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泪囊鼻粘膜前唇吻合及泪前嵴固定术,应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稍作改良,即手术只将泪囊鼻粘膜前唇吻合固定于泪前嵴骨膜上,后唇不缝合,平铺在骨孔底部,共治疗慢性泪囊炎520例(536眼)。结果 经6月至10年的随访,治愈521眼(97.2%),好转14眼(2.61%),无效1眼(0.19%),总有效率达99.81%。结论 泪囊鼻粘膜前唇吻合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泪囊鼻腔吻合术2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后泪嵴和内眦韧带后面的泪骨残留及泪囊后唇不缝合固定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A组:对100例(106只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骨孔上界平内眦韧带下缘,后界为后泪嵴前缘,泪囊后唇不缝合固定。B组:对111例(122只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将内眦韧带向上剥离、咬除内眦韧带后方的泪骨,并将后泪嵴咬除,将泪囊后唇缝合固定。结果A组失败7例(7只眼),占6.60%;B组失败1例(1只眼),占0.82%。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内眦韧带后方泪骨和后泪嵴咬除,并将泪囊后唇缝合固定能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对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了一些改良,成功地为12例双侧慢性泪囊炎患者同时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获得成功,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例中,男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病程6月~12年.2眼合并角膜溃疡,1眼合并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全身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手术禁忌症.全部病例均经泪囊碘油造影,泪囊大小4×5~8×12mm.手术方法麻醉:表麻、局麻同单侧泪囊鼻腔吻合术,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2~3滴,注入总量约5ml.手术步骤:沿左眶内下缘作上自内眦韧带的皮肤切口长约2cm.分离软组织至骨膜,切开骨膜并剥离暴露泪囊窝.以骨凿加咬骨钳作1.2×1.2cm左右的方孔.“工”字形切开鼻粘膜及泪囊.依次缝合后、前唇,前唇缝合后加固1针缝于泪前嵴骨膜,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以纱布暂时保护创口.以同样方法行右侧泪囊鼻  相似文献   

4.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在90%以上。对于泪囊过小者,常因粘膜短小,吻合困难或吻合不上而导致手术失败,多数被迫摘除泪囊,造成流泪终生。近年我院采用同体唇粘膜移植,行泪囊鼻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治愈率达90%以上。但仍有少数手术失败者。我院在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对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用鼻内窥镜辅助检查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男12例,女29例,年龄14~58岁。(2)手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造骨孔12×15mm大小,吻合前唇2~3针。(3)术后处理:于术后1天、2周,1年行鼻内窥镜检查。1周内冲洗泪道,隔日1次。结果:(1)术后第1天内窥镜检查:所有病例造瘘口周围粘膜水肿。不通者1例,欠通畅者1例有淤血块,其中1…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行设计结膜鼻腔粘膜吻合术,再造泪道,共治疗4例,观察10~16月,均获得成功。一、手术方法:切口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相同。造骨孔也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相同。骨孔偏向泪囊窝前下方约15×15mm。在鼻侧球结膜做以泪阜为基底的7×8mm 呈“工”形的结膜瓣,分离泪阜及筋膜间组织。用线状刀斜形贯穿眼轮匝肌和鼻翼肌,宽约10~12mm。纯性分离成扁平腔道与泪囊创腔相通。把结膜瓣向内拆,由泪囊创腔引出,做为隧道前壁。在第一结膜瓣的上方做一个12×8mm 带蒂结膜瓣。转位平辅在隧道后壁,带蒂端固定缝合在巩膜创面,另端引出泪囊创腔。纵“工”形切开鼻粘膜。以结膜瓣的长短做前后瓣的大小,原则上前瓣大,后瓣小。将双后瓣对位缝合,置5mm 直径硅胶管,其下端下达鼻腔,上至结膜囊,内引一细管与之固定缝合,使粗管呈椭圆形,细管分别由睑裂、鼻腔引出固定。泪囊创腔及鼻骨孔填充油纱条并引出鼻外,两前瓣对位缝合4针后,缝合皮肤。48小时后取出纱条,每日活动硅胶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分析微瓣缝合法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6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均采用微瓣缝合法固定泪囊瓣与鼻黏膜瓣,术后随访4个月观察其疗效。采用Munk评分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溢泪程度,鼻内镜检查及泪道冲洗评估术后吻合口通畅情况。结果 溢泪Munk评分由术前(4.00±1.00)分降至术后4个月的(0.07±0.26)分(t=15.849,P <0.05)。鼻内镜下见15眼泪囊吻合口通畅且上皮化良好,泪道冲洗通畅。1例患者合并泪小点狭窄,术后仍有轻度溢泪,其余均治愈。