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皮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瓜蒌皮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方法收集安徽产新鲜瓜蒌皮,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方法[40、50、60、70℃控温热风干燥,40、50、60、70℃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度-0.08 MPa),50、60、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晒干,阴干]加工处理,结合干燥样品外观性状,以药效成分(5种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橘红素,3种三萜类葫芦素D、葫芦素B、葫芦素E)、营养滋补类成分(2种糖类葡萄糖、果糖,18种氨基酸类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蛋氨酸、L-缬氨酸、脯氨酸、L-酪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天门冬酰胺、L-瓜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12种核苷类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尿苷、腺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肌苷、肌苷、胞嘧啶、鸟嘌呤、2′-脱氧鸟苷、胞苷、鸟苷)共40种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瓜蒌皮药材样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优选瓜蒌皮最佳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干燥品中,药效成分及营养滋补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果糖及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8%~21.32%、4.46%~15.63%;70℃微波真空干燥处理获得的瓜蒌皮所含黄酮类和四环三萜类成分总量最高,40℃控温热风干燥处理的总量最低。通过对14种不同干燥方式获得的瓜蒌皮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控温热风干燥、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50℃微波真空干燥和60℃控温热风干燥方式获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优于传统晒干。结论结合药材的外观性状、色泽、质地、干燥时间及功效成分含量等因素,基于目前企业设备现状,建议70℃控温热风干燥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条件;基于未来新型设备的发展,70℃中短波红外干燥可作为瓜蒌皮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将为瓜蒌皮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及条件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红外、热风、微波3种干燥设备分别在 40、50、60、70 ℃下对新鲜黄芪药材进行干燥加工。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模拟黄芪药材干燥过程,研究其水分比及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比较干燥后药材的外观性状,结合黄芪中8种皂苷类成分、4种黄酮类成分及多糖的含量评价干燥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运用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下黄芪药材的质量。结果:通过黄芪药材干燥动力学研究得出,黄芪药材干燥速率大小依次为微波、热风、红外干燥;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能耗大小依次为红外、微波、热风干燥。微波60、70 ℃干燥时,药材因局部焦糊而外观较差,红外与热风干燥药材外观较好。TOPSIS分析法对各干燥方法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前3位为红外50 ℃、微波50 ℃、红外60 ℃干燥,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黄芪药材中的成分。结论:优选出黄芪产地最佳干燥加工方式为红外50 ℃干燥,为黄芪药材产地加工现代干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归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临床应用广泛,主要产于甘肃省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当归全面深入的研究,其种类丰富的化学成分、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应用备受关注。该文在对当归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质量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特有性、化学成分有效性及化学成分可测性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和UPLC-TQ-MS技术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药材中2种单萜类、4种酚酸类、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考察干燥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TOPSIS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为薄荷药材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干燥方法对薄荷醇、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绿原酸、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对活性成分的保留作用优于微波干燥与红外干燥;低温(40~45℃)干燥对活性成分总量的保留显著高于高温(60~70℃)干燥;微波杀青处理样品酚酸类化学成分总量显著高于未杀青样品,表现出一定的杀酶作用;TOPSIS评价结果显示,薄荷药材产地加工最适干燥方法为热风变温45~60℃干燥。该研究为薄荷药材产地适宜干燥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富含挥发油药材的产地加工共性技术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阿魏酸、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适宜当归的干燥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干燥处理后当归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当归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热泵干燥后的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可考虑将热泵干燥技术应用于当归药材的干燥。  相似文献   

6.
