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在介入放射下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的14例患儿进行6个月-4年的随访。结果:经脾动脉栓塞术后的14例患儿,其中12例一次性治愈,1例1年后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1例副脾生成,家属拒绝再次栓塞而复发。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肯定,并具有创伤小,疗效迅速,可反复多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经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的ITP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结果:显效13例,良效8例,进步5例.近期疗效84.62%,远期疗效:有效病例中9例20~60天后血小板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小板维持25×109~80×109/L,无出血倾向,暂无死亡病例.副作用包括脾区疼痛、发热、左侧胸腔积液、脾脓肿.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激素治疗禁忌,心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较低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及分析. 方法 对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 结果 本组82例经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显效67例(占81.7%).良效12例(占14.63%),无效3例(占3.65%,)总有效占96.34%. 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脾脏栓塞的范围、程度对疗效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智勇  王汉  赵平  郑立 《西部医学》2010,22(10):1905-1906
目的回顾性分析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l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脾动脉进行部分栓塞,栓塞面积约80%左右,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的即时性疗效为50例(98.0%),近期疗效为41例(80.4%),远期疗效为66.7%。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大部栓塞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大部栓塞治疗,术后1 周、1月、3月、半年、1年、2年复查血象,观察疗效.结果 46例中,术后显效32例(70%),良好7例(15%),进步3例(7%),无效4例(9%).结论 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忠文  周江  葛韦 《中原医刊》2011,(15):55-56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面积约81%左右,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在第3天血小板开始上升,7—14d达高峰,即时性疗效为99例(97.1%),近期疗效为80例(78.4%),0.5年以上的远期疗效为66.8%。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的远期疗效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脾动脉进行栓塞,栓塞面积为60%~80%,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远期疗效(1~3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给予药物后缓解。追踪1年,有效率达87.5%,追踪2年,有效率达64.0%,追踪3年,有效率达46.2%。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远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行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常规.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免疫球蛋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2例显效(80.0%),良效2例(13.3%),无效1例(6.7%).结论 PSE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对21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d、7d、14d检测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6~48个月随访。结果:短、中、远期有效率分别达100%、85.7%、76.2%。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肝炎肝硬化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 2个月。结果 术后 3d、7d、2个月血小板的平均值分别上升为 ( 76.5 5± 38.32 )× 1 0 9 L、( 1 5 3.2 6± 1 0 6.81 )× 1 0 9 L、( 1 41 .68± 79.42 )× 1 0 9 L ,与术前血小板数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炎肝硬化并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应用对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8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并PSE治疗,PSE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择性对脾动脉主干远端的分支进行栓塞。随访观察PSE术后反应及外周血象、CT、内镜所见,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8例行PSE28例次,栓塞范围40%~70%。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末次栓塞6个月后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12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值15例。术后内镜所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患者食欲及体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8例次行PSE后均出现发热,27例次出现左上腹痛,4例次呃逆,2例次少量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消失。结论:P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血象,增强体能和免疫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双介入治疗利弊和指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的利弊和指征。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分别行肝、脾动脉的化学灌注栓塞和明胶海绵栓塞为观察组 ,并对比观察单纯行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组 (对照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生活质量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 6 8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白细胞分布范围 (5 .0~ 2 0 .0 )× 10 9/ L,血小板多在原水平呈现倍增 ;对照组 6 0例治疗后均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两组肝功能、免疫指标、KPS评分等未见明显异常 ,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16 .2天和 31.4天。结论 :肝脾动脉双栓塞对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 ,特别是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为综合治疗赢得了时间 ,但对老年患者和肝功能 Child分级差者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手术前后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安全可靠。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及频度。  相似文献   

14.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下腔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本22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回升,其中19例恢复至正常水平,3例部分缓解,门静脉及脾静脉和脾脏体积回缩,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脑病发作次数减少,亚临床脑病表现改善,血氨水平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缓解肝性脑病安全有效,最主要的优点在于保留了部分脾组织,使其功能得以保留,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er` s法 ,行部分脾栓塞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 13例 ,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 ,栓塞范围控制在 6 0 %~ 80 %之间。结果 患儿在术后 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 ,临床症状改善 ,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芳  何立 《西部医学》2012,24(2):303-305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肝康Ⅱ号联合PSE治疗,对照组26例单行PSE治疗,均随访1年。结果两组白细胞术后逐渐升高,7天达高峰后逐步下降,3个月后趋向稳定;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均逐渐上升,3个月后渐稳定。治疗组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大。两组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康Ⅱ号联合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术后病人进行中期随访,比较术中不同栓塞体积百分比病人术后栓塞区及脾组织的CT变化、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的病人43例,根据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分为A组(≤50%)和B组(>50%)。比较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4周、10周及6个月的上腹部CT表现、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周有1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均修复;B组在术后4周有5例有液化坏死,术后10周有7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有5例有液化坏死;2组术后4周、10周、6个月脾脏组织修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SE术前后2组病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38%)低于B组(71.42%)(P < 0.05)。结论螺旋CT可显示病人PSE术后脾脏栓塞区域及脾脏体积大小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PSE术中栓塞体积百分比≤50%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例患者,比较PSE联合EVL和单纯EVL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血白细胞、血小板、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结果:联合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晚期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单纯套扎,但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和早期再出血率没有差异。联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止血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联合治疗缩小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联合EVL治疗食管静脉中远期疗效较单纯EVL更佳,有更高的根治率、白细胞及血小板,更低的晚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