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后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导致的各种严重创伤中,脊柱脊髓损伤是可能留下终生残疾的损伤之一.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有利于伤员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程度、避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四川地震51例脊髓损伤(SCI)伤员的临床特征、并发症与康复治疗的结果。 方法对51例经3~4个月康复治疗的住院SCI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调查,分析受伤原因、损伤程度、并发症和康复效果。 结果SCI平面:C7以上占9.8%、C8~T6占5.9%、T7~L2占68.6%、L3~S2占13.7%、S2以下占2.0%;完全性损伤22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76.5%的伤员实现轮椅独立,78.4%穿戴矫形器步行,88.2%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 结论地震SCI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较好的生活独立能力,但长期康复医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患者,男,32岁,高处坠落后昏迷1 h入院,伴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脊柱平片及MRI提示T7、8粉碎性骨折、脊髓挫裂伤.全麻下行胸椎CD棒内固定及椎管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双下肢肌力0级,ASIA评估:运动50分,轻感觉60分,刺痛觉60分.  相似文献   

5.
唐山地震所致脊髓损伤患者(1976-1995)的康复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20年来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工作,概括了地震后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康复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CI)可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褥疮、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如何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我们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科研及社区康复实践的经验,认为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必须综合进行,包括功能训练、综合运用家庭无障碍设施以及注重并发症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从而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20年来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工作,概括了地震后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康复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 ,康复应早期介入 ,中后期更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目前该病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和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关骅  王兰 《中国康复》1995,10(1):29-31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全身损伤,不仅脊柱与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同时引起全身性多器官,多系统的严重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Gutuman博士创立的脊髓损伤中心和全面康复的理论与实践,明显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率和存活时间,使他们能重返社会开始新的创造性生活.脊髓损伤的全面康复应从受伤现场急救开始,即早期康复.临床及康复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脊柱脊髓损伤后不仅需要急救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应早期预防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或损害而造成功能障碍或残疾加重.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参照国外经验,初步提出早期康复流程分期、康复具体内容及康复评定标准,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因骨量降低 ,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骨力学强度下降 ,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OP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属于继发性OP的一种。OP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如病理性骨折、异位骨化等 ,严重影响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及整体康复。因此 ,积极预防和治疗OP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发生机制近几十年来 ,人们对脊髓损伤后的OP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 ,脊髓损伤后OP的发生与伤后制动和瘫痪肢体的废用有一定关系。神经损伤后导致的血管功能障碍 ,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伤并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内容包括急性期的外科治疗(伤后2周内)和亚急性期及后期的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伤后2周~6个月)。急性期的外科治疗路径体现了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减压等核心治疗内容;亚急性及后期脊髓损伤治疗路径体现以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特点。结论本路径的制订及实施基于疾病发展时间进程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和治疗的阶段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会造成大量脊柱脊髓损伤伤员。脊柱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给现场急救带来困难。对怀疑有脊髓损伤的伤员在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脊柱稳定并妥善制动。7岁以下的儿童有其自身的解剖特点,在现场救援时应特别注意。现场医学急救除常规的ABC原则外,还应注意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问题。现场急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残疾程度,提高存活率和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28例患者分为手术组16例和保守治疗组12例,前者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型术,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入院后即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但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01)。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施行减压手术可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最常发生在处于生育高峰期的青年人。回归社会生活时,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生育问题。本文就生殖医学及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变化特征及其在临床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脊髓损伤患者23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21例(对照组),采集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并采用物种组成分析及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属水平的菌群分布及差异。结果 患者组丰度升高的重要标志性菌属分别是:瘤胃菌科的UBA1819、Ruminiclostridium 9、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Ruminococcus 2、Ruminococcaceae UCG-005、Ruminiclostridium 5、Flavonifractor;理研菌科的Alistipes、dgA-11 gut group、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毛螺菌科的[Eubacterium] oxidoreducens group;消化链球菌科的Intestinibacter;肠杆菌科的Escherichia-Shigella (志贺菌属);以及Tannerellaceae的Parabacteroides (|U| > 1.962, P< 0.05)。患者组丰度降低的是梭杆菌科Fusobacterium菌属(|U| = -2.284, P< 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脊髓损伤患者与抑郁相关的瘤胃菌科、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的瘤胃球菌,以及肠道内致病菌消化链球菌属、志贺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增加;对肠道有益的产丁酸盐菌和抗炎性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这些菌群变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玲  徐江 《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并发压疮患者的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费用。方法:脊髓损伤后压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采用全身治疗、压疮局部有效减压和物理治疗。同时B组采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抗生素或凡士林纱条填充及纱布类敷料覆盖等传统方法;A组正确评估创面,根据压疮分期,选择适当的新型敷料综合处理,即包括坏死组织的自然清创的水凝胶、抑菌和降低水肿高渗性氯化钠的高张盐敷料、保护创面和减轻疼痛的脂质水胶敷料、填充窦道的溃疡糊和藻酸盐类敷料及利于渗液吸收的泡沫敷料覆盖等。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压疮愈合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结果:经过28d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63.6%、100%与31.0%、82.8%,P〈0.05,0.01);压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用于压疮的日平均费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费用A组低于B组(P〈0.05)。结论:SCI后并发压疮患者创面配合新型敷料换药等综合处理及康复护理能缩短压疮痊愈时间,节省换药时间和开支,进而使患者整体康复质量提高,是科学、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脊髓损伤的基础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及肌耐力;平衡能力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辅助器具的应用。并介绍了不同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及具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方法:对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地震造成的这35例脊髓损伤患者在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完全性损伤占42.86%,不完全损伤占57.14%。主要致伤原因为压榨伤(68.57%)。骨折部位依次为腰椎(57.14%)、胸椎(28.57%)、颈椎(11.43%)。受伤时体位60%为屈曲位。31.43%的完全性损伤患者由非专业救援人员救出。结论:35例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普遍较重,主要是与地震当时巨大冲击力有关,也与受灾现场救援条件严重受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关。现场的急救、救援方式对患者的伤情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灾害后抢救伤员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3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肺部疾患、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压疮、踝关节跟腱挛缩、体位性低血压、水肿、肩痛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ADL评分均优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  相似文献   

20.
颈髓损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杰  肖少华  魏全  梁艳秋 《中国康复》2005,20(5):290-291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结局。方法:40例颈髓损伤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上肢肌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平衡膀胱等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结果:经过60-215 d的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颈髓部分损伤患者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完全损伤患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而ASIA感觉及ADL评分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颈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部分损伤患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