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辅料对中药冲剂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本文采用了在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与引湿性强的中药浸膏制成冲剂后,就其吸湿百分率进行比较,从而筛选无糖冲剂的合适配方。此法简便,快速,可在几天内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并测得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车间生产,控制车间相对湿度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辅料对SN-中药颗粒剂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辅料对中药颗粒剂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淀粉、微晶纤维素等)与SN-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后进行吸湿百分率比较;在温度为25℃、不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与浸膏配伍制成颗粒后进行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以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得的颗粒最佳,其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8%。结论试验测得的最佳配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控制车间的生产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番泻叶提取物的吸湿性及辅料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番泻叶提取物的吸湿性,探讨辅料对番泻叶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粉末吸湿法,测定样品的吸湿率;以平均吸湿速度、吸湿加速度、吸湿初速度、临界相对湿度等吸湿参数为指标,考察番泻叶提取物的吸湿性及辅料对其的影响。结果:辅料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番泻叶提取物的平均吸湿速度,其中乳糖的作用最强;但乳糖对番泻叶提取物的临界相对湿度几乎没有影响。结论:辅料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番泻叶提取物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4.
三种不同配方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在40℃,相对温度为75%的条件下以淀粉和糊精,淀粉和PVP及以β-CD为辅料的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与引湿性中药浸膏按不同比例制成颗粒后,以吸湿百分率,辅料用量为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配方,经实验:确定消炎胶囊的最佳辅料为淀粉和PVP,而浸膏粉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2:1(其中淀粉与PVP之比为1:1),可将吸湿率降低27.3%。  相似文献   

5.
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翰  张晓冬  冯伟 《黑龙江医药》2002,15(4):279-280
本文采用在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淀粉和糊精,淀粉和PVP及β-CP为辅料的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与引湿性强的中药浸膏按不同比例制成颗粒后,以其吸湿百分率,辅料用量为指标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的配方。经实验,确定消炎胶囊的最佳辅料为淀粉和PVP,而浸膏粉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2:1,(其中淀粉与PVP之比为1:1),可将吸湿率降低27.3%。  相似文献   

6.
喷雾干燥法改善中药浸膏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智  韩静  岑琴  潘岳峰  殷莉梅 《中国药房》2007,18(27):2114-2116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法改善中药浸膏的吸湿性和流动性,最大限度地改善喷雾干燥的黏壁现象,为中药工业现代化提供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及生产条件。方法: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辅料配方以及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浸膏干粉的吸湿性和流动性因素。结果:向溶液中加入3%微粉硅胶、7%β-环糊精,可以极大地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工艺为浸膏比重1.10g.mL-1、进风温度170℃、雾化压力0.5Mpa、进料速度400mL.h-1;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4%。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改善传统干燥中药方法时间长、浸膏易吸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筛选防潮性最优的辅料和干法制粒最优参数,确定参山颗粒制剂生产各道工序的相对湿度条件及该湿度下的最长操作时间,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湿度环境溶液中参山颗粒原料与成品的吸湿百分率,建立数学模型,并求算其临界相对湿度(CRH),以及在此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最长操作时间。结果:制剂处方配比为原料10.0 g、麦芽糊精6.5 g、二氧化硅1.5 g可显著降低原料的吸湿性(P<0.05);成品最优工艺参数为压轮转速8.0 r·min-1,压轮压力6 MPa,送料速度25 r·min-1,整粒速度40 r·min-1;原料和成品CRH分别为53.34%,68.26%;最长操作时间分别为2.075,4.573 h,可保证参山颗粒吸水量低于8%。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制剂处方防潮辅料筛选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原料与成品的操作环境的湿度条件和操作的最长时间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丽梅  符玉洁  梁伟俊 《今日药学》2009,19(7):11-12,26
目的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吸湿性研究,测定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方法 将试药置于具有不同相对湿度干燥器内,测定不同时间的吸湿率,绘制吸湿平衡曲线图.结果 测得头孢硫脒、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辛钠的吸湿平衡时间为72 h,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31%、32%、75%、73%.结论 吸湿性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控制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固体制剂吸湿性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彬 《中国药师》2007,10(5):445-448