李鹏辉  吴啟南  严辉  包胜  朱邵晴  郭盛  黄胜良  汪国强 《中草药》2018,49(18):4293-430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干姜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影响,探讨干燥过程中干姜成分的动态变化和水分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干姜中的多元功效成分,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α-姜黄烯、(E)-β-金合欢烯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所得干姜进行综合评价;利用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动态变化结合成分动态变化,探讨干姜干燥过程的原理。结果 12种干燥方法对干姜中多元功效成分有一定影响,干燥过程各成分呈波动变化,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r2均大于0.990。以控温鼓风60℃干燥所得干姜较优;含水量范围6%~15%为干姜加工的适宜水分;干姜干燥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的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对干姜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干燥干姜药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晒干、阴干、40 ℃烘干和60 ℃烘干4种方法干燥当归药材,运用GC-MS分析当归挥发油成分。 结果: 阴干和40 ℃烘干的当归中挥发油含量最高,分别为1.165%,1.074%;不同方法干燥的当归中挥发油组分分析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不同干燥方法的当归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各成分含量比例差异极大。 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显著,当归干燥方式宜采用40 ℃恒温烘干。  相似文献   

8.
当归苯酞类和萜类成分作用的虚拟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理论对接方法对当归苯酞类和萜类成分可能的活性进行虚拟评价。方法选取当归苯酞类和萜类11种成分作为配体,选取与疾病相关的靶标晶体结构作为受体,利用Schrdinger软件进行对接计算。根据对接得分G-score进行分级评价。结果当归苯酞类和萜类除具有文献报道的药理作用外,还可能用于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白血病、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对接结果显示当归苯酞类和萜类作用较弱。结论通过虚拟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一致,当归苯酞类和萜类挥发油成分可能的药效作用需要从实验上进一步证实。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联合实验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桂枝药材中苯丙素类(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桂枝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晒干、阴干及3种现代加工干燥方法后桂枝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微波干燥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阴干、晒干、低温热风干燥有利于桂枝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以干燥时间、化学成分含量、外观性状、气味等为评价指标,确定热风干燥50℃为桂枝药材较为适宜的现代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了干燥后有利于运输和贮藏,更是依据各中药材不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_T方法,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形成和赋予中药材所特有的药性的过程。因此,先贤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干燥技术和方法,并被现代研究证实这些传统加工技术方法大多是科学合理和适宜的。然而,随着中药材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建立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适宜干燥技术方法和设备,是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化、规模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是在对我国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现代干燥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中药材产地加工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适宜的技术体系,为推进我国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归为常用的补血药,以阿魏酸等已知化学成分为指标难以有效评价其质量.为此,根据生物检定的原理,建立了定量测定当归药材补血活性的生物检测方法.当归药材依次用乙醇和水提取,以合并后的总提物为供试品进行小鼠补血活性试验;用环磷酰胺和盐酸苯肼联合建立小鼠血虚模型;以红细胞数为补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环孢菌素A标定当归的补血活性.再根据量反应平行线(3 ·3')法计算供试品的补血活性.结果表明,环孢菌素A和当归总提物补血活性的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补血活性(P<0.05).环孢菌素A在给药剂量0.035 ~0.56 g· kg-1与红细胞数增加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n=5).供试品补血活性重复测定的RSD为6.15%(n=6),可信限率为26.68% (n=6).5份从甘肃、四川、云南收集的当归药材样品的性状特征不同,其补血活性也不同(21.95 ~44.16 U·g-1).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当归药材的补血活性,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玫  李应东  邵晶  师霞  余晓晖 《中成药》2004,26(1):36-37
目的:考察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挥发油测定和醇浸出物测定方法.结果:3种样品中所含成分一致,但挥发油及阿魏酸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以熏干品中含量最高.结论:干燥方式以熏干为佳.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的当归干燥过程模拟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当归药材干燥过程的水分动力学模型,以期对当归药材干燥过程和干燥效果进行预测。该实验研究了当归药材采用控温鼓风干燥、控温红外干燥方法,分别在50,60,70 ℃干燥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当归药材在实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R2=0.994~0.999),当归药材的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尺度参数α与干燥温度有关,并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干燥温度对形状参数β的影响较小;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0.425~2.260×10-9 m2·s-1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控温鼓风干燥和控温红外干燥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68.82,29.60 kJ·mol-1。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预测当归药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脱除规律,对于药材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工业化干燥当归药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向璐  张巧艳  赵琦明  秦路平  龚婉 《中草药》2022,53(7):2196-2213
