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B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邵华  金秀东 《医学综述》2008,14(4):524-52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s,HSCs)ffx'f~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以前认为MSCs的重要作用是支持造血,近来的研究发现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缺血性心脏病因其功能性心肌细胞减少而发生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MSCs在体外或体内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通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广泛,取材方便,较易培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P3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鼹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加胎牛血清(DMEM/FBS)或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BM—MSC,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M—MSC的表面标记;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CFU—F)试验检测BM—MSC增殖能力;应用二甲基亚砜/羟丁苯甲酯(DMS0/BHA)化学因子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BM—MSC为单层贴壁生长,呈现规则的集束辐射状排列。在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h。CFU—F试验表明,体外培养的MSC的集落形成能力为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15000倍以上。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MSC为CDl3和CDl05阳性,CD34阴性。DMS0/BHA化学因子能诱导BM—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后即失去增殖能力,并于48h后逐渐死亡。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高度均一的BM—MSC。BM—MSC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但尚缺乏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许予明  秦洁  宋波  宋永平  邢莹  闫福岭  张苏明 《医学争鸣》2004,25(13):1188-119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 方法:从正常成人志愿者髂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2-巯基乙醇(BME)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鉴定. 结果:诱导1 h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4 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晚期神经元标志物-中间神经丝蛋白(NF-M),部分具有神经元形态的细胞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 (MAP-2). 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h、2h、3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心肌细胞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样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蕾  陈沅  田杰  张文  朱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6):1681-168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定向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机制.方法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培养至第6代.实验分3组:条件培养基组,用新生鼠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处理MSCs48 h 2次,其间间隔48 h;混合培养组,新生鼠心肌细胞和MSCs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1周;对照组,MSCs常规培养.检测各组MSCs中心肌细胞结构功能蛋白:心肌肌联蛋白(titin)、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心肌组织缝隙连接的特异性组成蛋白质Connexin43(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条件培养基可诱导MSCs心肌样分化,表达心肌细胞骨架蛋白titin的Z带及A带部分,Cx43大量表达,但在检测期内未观察到MHC的表达;②MSCs在混合培养中与心肌细胞形成连接,表达titin,部分细胞内可检测到类似肌小节的结构,Cx43集中分布于细胞相邻的界面;③对照组中的部分MSCs可少量表达Cx43及titin.结论源于心肌细胞的各种因素可促使MSCs心肌样分化,分化的程度取决于作用信号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将其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2月龄SD大鼠腹部肠系膜脂肪组织,0.08%胰酶消化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7~10d后形成单层贴壁长梭形细胞。0.25%胰酶消化传代,第3代细胞用于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及诱导分化。浓度为10μmol/L5-氮胞苷与分离细胞共同培养24h,3周后应用抗desmin及抗α-actnin抗体对诱导细胞进行免疫化学鉴定。结果:所分离细胞约90%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13、CD44。5-氮胞苷诱导后3周,所培养的细胞形成desmin及α-actnin染色阳性的心肌细胞团。结论:体外通过消化法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大量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后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观察MSCs墨体内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方法:从大鼠双侧股骨骨髓获得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DAPI进行细胞标记,然后注射到急性心肌梗塞模型鼠和正常大鼠的心肌组织内,饲养2~4周后,处死动物在注射点获取心肌标本,初步采用肛染色和电镜观察形态学的方法对分化的心肌细胞进行鉴定,并用免疫组化法从组织学上对转化心肌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结果:MSC进行DAPI的标记效率高,电镜观察与宿主心肌细胞问形成了闰盘,组化检测有心肌特异性抗原的出现。结论:在宿主心肌组织内,MSCs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腰椎间盘内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椎间盘内分化的情况。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核标记物BrdU标记后注入到兔的椎间盘中,8周后取材采用双染的方法检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双染呈阳性显色,即胞质内含有Ⅱ型胶原蛋白,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在椎间盘环境的影响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和定向成脂诱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表面抗原。脂肪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B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管状结构分化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最佳条件和体外分化的过程。【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的MSCs,传代至P3、P6或P12;用5-氮胞苷诱导,比较不同诱导浓度组、不同诱导时间组和不同体重动物组MSCs的分化率,观察诱导后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并且用cardiactroponinⅠ、desmin和α-sarcomeric actin抗体鉴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结果】P12代较P3或P6代骨髓MSCs易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融合成肌管样结构。经10μmol/L的5-氮胞苷诱导24h后细胞分化率为(27±2.5)%,20μmol/L的5-氮胞苷诱导24h后细胞分化率为(17±2.2)%,其它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均不能诱导细胞分化;50g(幼年鼠)体重组细胞分化率为(27±2.8)%,150g(成年鼠)体重组细胞分化率为(15±2.9)%,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氮胞苷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融合成肌管样结构,年幼的SD大鼠MSCs易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15.
骨髓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而关于其分化机制,目前认为是微环境因素诱导,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传递,转录因子抑制或激活,启动关键基因表达的结果,本文综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多向分化及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0 .5 mmol· L-1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 ,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 2 3.2± 2 .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 nestin,诱导 3d,阳性细胞增多 ,6d减少。结论 :体外 r MSC能扩增、传代 ,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ulture in vitro. Data sources The data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the articles listed in Medline and PubMed. The search terms wer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cell culture”.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BM-MSCs culture in vitro,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 of optimizing cell culture environment in 2D vs 3D. Results Improving the culture conditions increase the proliferation and re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ptimal values for many culture parameters remain to be identified.Expansion of BM-MSCs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remains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BMSC and large-volume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探讨利用其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培养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化学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技术验证诱导细胞特性。结果成功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鉴定结果为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14、CD34、CD45表达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GFAP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SE等。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特定诱导因子作用下能向神经细胞表型转化,并能稳定表达神经细胞因子,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疾病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神经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干细胞因子(SCF)的趋化性迁移。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体外传代并扩增纯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多向分化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丁羟基茴香醚(BHA)联合诱导剂对BMSCs进行成神经细胞诱导,观察分化各时期的细胞形态变化。利用Dunn chamber研究SCF对不同分化阶段BMSCs趋化性迁移的影响。结果 Dunn chamber迁移实验显示,SCF诱导实验组细胞的迁移速率和迁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SCF对BMSCs具有趋化作用。此外,分化不同状态的BMSCs向SCF的趋化迁移程度也不同。结论 BMSCs可以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其对SCF的趋化性迁移与分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