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等,其中除少数用于注射给药、皮肤用药、吸入给药、粘膜给药等而外,主要用于口服给药。固体制剂的吸湿性包括吸湿速率和临界相对湿度两方面。吸湿速率属于动力学范畴,系指固体制剂在一定温度下露置于空气或一定湿度环境中,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避免中药制剂出现潮湿,在其中添加防潮辅料尤为重要,探讨不同辅料的防潮效果。方法:在黄芪提取物做成的中药全浸膏剂中加入不同防潮辅料(乳糖、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可溶性淀粉、磷酸钙等),在恒定潮湿环境下放置2d,观察记录放置1h、3h、6h、12h、1d、2d时的吸湿率。结果:通过对各时间段不同辅料重量称重计算吸湿性,发现乳糖在各时间段吸湿性好于其他辅料,可溶性淀粉吸湿性略差于乳糖,但好于其他辅料,磷酸钙与磷酸氢钙吸湿性几乎无差异且吸湿性比其他辅料差。结论:对不同辅料防潮性进行研究发现乳糖与可溶性淀粉吸湿性好,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磷酸钙吸湿性较差。但乳糖、可溶性淀粉会改变药品形状,不利于长期保存,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磷酸钙无影响。因此可根据制剂药品需求选择防潮辅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研究红芪多糖与黄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为充分发挥红芪的药用价值及临床红芪、黄芪的替代使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将50只清洁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芪组、黄芪组及维生素E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连续注射D-半乳糖6周造成衰老模型,并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芪多糖、黄芪多糖及维生素E溶液,每日1次,持续6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大脑SOD和MDA含量及GSH-Px和MA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红芪组与黄芪组MDA含量及GSH-Px活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伴SOD含量与MAO活性明显增加(P<0.01)。红芪组与黄芪组比较,SOD、MDA、GSH-Px指标无明显差异,但黄芪组MAO活性明显高于红芪组(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显示,模型组蛋白Ba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相比模型组,红芪组和黄芪组蛋白Bax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红芪组与黄芪组比较,蛋白Bax和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红芪多糖与黄芪多糖对大鼠抗衰老方面有相似作用,其抗衰老机制可能与其抵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新五汁饮颗粒剂制剂处方配比,考察新五汁饮颗粒剂吸湿性,为将其开发成药膳普通食品提供依据。方法 以外观、澄明度、溶化性、色泽、口感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等级一致性检验法优选新五汁饮颗粒剂制剂处方中稀释剂、润湿剂、矫味剂等辅料及其用量;以颗粒收率、休止角(流动性)为评价指标,验证制剂处方优化结果,通过吸湿性试验确定临界相对湿度等参数。结果 新五汁饮颗粒剂最优制剂处方:新五汁饮干浸膏粉1.0份,乳糖1.0份,赤鲜醇1.0份; 95%乙醇制软材,湿法制粒,50℃减压干燥4 h;在不同湿度下吸湿速度动力学方程皆满足幂函数数学模型,吸湿百分率为5%时对应时间(Y)与环境相对湿度(X)最接近的数学表达式为Y=146.7-1.455 00XR2=0.917 6,F=22.27,P=0.042 1)。结论 生产中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暴露在空气中操作的最长时间≤48 h,可保证新五汁饮颗粒剂吸水量<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配伍熟地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质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切除雌性未孕大鼠两侧卵巢的方法制备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大鼠按照分组分别ig给予黄芪5.4g·kg-1,熟地5.4g·kg-1,黄芪+熟地(含黄芪2.7g·kg-1和熟地2.7g·kg-1),雌激素0.18mg·kg-1,每2周1次连续给药16周。制作骨骼切片,检测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质病理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股骨质量〔(1.05±0.11)g〕明显降低,骨量丧失较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373±63)g〕、熟地组〔(370±46)g〕及黄芪+熟地组的体质量〔(370±60)g〕均明显增加(P<0.05),但股骨量无显著变化;黄芪+熟地组的股骨密度(0.1470±0.0373)g·cm-1和椎骨骨密度(0.1350±0.0402)g·cm-1均明显增加(P<0.05),骨皮质厚度(0.852±0.151)g·cm-1及骨小梁直径(0.073±0.015)g·cm-1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黄芪配伍熟地能够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使骨结构得到改善,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参芪舒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丹参、三七、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参芪舒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当归”药对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黄芪-当归”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结合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作用靶点,并与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获得的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潜在作用靶点,对得到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药对-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作用机制。结果 基于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共获得“黄芪-当归”药对6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763个作用靶点,通过与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352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30个核心靶点和9个Hub靶点,包括MMP9、IL6、EGFR、CASP3、MMP2等。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当归”药对可能通过TNF、ErbB、FoxO、MAPK、PI3K-Akt、HIF-1等与炎症、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抗RF的作用。