黄芪-当归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二者均为益气补血常用药,经历代医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黄芪-当归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脏器纤维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肾脏综合征、糖尿病病变、贫血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黄芪-当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该药对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归药材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段素敏  孔铭  李秀杨  刘欢欢  刘丽芳  李松林 《中草药》2016,47(19):3415-3419
目的 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法加工当归药材的可行性,并对加工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分别对热风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时间、微波干燥电流、微波干燥时间进行考察,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当归项下指标对加工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微生物数量和产能,选出最优工艺;分别检测最优工艺加工样品、硫熏样品和阴干样品的微生物数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量和10种活性成分(阿魏酸、阿魏酸松泊酯、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riligustilide、欧当归内酯A)量。结果 最终确定热风(70℃)干燥20 h+微波(100 m A)干燥6 min为最优工艺。经新方法加工的样品微生物数量与硫熏样品相当,所加工样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均未超标,并且对药材活性成分无显著影响。结论 经新方法加工的当归药材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可以作为当归药材产地加工中的一种快速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归饮片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当归饮片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手段,建立多指标定量、定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切制的当归饮片质量。结果:趁鲜切制的饮片其主要药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均低于传统的二次软化切制方法制备的饮片,2种方法切制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基本在90%以上。结论:以趁鲜切制法代替传统切制方法似乎有些不妥,2种方法切制的饮片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别,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验证方法,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筛选当归-牛膝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从GEO、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收集OA相关靶点。取活性成分与OA交集靶点,借助Cytoscape 3.8.2的BisoGenet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CytoNCA拓扑分析获得PPI核心靶点,ClueGO对PPI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4.2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炎症细胞模型,RT-PCR与流式细胞仪验证预测结果。结果 研究显示当归-牛膝活性成分与OA的交集靶点183个,PPI核心靶点373个;PPI核心靶点的GO富集分析涉及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相变等调控,KEGG涉及细胞周期、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山奈酚与关键核心靶点ESR1、RELA、MAPK1、CDKN1A、CDK2具有较好亲和力。RT-PCR显示核心药效成分可调节细胞周期信号通路靶点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软骨细胞的S、G2/M期比例,提高软骨指标ACAN、COL2、SOX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该研究验证了当归-牛膝药对可介导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而促使炎症软骨细胞的软骨增殖与修复,其防治OA的综合机制可涉及调节软骨细胞周期相变、促进软骨的增殖与修复、抗炎、抗凋亡等方面的多靶点、多途径机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当归 牛膝 骨关节炎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8.
郭盛  段金廒  吴达维  刘培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4,45(4):498-503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类和蒽醌类活性成分转化的影响,为何首乌药材产地干燥加工适宜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鲜野生何首乌块根为材料,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6种干燥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经各种干燥方法制备的样品及不同烘干时间样品中二苯乙烯苷、游离型蒽醌类和结合型蒽醌类化学成分的量。结果 经6种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样品中,二苯乙烯苷的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晒干>远红外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微波干燥;阴干法和烘干法更适宜于结合型蒽醌类成分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类成分;采用远红外干燥的样品,其结合型蒽醌的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经远红外干燥法制备的何首乌药材其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式。结论 远红外干燥法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产地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大黄外观色泽、干燥耗时、折干率和有效成分的量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低于65 ℃烘干、阴干、晒干和熏干的大黄色泽良好,断面呈黄棕色,而高于65 ℃烘干的大黄药材断面深棕色;在大黄有效成分方面,浸出物和蒽醌的量以晒干大黄为最高,分别为34.32%和1.90%,次之为45 ℃烘干大黄,分别为33.53%和1.68%;干燥温度过高,蒽醌的量显著降低;不同温度的恒温烘干处理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 大黄适宜的干燥方法是45 ℃恒温烘干或晒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