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对经胸腔镜心包开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7年9月—2016年6月在该院住院接受经胸腔镜心包开窗手术治疗的各种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共31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3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持久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胸腔引流2~8 d,平均4.67 d,全组无拔管困难,术后随访均超过3个月,无心包积液复发.结论 经胸腔镜行心包开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用于诊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胸外科4年期间收治的30例大量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塞患者诊闻过程。所有患者在心脏彩色超声确诊后,施行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心包活检术。结果 引渡以后患者症状改善,83%的2下平卧或下床活动。术中心包积液引流量为200-2000ml术后引流量0-2000ml,引流时间2-30d,平均拔管时间为5.6d,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尽管心包穿刺可以有效缓解心包填塞,但有时也需要进行经皮球囊心包切除、经剑突下心包切除或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胸膜心包开窗或腹膜心包开窗.对于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于心包内注射硬化剂与外科手术开放引流同样有效.然而,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心包积液,经剑突下心包切除都比经皮引流更为安全和有效.因此有学者推荐只有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才采用经皮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4.
陈晓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208-209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延迟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以期积极有效地挽救病人生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8月心内直视术2170例,术后并发延迟性心脏压塞病人共计11例(发生率0.5%),死亡1例。结果3例经心包穿刺放液,2例剑突下开窗引流,5例经左侧第5肋间进胸放置引流管痊愈;1例心包穿刺未果后行剑突下开窗引流,由于粘连严重,术中未及放液出现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心内直视术后并发延迟性心脏压塞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为:心包穿刺,剑突下开窗引流,开胸探查(经左侧第5肋间进胸),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心包腔,持续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注入胞必佳进行治疗。结果:4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84.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持续引流恶性心包积液后注入胞必佳的方法损伤小,疗效好,可明显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该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诊治儿童心包积液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实施的63例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7.0~194.0月,平均(93.60±43.70)月;体质量2.95~51.00 kg,20.00(17.00,28.00) kg;病程2~180 d,10(5,27) d。本组中量心包积液15例,大量心包积液48例。结果:63例患儿胸腔镜下心包开窗4~30 cm2,6(4,11) cm2;术中出血量1~50 mL,5(2,5) mL;手术时间15~310 min,65(40,90) min。本组中转开放手术4例,同期行胸腔积液引流53例,胸膜剥脱15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0.00~480.00 h,0(0,1.50) h。监护室停留时间0~27 d,3(2,4) d,引流管安置时间2~39 d,5(4,9) d,术后住院时间5.0~57.0 d,11.0(10,15.5) d。本组患儿疼痛评分0~4分,1(0,2)分。本组病因诊断:化脓性4例(6.3%),肺吸虫性34例(54.0%),结核性3例(4.8%),特发性18例(28.6%),乳糜性3例(4.8%),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1.6%),其中心包病理检查明确诊断39例(61.90%)。术后并发症:肺不张2例,术后出血非预期再手术1例。本组62例治愈出院。56例患儿获得6~24月的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及心包缩窄发生。结论:儿童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可获得心包的病理诊断,安全有效,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作为儿童中、大量心包积液的首选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庄  苗齐  朱文玲  方全 《北京医学》2007,29(5):261-264
目的 比较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治疗有症状心包积液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分别接受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手术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的结果.结果 160例患者因症状性心包积液接受治疗,其中106例为剑下心包开窗.54例为经皮心包穿刺.经皮心包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与心包开窗组的5%相近(P=0.64).心包开窗组中10例(11%)心包积液复发,6例(6%)出现心包缩窄;而经皮穿刺组有12例(25%)复发,10例(21%)发生缩窄(P=0.01).单纯心包积液细胞学对恶性疾病的确诊率为19%,低于心包积液联合心包活检的确诊率(45%),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和心包开窗同样有效而安全.心包开窗治疗后的复发率和心包缩窄发生率较低,而且能够通过心包活检提高恶性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时间、引流体位、引流量的控制。方法:患者取半卧位,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根据探及情况选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针。采用Seldinger's法将中心静脉导管送人心包腔内,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57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1~25d,平均4.5±2d。引流积液量380~3500mL,平均1150±650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促明显改善,颈静脉怒张消失。术后患者心率减慢(由106±28次/分钟降至92±30次/分钟,P<0.05)。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安全,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者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晓敏 《医学综述》2012,(22):3889-389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心包腔内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7例,置细管引流,在尽可能排出积液后,心包腔内给予恩度单药30~45 mg,封管和保留药物。3~5 d后开放导管,若无液体流出,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时,可以拔除导管;若心包内仍有积液,则需继续引流和重复以上药物治疗;最多用药6次。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应用全身化疗。参照WHO制订的浆膜腔积液疗效评价标准及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非靶病灶评价方法,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例患者心包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00 mL,积液均呈暗红色浓血性;采用上述治疗后心包积液均得到控制,有效率为100%,同时心包填塞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无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血液不良反应。结论在心包置细管引流的基础上,恩度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例采用剑突下置管,2例采用心尖部置管,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3.
[背景]观察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并注入甘露聚糖肽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间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癌性心包积液患者15例,行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排尽心包积液,注入甘露聚糖肽20mg/次,1周1次,最多给药3次,用药后第1周及第4周观察心包积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完全缓解者为7例,部分缓解为4例,无效为4例.[讨论]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并注入甘露聚糖肽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心包腔积液双路径化疗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心包腔积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包腔置管闭式引流,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1例.A组患者应用全身化疗+心包灌注CDDP(顺铂)及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B组患者应用全身化疗+心包灌注CDDP治疗.结果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心包膜腔积液患者双路径化疗的RR为73.8%(31/42).其中,A组21例患者的CR为76.2%(16/21),PR为14.3%(3/21),RR为90.5%(19/21);B组21例患者的CR为33.3%(7/21),PR为23.8%(5/21),RR为57.1%(12/21).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膜腔积液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并发的急症,在短期内致心脏填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全身化疗加心包膜腔内灌注CDDP联合IL-2的双路径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近期疗效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吕键  郑慧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2-113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132次,留置时间2~25d,14例病人从导管内注入抗结核和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Chylopericardium is a rare clinical condition in which chyle leaks into the pericardial space owing to lymphatic system derangement. It can be idiopathic or occur secondarily to another clinical condition. Optimal management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surgical intervention to impede leaks and drain fluid. In this report, we discuss an initially asymptomatic patient with a pre-employment chest radiograph that revealed cardiomegaly. An echocardiogram revealed pericardial effusion. Medical workup was unable to determine secondary causes for effusion. Pericardiocentesis revealed milky-colored fluid with a high lymphocyte count, and a lymphoscintigraphy lymphangiogram revealed a leak into the pericardium and decreased flow through left iliac and left periaortic lymph nodes. Since the patient was asymptomatic, she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with diet changes, pericardial drainage, and a pericardial window procedure. This type of case risks being misdiagnosed as tuberculosis,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here tuberculosis is endemic. In such cases, assessing pericardial fluid for chyle is cruci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18例,在床边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心包腔内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7~21d,平均(9.4±3.7)d;引流量为180~450ml,平均(190±50)ml。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经皮心包内置管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抽液.结果51例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2 d(5~23 d)均无任何并发症出现.1例出现缩窄心包炎手术治疗.结论经皮心包内置管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