将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黄芪-当归”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RF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抗RF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建立评价黄芪质量优劣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了19批黄芪样品。色谱柱: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美国Agilent公司);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质量分数为0.05%的磷酸水溶液,在0~70 min,B相从质量分数85%线性改变至质量分数60%,70~80 min,B相保持质量分数60%不变;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确定了黄芪药材中的17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黄芪药材分为3类。结论所建立的黄芪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完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芪药材利尿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述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利尿药效的相关性,表征黄芪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对不同产地的10批黄芪药材乙酸乙酯部位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小鼠的排尿量为指标来研究利尿作用:氢氯噻嗪(0.6 g·kg-1)为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乙酸乙酯部位的浸膏7 d(1.4 g·kg-1);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黄芪乙酸乙酯部位的利尿作用是其所有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代表各自化学成分,其对利尿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P7>P6>P8>P5>P4>P2>P1>P3。其中4号峰为毛蕊异黄酮,7号峰为芒柄花素。结论 乙酸乙酯部分含较多中等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排尿量,其HPLC指纹图谱与利尿作用之间有一定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探讨黄芪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伊春市北方绿色基地栽培黄芪中皂苷类成分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10种供试样品中均含有黄芪甲苷成分.特别是黄芪药材根皮部、木部中均含有黄芪甲苷。  相似文献   

19.
黄芪中重金属超临界CO_2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净化黄芪中重金属。方法a 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为金属络合剂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净化药材中的重金属 ,并对萃取方案进行最优化。b 选择不同的混酸消化液完全消解药材后 ,以空气 乙炔火焰AAS法和氢化物发生AAS法分别测定其中的铅 (Pb)、镉 (Cd) ,以及砷 (As)、汞 (Hg)。c 采用UCTRONVX -ODS(2 5 0mm×4 6mm ,5 μm)色谱柱 ,以乙腈 水 (V∶V =30∶7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0 3nm ,卡马西平为内标 ,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与结论a 确定了药材中重金属的最佳萃取条件。在最佳萃取条件下 ,重金属净化率达到 85 %以上 ;同时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损失低于 5 %。b 建立了药材中金属元素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为正确评价中药材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可用于正确评价净化前后药材的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In previous paper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particle size and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found in inert matrix tablet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work ar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excipient particle size on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and to investigate if the change in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is due either to the absolute or to the relative drug particle size. Methods. Matrix tablets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KC1 (7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as a drug model and Eudragit® RS-PM (4 granulommetric fractions) as matrix forming material. In vitro release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66 lots of tablets.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s were estimated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Bonny and Leuenberger. Results.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excipient has shown an opposite effect to the drug size on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Nevertheless, the influence of drug and excipient sizes on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are of the same magnitude. Conclusions. The drug percolation threshold depends linearly on the relative drug particle size. This finding is in agreement with percolation theory and can facilitate the use of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as a preformulation parameter to improve th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