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2.
3.
Leemans  W.  F.  Flink  H.  J.  Janssen  H.  L.  A.  R.  A.  De  Man  孟欣颖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55-55
背景与目的:探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乙肝患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反应性。方法:选取16例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HBeAg阳性乙肝患,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52周(极差20—53),随访时间26周。结果:治疗后2/16例(12.5%)患血清学转换为HBeAg阴性,并达到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V—DNA水平在5.0log10拷贝/ml以下)及生化应答(血清ALT水平正常)。与其他患不同,这2例患在拉米夫定耐药分析中仅产生较弱的信号。治疗期间,所有患中位病毒负荷从9.4log10拷贝/ml降至7.9log10拷贝/ml(P=0.001),但治疗停止后病毒负荷又反跳至8.7 log10拷贝/ml。与此相似,治疗期间基线期ALT水平的中位增幅下降,但治疗停止后却出现反跳。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治疗HBV阳性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阳性晚期原发性肝癌作用.方法:将诊断明确的5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模拟剂1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放弃其他治疗,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2周治疗后评价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  相似文献   

5.
我们选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敏  高文军  高齐明  冯健华  魏环 《广东医学》2006,27(8):1127-11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4l例患者用护肝药作对照,疗程2年以上,疗效评估包括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后,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优于护肝治疗组(84.3%对58.54%,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优于护肝治疗组(81.25%对14.63%,P〈0.01)。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开始出现YMDD变异,24个月时YMDD变异率为15.63%,YMDD变异后2例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护肝治疗组3个月后,随着疗程的延长肝功能的复常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拉米夫定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出现变异耐药后需要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护肝治疗3个月无效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5例CHB患者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按照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制剂等一般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明确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的关系。从而确定HBsAg定量检测用于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的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6%、37.8%、20.6%和5.1%;HBV DNA阴转率则分别为71.0%、34.9%、23.6%和0。e抗原血清转换率同HBsAg初始水平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曹雪霞 《中原医刊》2005,32(19):28-2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38例HB-sAg、HBeAg和HBV DNA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组。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干扰素5Mu,隔日1次,肌肉注射;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相似,但血清HBeAg转换率与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比较第3、6、12个月时患者的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用药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在用药的第3、6个月,观察组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起效较迅速,能够降低生化反弹和病毒突变的可能性,减少出现耐药性机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核苷类药物,在治疗上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我们将IFN和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单用IFN作了比较,观察治疗后HBVDNA和HBeAg的血清转换情况,结果发现联合抗病毒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的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炎发作的效果。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两组化疗前后肝功能、血清HBV-DNA的动态变化,化疗延迟和中止率。结果:对照组化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为(18.1±4.3)μmol/L,化疗后峰值为(59.3±35.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化疗前为(31.9±8.8)U/L,化疗后峰值为(417.2±185.1)U/L,化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化疗前TSB为(17.9±3.8)μmol/L,化疗后峰值为(20.2±7.4)μmol/L;化疗前ALT为(33.7±7.5)U/L,化疗后峰值为(60.2±20.8)U/L,化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化疗后TSB、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对照组HBV-DNA化疗后第3周始逐渐上升;治疗组则下降,阴转率第6周为60%,第18周达82%。对照组肝功能恶化17/19例(89.5%),需化疗剂量调整或延迟化疗7例,中止化疗3例,合计10例(52.6%);治疗组肝功能恶化3例(15.8%),需剂量调整1例(5.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并HBV感染患者HBV的复制,预防化疗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 YMDD变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的情况,探讨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可能的机理,了解以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YMDD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发病年龄、HBeAg与抗HBe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引起的肝损害无显著性差异(P>0.05)。YMDD变异与HBeAg与抗HBe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病毒YMDD变异株作为一个准种与野毒株同时存在感染个体,YMDD变异对肝损害严重性无关,YMDD变异与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组同时使用α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 6月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 6月 ;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 12月。结果  (1)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 71.4 % (2 0 / 2 8)与对照组 6 3.3% (19/ 30 )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 4 6 .2 % (13/ 2 8)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 (6 / 30 ) (P <0 .0 5 ) ;(3)治疗组血清ALT及HBV DNA基线水平与病毒的完全应答率密切相关 (P <0 .0 5 ) ;(4 )在ALT >2×ULN及血清HBV DNA >1.0× 10 7拷贝 /ml的患者中 ,治疗组病毒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1)α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阴转率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而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明显提高 ;(2 )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 DNA高水平复制患者 ,α 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贺普丁预防HBV再激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见齐 《河北医学》2009,15(4):422-42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贺普丁)在预防HBV再激活(reactivatio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放疗、化疗等的155例HBV携带者分成预防性应用贺普丁组和对照观察组,两组在接受原疾病治疗结束后每月检测HBV DNA至6个月。结果:预防用药组在治疗期间未见病毒活动(0%),而对照组则在治疗期间或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病毒活动及肝功能异常(28.6%),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停药后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预防性短期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庄见齐 《河北医学》2009,15(5):537-539
目的:了解替比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出现再激活(reactivat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近2年来因肿瘤接受放(化)疗期间服用替比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将未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未见HBV—DNA升高,而对照组则有10例升高,治疗组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止和治疗因放疗或化疗导致的乙肝再激活,未见有严重的副作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9例分为两组,拉米夫定组55例,用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54例,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6、9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以及9个月后血清HBeAg及HBeAb转换情况。结果:治疗3、6、9个月后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9个月后两组HBeAg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个月后血清HBeAg及HBeAb转换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7.
