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欣  陈宏  魏鹏  徐吉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0):727-727
目的研究以拇指桡掌侧动脉大鱼际返支为蒂的大鱼际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用大鱼际逆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采用以拇指桡掌侧动脉大鱼际返支为主要血供来源,以拇背筋膜蒂为主要回流途径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皮瓣面积最大3.5cm×2.8cm,最小2.0cm×1.5cm。结果55例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6个月,外形美观,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有一定恢复。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良好,对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交腹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背侧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游离趾腹皮瓣修复缺损,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大4.1cm×2.8cm,最小2.2cm×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交腹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第一掌骨背桡侧或尺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1.5cm×2.0cm~2.0cm×3.0cm。结果:本组4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拇指外形及功能满意,质地接近正常,两点分辨率5.5~8.5mm。结论: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成活率高,外形满意,可恢复部分感觉,简单易取,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至拇指近节近端尺侧,屈曲示指末节贴紧拇指近节尺侧固定,吻合拇指尺背侧皮神经与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6.4 ̄9.6mm,11例感觉恢复至S3,4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效果良好,是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采用不同带蒂皮瓣修复急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共7种皮瓣为32例指端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结果: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mm,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5mm,邻近皮瓣平均为7mm。结论:指端缺损的修得方法多,多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伤情对120例拇指指腹缺损分别采用带蒂皮瓣、掌侧推进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20例皮瓣中,119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随访0.5~2 年,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带蒂皮瓣平均为15.1±3.6 mm,掌侧推进皮瓣平均为5.3±2.0 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平均为8.3±3.2 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2±2.6 mm,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0±2.1 mm,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平均为8.1±3.3 mm,趾腹皮瓣平均为5.6±2.0 mm.结论 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时,采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21例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修复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19例患者恢复较优、2例患者良;患者皮瓣的质地良好且整体外形美观。结论在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时,采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分别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趾腹皮瓣进行急诊修复。结果:本组19例皮瓣,18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3个月-1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明显优于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结论:带感觉神经的微型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对供区影响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5cm× 3.0cm ,最大为 3.0cm× 3.5cm。结果 所以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关德宏 …  相似文献   

10.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在手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其拇指的功能在全手中占据45%,所以其修复从功能、外观、感觉等方面均要求较高,目前临床修复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0月,对拇指甲床损伤采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8例,延期修复4例.以拇指背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中点连线和拇指桡侧中线之间的中线为轴心线,在拇指桡背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2.0 cm×1.8 cm~3.0 cm×2.5 cm.结果 1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出现静脉危像,经及时处理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10 个月,拇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软,不臃肿,类似指甲;其中进行了神经吻合的皮瓣两点分辨觉6~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标准评定,手功能达优10例、良2例.结论 应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前臂桡动脉皮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12例成人上肢标本,分别从桡骨茎突上50mm处桡动脉和肱动脉插管灌注墨汁和红色乳胶,解剖观测桡动脉下段发出的皮动脉分支数目、管径、高度、分布范围及与其它皮动脉的交通与吻合。结果桡动脉下段(桡骨茎突尖上50mm范围内)桡侧发出有2~3条,尺侧发出有0~2条皮动脉。这些皮动脉与腕部动脉网的皮支间有广泛的交通与吻合。结论桡动脉下段的皮动脉及腕部动脉网的皮支多,而且非常恒定,通过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组织能为筋膜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可在前臂设计桡动脉皮支筋膜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背或手掌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29例修复前臂、手部创面,其中以鼻烟壶处为旋转点的皮瓣19例.皮瓣内通常含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桡动脉穿支等复合组织.吻合皮瓣远端神经的有7例.结果 29例皮瓣中27例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皮瓣一般比较薄.吻合神经的皮瓣经随访恢复了良好的感觉.结论 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捷.远端蒂皮瓣可以修复包含拇、食、中指远端在内的手部较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外科皮瓣修复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1995年8月-2006年12月,对31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应用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1例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3年,原虎口挛缩畸形都得到了完全或接近正常的矫正,拇指捏握、外展、对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虎口外形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以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手术简便安全,损伤小,效果好。应根据患者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患者,应用病灶内抗生素持续灌洗、骨外露处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辨修复、骨折不愈合外固定架加压固定综合方法Ⅰ期治疗,对骨感染治疗情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处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2例,骨感染经1~1.5年随访无复发。结论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兼顾控制感染、消灭软组织缺损创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I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患者,应用病灶内抗生素持续灌洗、骨外露处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瓣修复、骨折不愈合外固定架加压固定综合方法I期治疗,对骨感染治疗情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处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I期愈合13例,II期愈合2例,骨感染经1~1.5年随访无复发。结论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I期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兼顾控制感染、消灭软组织缺损创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