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资源特点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结果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共有22种(含4变种),可供药用20种,裂叶铁线莲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结论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保护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野牡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将其与芦丁和维生素C(Vc)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野牡丹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率,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23 μg/mL;对Fe3+也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0.5 mol/L FeSO4当量对应野牡丹提取液质量浓度为55 μg/mL。结论 野牡丹的抗氧化能力与芦丁相近,低于Vc。野牡丹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黄酮的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浙江省珍稀重点保护畲药地金桔的药用情况及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访问调查法、野外调查法等相结合,对畲药地金桔在浙江省内的传统药用情况、开发利用情况及野生资源的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等进行调查。结果 地金桔作为畲族民间常用青草药沿用至今,疗效确切。其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减少,浙江省内仅部分山区零星分布或极少见。结论 地金桔有综合利用的基础,加快完善其质量标准,加强其资源保护、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医疗、保健、生态与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厘清由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形态相似,过渡类型较多,分类系统又多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基原混乱情况。方法 查询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原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发现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共10属32种9变种,其中基原鉴定清晰,分类无争议,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12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划分和种鉴定、归并的意见分歧导致种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混淆的20种9变种。结论 五加科尤其是五加属、人参属和楤木属法定药用植物基原比较混乱,经过考证研究,厘清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使该科法定药用植物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金线兰属10种药用植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及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金线兰属10种药用植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UPLC法测定不同来源金线兰属植物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台湾银线兰、南丹金线兰的指纹图谱与金线兰对照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余金线兰属植物的指纹图谱与金线兰对照指纹图谱的差异不大。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了台湾银线兰,其余金线兰属植物中水仙苷的含量最高。结论 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金线兰与台湾银线兰、南丹金线兰的鉴别,但不能用于区分金线兰与其余金线兰属植物,研究结果可为金线兰属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品质评价以及寻找金线莲的替代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南药鸡骨草进行资源调查与生药学鉴定,为正确鉴别鸡骨草药材以及安全合理开发利用鸡骨草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鸡骨草)与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进行文献、标本、野外调查及商品药材调查,明确其资源分布,通过形态学比较与显微切片观察比较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鉴别特征。结果 鸡骨草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毛鸡骨草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民间毛鸡骨草用作鸡骨草的代用品。两者原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态、小叶及被毛等特征的不同。显微结构主要体现在非腺毛以及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布等方面的差异。结论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与显微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作为区别两者的鉴别特征,为鸡骨草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有助于来源于裸子类植物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裸子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8科38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24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7种,种等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导致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3种,中文名混淆的4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9.
藻类及真菌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法定药用植物论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进行诠释,并对其内容和范围进行概括,阐明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意义。方法 查询我国历版中国药典、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外药典,对其收载的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基源植物进行分析,概括其基源植物的全貌。对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综合。结果 国家药典收载植物来源中药材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法定药用植物数量多,种类丰富,截止目前,我国的法定药用植物总数为2 965种,种类包含菌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国外药典和标准亦收载了相当数量的法定药用植物。结论 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潮流也符合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发展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为法定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Context Worldwide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has shown the importance of home gardens as 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These resources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in the Argentinean Atlantic Forest due to the richness of medicinal flora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local people.

Objective We studied richness, composition, cultural importance and medicinal uses of plants in home gardens of rural, semi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the Iguazú Department (Misiones, Argentina). Our hypothesis claims that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have a similar array of medicinal plants in their gardens and they use them in a similar wa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analysis was based on 76 interviews and plant inventories of home gardens. During guided walks in gardens, voucher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To analyse composition, Simpson similarity index was applied and a new index was proposed to measure culturally salient species.

Results All the environments had similar species composition with species differing in less than 30% of them. The most culturally salient taxa were Mentha spicata L. (Lamiaceae), in rural, Artemisia absinthium L. (Asteraceae), in semirural, and Aloe maculata All. (Xanthorrhoeaceae), in urban areas. The body systems treated with medicinal plants were similar across study sites.

Discus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a “core repertoir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 widespread exchange of plants among local population.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index informs us about plant adaptability, based on the efficacy and the versatility of medicinal resources.

Conclusion In this changing context where mobility and migrations constitute everyday life, medicinal plants in home gardens are part of local healthcare sovereignty.  相似文献   

12.
13.
牟洁  盛继文  荆亮  刘冬梅  闫晗  王进 《药学研究》2018,37(4):230-233
猴腿蹄盖蕨为蕨类蹄盖蕨科植物,民间用于降压、清热解毒、驱虫等。本文对猴腿蹄盖蕨近年来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猴腿蹄盖蕨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共列出32种化学成分,其中多酚类化合物9种、黄酮类化合物7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8种、甾体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5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襄阳地区药用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包括重点品种、一般品种及栽培品种的具体情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明确襄阳市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结果:普查结果表明襄阳地区分布常用药用动植物达918种,其中,菌类植物5科9属12种;地衣植物1科1属2种;苔藓植物3种4属7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38种;裸子植物8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38科514属765种;动物类51科64属77种。本地栽培的主要药材52种,新发现中药36种。结论:建议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在环境适宜区开展人工栽培,合理开发利用本地区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赤芝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现代研究,从基原、产地变迁、产地加工、质量评价等方面对赤芝道地药材形成进行考证。结果 古代赤芝以野生品为主,到南宋时期已有栽培品的记载,浙江、安徽及周边地区赤芝的栽培历史悠久,所产赤芝品质优良。结论 浙江、安徽为赤芝的道地产区,赤芝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载培、采收、加工等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杨海  刘璐  赵渤年  高燕 《药学研究》2023,42(6):403-408,421
当归属作为伞形科中的一个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10种。多种当归属植物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具有祛风除湿、补血活血的药用价值。香豆素类成分作为当归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发挥疗效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因此,本文系统的综述了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香豆素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毒理学等方面研究进展,分析当归属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当归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