夏明镜 《医学综述》2014,(3):559-56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上海市杨浦安图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68例HBs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式进行HBV基因型的筛选,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炎严重程度、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HBV-B型占78.57%,C型占11.43%;HBV-B型患者的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弱于HBV-C型患者,HBV-B型患者与HBV-C型患者比较,谷草转氨酶[(34.8±6.8)U/L vs(58.2±9.3)U/L]、谷丙转氨酶[(32.9±5.7)U/L vs(54.7±8.9)U/L]、碱性磷酸酶[(83.8±11.4)U/L vs(153.9±18.2)U/L]、γ-谷氨酰转肽酶[(32.7±7.4)U/L vs(78.2±11.3)U/L]、总胆红素[(21.3±4.4)μmol/L vs(35.2±8.5)μmol/L]、HBV-DNA拷贝数[(11.5±3.2)×106vs(32.8±6.2)×106]、血清透明质酸[(60.8±10.3)μg/L vs(114.2±17.4)μg/L]、层粘连蛋白[(109.3±14.6)μg/L vs(188.3±20.4)μg/L]、Ⅳ型胶原[(72.4±11.8)μg/L vs(145.4±18.9)μg/L]、Ⅲ型胶原N端肽[(10.2±2.6)μg/L vs(17.9±4.1)μg/L]均低于HBV-C型患者。结论入组的HBsAg阳性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且B型感染后的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均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抗体阳性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乙肝患者入院时第一份血清,同步进行HBV标志物(HBVM)、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检测,对其中96例HB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sAb/HBeAb/HBcAb组和HBcAb组(P<0.01)。按临床分型,HBV DNA阳性率为HLC(85.0%)>CH(76.5%)>AH(12.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抗体阳性并不表示体内病毒复制停止而无传染性,多数患者体内HBV DNA呈低水平持续复制,部分患者仍保持较高的复制水平。本文结果提示,慢性持续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有关。部分HBeAb阳性患者HBV DNA持续复制,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乙肝病人血清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的进行检测,与HBVDNA结果相比较,判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乙肝血清阳性标本99例,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对此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HBeAg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中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9.2%(19/24)、36.0%(27/75),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Ag和HBeAg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89.3%(50/56),PreS1及与HBeAg的联合运用与HBVDNA用卡方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eAg对乙肝病毒复制有较高的价值,对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的医院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病毒YMDD变异与治疗前HBV-DNA基线水平的关系。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片,100 mg/次,口服,1次/d,并随访1年。于治疗后第3、6、9、12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ELISA方法检测HBV-M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用PCR-RFLP方法检测YMDD变异。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HBV-DNA转阴率71.88%(23/32),HBeAg转阴率25.93%(7/27),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8.52%(5/27),ALT复常率62.50%(20/32);治疗前ALT水平为(132.59±66.07)U/L,治疗6个月ALT水平为(46.28±17.89)U/L,治疗12个月ALT水平为(49.78±27.94)U/L,治疗前与治疗6、12个月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32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未发现YMDD变异,治疗12个月发现5例YMDD变异,一年期总变异率15.63%,其中DNA<106copies/mL组1例,变异率为5.88%,DNA≥106copies/mL组4例,变异率26.6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61)。结论治疗前HBV-DNA水平不能预见YMDD变异的发生;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变异株的病例增加;变异株被检出时HBV-DNA水平均未超过用药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