WI和W1WI。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病变的最有力的工具,FE序列对显示脑血管畸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发现常规T2WI不易发现的较小的畸形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检测骨髓增强前后强化率,研究急性白血病患骨髓浸润性病变.探讨MR成像在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常志愿和41例骨髓穿刺证实的急性白血病初发患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志愿行常规腰椎及骨盆MRI检查,急性白血病初发患于确诊后初次治疗前行常规腰椎及骨盆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短时反转回复序列(STIR)、增强T1WI,MR增强采用马根维显作为对比剂。增强扫描参数与平扫参数保持一致。分析41例急性白血病患治疗前的骨髓MRI表现、定量测定骨髓强化后的MR信号增强率,与骨髓穿刺、核素显像结果及正常组MR强化率等作比较。结果:41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急性白血病患中,初次治疗前MR成像发现有骨髓浸润的41例,均为弥漫性浸润,增强扫描后发现骨髓异常强化,平均强化率为119.95%,最高强化率为368.06%,骨髓穿刺结果均为阳性,核素显像除1例阳性外,其余皆为阴性。MR增强扫描定量分析提示骨髓浸润性病变存在异常强化,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骨髓。结论:MRI作为无创性的成像技术,能一次对大量骨髓组织进行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反映病变的成分改变情况,骨髓的强化程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髓异常造血的存在。根据MR表现与骨髓穿刺结果,对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制定临床化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及肿瘤外侵程度判断上的准确性,期望对单纯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直肠癌的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收集了1999年9月至2002年5月间临床诊断为直肠癌行MRI直肠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共33例。采用MR平扫与薄层增强扫描等多个序列来观察直肠癌的外侵程度与范围。并应用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对MR成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直肠癌的分期:在手术及病理诊断肿瘤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6例T1期肿瘤中MRI作出了准确诊断5例,1例高估为T2期,故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其中在平扫T1、T2加权像时有2例认为T2期,但3D薄层增强成像1例作出了准确判断。1例仍判断错误(假阳性)。T3期的23例中,MRI平扫T1和T2加权像时诊断正确的21例。2例假阴性低估为T2期,其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100%。而有薄层增强扫描的18例病人其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T4期的病例共4例,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均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符合,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MRI总的分期准确率为90.9%。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对肿瘤外侵深度的判断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和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SNRA)的显示价值及其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3D MRM及3D 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MRM及PROSET序列所得图像均行3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3D-MIP);结合原始图像及3D-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形态及走行方向。结果:在获得优良图像的105例病例中,MRM、PROSET序列分别发现LSNRA 7例和14例,发现率分别为6.67%和13.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43,P=0.016);而常规MRI序列仅发现LSNRA 3例,发现率仅为2.86%。所发现的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各占14.29%。结论:PROSET序列对硬膜外神经根变异的显示明显优于MRM序列,为硬膜外LSNRA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管癌患者的MRI表现,MR检查包括轴位SE T1WI、FSE序列T2WI、T2FS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其中25例做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清除和探查、病理证实。结果本组病例肝内胆管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44例,中下段胆管癌13例,壶腹部胆管癌3例。MRI对胆管癌定性准确率达96.8%,MRCP定位准确率达100%。结论胆管癌在磁共振成像上有较特征性的表现,且能提供病变的准确部位,根据MRI表现较易做出诊断,胆总管末端壶腹部胆管癌须与其他低位梗阻性胆道疾病鉴别,认真分析MRI和MRCP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31例TCS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TCS中伴有骶管内皮样囊肿7例(22.5%);脊髓空洞7例(22.5%);脊髓膨出17例(55.2%);椎管内脂肪瘤15例(48.3%),隐性脊柱裂15例(48.3%);皮毛窦5例(16.1%);皮下脂肪瘤15例(48.3%);畸胎瘤2例(0.46%);脊髓纵裂3例(0.96%);终丝增粗12例(38.3%)。MRI脊髓圆锥末端均低于L2椎体下缘。结论 MRI是诊断TCS及其伴病变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术之一;MRI应作为脊髓栓系和脊柱闭合不全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 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 Open型0.2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强化扫描,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 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WI及T2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6例,脊髓内局限性病灶2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MRI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6例,均行胸、腰、骶部MR/检查,观察其MR/特点。结果MR/诊断阳性率100%,脂肪瘤型和非脂肪瘤型分别占62.5%和37.5%,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脊柱裂,合并脊髓纵裂者占43.8%,合并脊髓空洞者占25.0%,合并脊椎异常者占37.5%。结论MR/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最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型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较先进的影像诊断方法,给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但MRI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为选择好适应证,本文拟通过35例住院病人胸部MRI检查结果作一分析,以便临床医师作出正确选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5例均为住院病人,分别来自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男21例,女14例,年龄18~84岁,平均63岁。1.2方法:每例病人均作X线及MRI检查。X线检查设备采用东芝850mAX线机,常规胸部正侧位检查。MRI检查设备用深圳安科公司ASP0.15永磁型磁共振扫描机。采用SE序列,T1W1取TR/TE500ms/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常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50例脑桥梗死患者的阳性率(62.0%)低于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阳性率(94.0%),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出的47例阳性病例,其患侧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FA均值均比健侧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对于华勒变性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准确。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活体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冈上肌腱撕裂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最终明确 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 3例无撕裂。所有 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序列MRI检查 ,另追加FE序列成像 11例、关节腔MR造影 9例、脂肪抑制序列成像 5例。结果 常规SE序列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准确率为 5 0 % (9/18) ,部分病例追加关节腔MR造影后准确率提高至 72 .2 % ;FE序列和脂肪抑制序列可提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结论 冈上肌腱MRI诊断尚需采用SE序列、FE序列、脂肪抑制、关节腔造影等多种MR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 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 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胆胰管进行检查的技术 ,此技术安全无创 ,是对常规 MR扫描影像的补充 ,提高了诊断能力 ,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 [1 - 4 ] 。笔者收集上海长海医院 2 0 0 0 - 0 9~ 2 0 0 1- 0 8因黄疸做 MRCP检查并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肯定诊断的2 5 5例资料 ,对其 MRCP表现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 MRCP对黄疸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本组 2 5 5例 ,男 16 8例 ,女 87例。年龄 19~ 2 8岁 ,平均 47.3岁。全组病例均使用 Siemens Magnetom Implact1.5 T MR机 ,在常规 M…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目前作为常规MR成像的有效辅助手段应用越来越多[1-6]。普遍认为,属于f MRI的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  相似文献   

17.
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低场(0.2T)MRCP及常规MRI图像。结果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84.2%。结论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ingle-shot TSE)在脊髓成像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行MR检查(Siemens1.5T Magnetom Symphorny)。所有扫描序列均配以脊柱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如下:(1)TSET2W;(2)TSET1W;(3)Single-shotTSE。结果:Single-shotTSE显示管优秀,病变轮廓勾画清晰。诊断椎管梗阻及压迫准确性为100%。对于常规MR序列显示不佳的囊肿有很好的显示,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均大大提高。结论:单 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优点:(1)成像时间短;(2)背景抑制好;(3)对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对含水腔道的检查已非常成熟,如MR胰胆管造影(MRCP)[1-2]、MR泌尿系水成像(MRU)、MR脊髓成像(MRM)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随着磁共振硬件、软件的发展,水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内耳、涎管、小肠及输卵管等含液器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怀疑患有胆道、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低场(0.2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及常规MRI图像。结果低场MRCP、MRU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泌尿系统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6.5%。结论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