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运用微瓣缝合法可有效固定泪囊瓣,防止其回缩后造成吻合口狭窄或闭锁,可明显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溢泪、溢脓等症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住院行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 其中泪道置管术后管留置复发者9例,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2例,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 分析患者复发原因, 观察吻合口是否开放、泪道冲洗结果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泪道置管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为泪囊黏膜增生肥厚导致泪囊腔变小, 影响泪液引流;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有:骨窗制作不适19例(86.36%)、吻合口与鼻腔粘连者4例(18.18%)、泪囊黏膜误与鼻窦黏膜吻合者1例(4.54%)。31例均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29例吻合口开放, 冲洗泪道通畅, 溢泪、溢脓症状消失, 均治愈, 2例有轻微溢泪, 吻合口开放, 泪道冲洗通畅, 溢脓症状消失, 均好转, 治愈率93.55%, 有效率100.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 疗效确切, 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鼻腔泪囊单瓣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泪囊单瓣吻合术治疗慢性沼囊炎。方法 回顾345例慢性泪囊炎采用鼻腔泪囊前唇单瓣粘膜吻合术,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小道完全畅通328例(95.07%),不完全通畅14例(4.06%),不通3例(0.87%)。结论 鼻腔泪囊单瓣吻合术是基层医院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0.
唐康  黄胜 《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65-167
目的 分析比较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144例(144只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3组.A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 48例;B组(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C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48例.术后检查泪道通畅及吻合口情况.结果 术后随诊1个月至5年,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伴前筛窦过度发育的慢性泪囊炎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时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167例(1 82只眼)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前筛窦过度发育61例(6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将泪囊及鼻黏膜后唇切除,吻合泪囊、鼻黏膜前唇,并留置凡士林纱条33例(33只眼).对照组是单纯将泪囊前后唇与鼻粘膜前后唇分别进行吻合28例(29只眼).结果 试验组治愈31例(31只眼).好转2例(2只眼),无效0例,有效率93.9%;对照组治愈20例(21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5例(5只眼),治愈率72.4%.两组比较,手术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1978~1981年我们用泪小管鼻腔吻合或结膜囊鼻腔吻合两种手术,对25例泪道阻塞进行治疗。手术方法麻醉及切口暴礴泪囊窝、鼻腔骨壁造孔方法以及缝合关闭肌肉皮肤切口都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相同  相似文献   

13.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简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改进和简化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对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了5项改进和简化:用血管钳和乳突咬骨钳造骨孔,前唇单叶吻合粘膜瓣,四环素纱条填塞术腔,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缝合,双侧手术一次进行。手术31例37眼,术后观察1~3年。结果 37眼全部恢复了泪道的正常功能,溢泪溢脓症状消失,36例皮肤瘢痕不明显,手术时间缩短至40分钟左右。结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改进术式易于掌握,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鼻粘膜及泪囊粘膜瓣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年来我们在施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中 ,偶因鼻粘膜破碎及手术操作上的原因致使泪囊粘膜不规则损伤 ,使泪囊和鼻腔粘膜无法吻合 ,便剪除破碎的骨孔内鼻粘膜 ,为防止泪囊后叶粘堵骨孔也将其剪除 ,并将泪囊前叶缝合于泪前嵴骨膜及其软组织上[1] 。若术中鼻粘膜完整 ,而泪囊粘膜撕裂、破碎者 ,可剪除泪囊前叶 ,将鼻粘膜瓣缝合于泪囊外侧壁软组织上 ,为防止组织塌陷、粘堵骨孔在术中将粗导尿管双折后做支撑 ,术后泪道通畅 ,流泪症状消失效果良好 ,随访 6月~ 9年无复发。此后启发我们对合并慢性萎缩性鼻炎 ,泪囊粘液囊肿及小泪囊 ,泪囊摘除后…  相似文献   

15.
