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Bangham于1965年发现脂质体以来,其作为药物载体一直备受广大药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弄清脂质体系统怎样才能达到促进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毒性,对脂质体的  相似文献   

2.
<正>1 昔布类药物现状合成前列腺素(PGs)的关键酶——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是1971年发现的,1991年又发现COX有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对高血压小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组织中AngⅡ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盐(80mg/mLNaCl溶液)冷激法,连续20d,形成小鼠高血压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40mg/kg)和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低、中、高剂量(40、80、160mg/kg)组。连续ig给药28d后,采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小鼠血压并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及肾组织中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AngⅠ和组织中Ang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血压和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01);与模型组相比,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中、高剂量(80、160mg/kg)组血浆Ang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Ang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01),肾组织中的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可明显升高AngⅠ水平,减少AngⅡ生成,推测其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AngⅠ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苏合香和安息香有效部位GC-MS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因前期课题组药理研究得出苏合香和安息香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醚部位为有效部位,所以对苏合香和安息香经石油醚、乙醚提取得到的部位进行GC-MS分析,希望找出它们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石油醚、乙醚)苏合香和安息香低极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鉴定得到苏合香石油醚部位23个化学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0%以上,乙醚部位分析鉴定得出10个化学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1%以上;安息香石油醚部位鉴定得到4个化学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0%以上,乙醚部位分析鉴定得出5个化学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9%以上.结论:对开窍药苏合香、安息香有效部位进行GC-MS成分分析,找出各自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同时得到苏合香和安息香有效部位中的共有成分丙酸乙酯、苯甲酸苄酯.提示苯甲酸苄酯可能与两种芳香开窍药的共有药效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芳香开窍药苏合香、安息香的药效物质基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台湾省鼻咽癌高发区对3368名35~60岁男人采集血清,通过测定EB病毒特异性DNA酶抗体水平,对鼻咽癌作出早期诊断.1个单位DNA酶活性是指能在37℃10分钟内将1μg双股DNA转变成酸溶性物质的酶量.以1ml待检血清能中和多少单位DNA酶活性来表示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凡能中和2个单位以下酶活性者属于非特异性灭活作  相似文献   

7.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5例非特异性输尿炎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女4例,男1例,平均43岁。5例均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其中3例行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随访11个月~9年,4例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是一种少见病,术前易误诊。确诊需内镜检查及活检。早期病变以保守治疗为主,中晚期病变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脏MRI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肝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且均经手术治疗或穿刺及病理检查并已明确诊断。比较使用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行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及Kappa值。分析Gd-EOB-DTPA MRI及增强CT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原发性肿瘤符合率为95.7%,Kappa值 0.8,具有高度一致性;继发性肿瘤符合率为96.4%,Kappa值 0.8,具有高度一致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符合率80.0%,Kappa值 0.8,具有高度一致性。Gd-EOB-DTPA MRI对于1cm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相比增强CT明显提高(P 0.05)。结论临床上对肝脏肿瘤患者行MRI检查时,采用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金珍  朱冬青 《海峡药学》2012,24(3):72-73
目的 建立赤芍有效部位芍药总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碱术解法释放出苯甲酸,HPLC测定苯甲酸含量,进而计算芍药总苷含量.结果 苯甲酸进样量在0.09704~1.94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0±1.79%(n=9),RSD为1.7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赤芍有效部位芍药总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病死率亦较高,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几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和双重对比造影广泛也用于临床,对80~92%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能作出紧急诊断。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服用微粒剂后的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与狗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进行测定 ,验证确有外源性胰岛素进入动物体内 ,在给药后 1h动物血清胰岛素增至最高 ,约 2h动物血糖降至最低 ,且作用强度、时间与血清胰岛素变化相对应。给药剂量在 4 0~35 0u/kg范围 ,存在量效关系 :Y(% ) =13 2 1- 1 70 7X(u/kg) ,r =0 9788。给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 (2 g/kg)可见 ,微粒剂 (17u/kg)能对抗并减缓因注射外源还原性单糖引起的动物血糖升高 ,0 5h可抵抗百分率达 86 % (P <0 0 0 5 )。经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给药发现 :给药部位不同 ,微粒剂降血糖程度有显著差别 ,其中经回肠部位给药效果最好 ,降血糖百分率达 5 6 %(P <0 0 1)。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罕见类型,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该病也迅速增加。下面是本人在临床中经历的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一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郭素  刘洪玲  孙伟  孙向红 《中国药房》2011,(23):2116-2118
目的:通过比较海康灵复方中单味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更为理想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复制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H2O2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海康灵复方中单味药与复方对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根据最佳有效剂量组建的海康灵新复方(浓度为0.159g.mL-1)同单味药与原复方比较,能减轻H2O2引起的SH-SY5Y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海康灵新复方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从3个临床试验中心收集PHC 595例(PHC组),对照组为肝炎后肝硬化或慢性肝炎246例及正常人群166例。采用GGT-Ⅱ检测试剂盒检测GGT-Ⅱ,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分析两者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595例PHC患者中,387例AFP>400μg/L,500例GGT-Ⅱ阳性。GGT-Ⅱ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4.03%,特异度为91.26%,误诊率为8.74%,漏诊率为15.97%,正确率为86.99%,Youden指数为75.30%。而AFP诊断PHC的灵敏度为65.04%,特异度为88.83%,误诊率11.17%,漏诊率34.96%,正确率74.78%,Youden指数为53.85%。GGT-Ⅱ与AFP诊断PHC一致性指标:Kappa=0.2687,95%可信区间(CI)为(0.1929,0.3446)。结论与AFP检测比较,GGT-Ⅱ诊断PHC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准确度高,误诊和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16.
一种多价抗炎剂有0.1%~100%重量的2′,3,4,4′-四羟基查耳酮(Ⅰ)或在药理上可接受的盐(如Na、K、Mg、Ca或氨盐)作为有效成分。用于抗炎、抗过敏、抗溃疡,对治疗肾病也有效。可口服或肠胃外给药(如:静脉,皮下或腹膜内给药)。组成:化合物(1)100mg,Niccol-Hco 60 500mg,氯化钠90mg溶于10ml水用于注射。该溶液调节到pH7.0  相似文献   

17.
丹参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药物分析杂志》2003,23(6):409-413
  相似文献   

18.
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3年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及抗肝损伤等药理及药效学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苷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苷类和多糖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荔枝叶、果壳、核仁和果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和多糖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应加以综合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D,自由摄食)以及四氯化碳(CCI_4,50%,ip)分别制备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以及肝纤维化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2.5 mg·kg~(-1),iv)和庆大霉素(GM,80 mg·kg~(-1),im)分别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和肾损伤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2,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miR-122明显升高(>2倍)的时间分别为给药后1.5 h,3 h,2周和4周,均早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给药后6 h,12 h,3周和6周均未见明显升高(<2倍)],同时其升高幅度(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235.8,202.7,73.8和600.3倍)也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GPT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9.5,3.9,2.5和6.6倍,GOT为6.0,2.4,1.4和3.5倍,TBIL为2.6,2.3,1.2和1.8倍)在心肌损伤模型中,GOT活性明显升高(2.1倍),而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在肾损伤模型中,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清mi R-122可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且与传统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如GPT,GOT和TBIL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