0引言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由于手术设计合理,故成功率高[1],手术成功后恢复了泪液排出系统的通道,既不流脓也无溢泪,符合生理要求,迄今为止,一直被眼科界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最理想的方法。但传统的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因手术视野小、缝合困难、出血量大等原因使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增加。我科采用改良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26~56岁其中35~45岁31例(64%)。常规术前鼻腔用红汞消毒填塞10g/L麻黄素及20g/L地卡因各半混合液浸润棉片于中鼻甲前上造骨孔部位并塞紧。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皮肤,切口向鼻根  相似文献   

16.
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分析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造成需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通过对32例(32只眼)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详细观察,了解分析其失败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在32例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其失败原因系泪囊未完全切开者11例,前唇吻合缝线脱落或前唇过长、过宽,致使引起前后唇接触粘连,或前唇下陷粘连者12例,吻合腔肉芽组织增生7例,泪囊过小(萎缩)2例.经再次手术的32例随访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30例,不畅2例.成功率93.75%.结论 术中细致操作,掌握好有关手术技巧及其具有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是避免再次手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先天性泪点发育不全伴泪囊黏液囊肿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21年南京爱尔眼科医院先天性泪点发育不全伴泪囊黏液囊肿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者13例(17眼),平均年龄(8.1±14.2)岁(生后6天~43岁)。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平均随访(20.0±15.7)个月。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囊肿未再次形成、鼻腔泪囊吻合口直径≥1.0 mm。主要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末次随访时手术成功率94.1%(16/17眼),失败率(1/17眼)5.8%。1例术中鼻中隔黏膜损伤,术后1个月泪囊吻合区黏膜与鼻中隔粘连,分离粘连后吻合孔形成;1例术后1.5个月囊肿复发,造孔区上方存在游离死骨。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泪点发育不全伴泪囊黏液囊肿的一种良好方法 。但泪道旁路引流插管手术尚需Ⅱ期进行。(眼科,2022,31:286-2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瘢痕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患者在经典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基础上改变皮肤切口位置,沿着皮肤纹理切开,皮下组织按经典手术切口制作。泪囊和鼻黏膜瓣制作中,使前瓣长,并作缝合;后瓣短,不做缝合。观察术后皮肤切口、泪道通畅情况,有无溢泪、溢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肤切口几乎无瘢痕残留,泪道冲洗均通畅,无溢泪现象,无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论微小瘢痕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者59例(69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8眼)术中行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 对照组37例(41眼)术中泪囊鼻腔黏膜瓣未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25眼, 好转3眼, 有效率为100.00%(28/28);对照组治愈30眼, 好转9眼, 无效2眼, 有效率为95.12%(39/41)。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 P=0.511)。观察组术后恢复期肉芽增生发生率3.57%(1/2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χ2=4.54, P=0.032)。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泪囊鼻腔黏膜瓣缝合对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但可降低术后吻合口发生肉芽增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鼻腔粘膜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 44例(44眼)慢性泪囊炎施行鼻腔粘膜瓣改良术式,泪囊瓣与鼻粘膜瓣根部吻合,鼻粘膜瓣自前向蒂部剪开呈前2/3、后下1/3斜行上下两瓣.结果 改良式患者症状消失,吻合口通畅,无明显肉芽增生.术后多次冲洗泪道均通畅,44例全部成功.结论 改良式病人症状消失,鼻腔吻合口肉芽增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