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在小白鼠腹腔注射HBV-STF,然后检测小白鼠T淋巴细胞酶性α-醋酸萘酯酶,结果显示,实验组小白鼠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BV-STE能够显著提高小白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HBV-STF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STF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影响罗烈伟李红枝林元藻黄清松陈伟强(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广州510224)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BV-STF);植物血凝素(PHA);生物活性中图号R392.1T淋巴细胞与许多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室近年来用HBsAg阳性胎盘为原料制备了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BV-STF),并对其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1~3]。在制备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具体过程中,发现HBVSTF的制备质量与所加匀浆液、冻融时间及透析液量有很大关系,现将此研...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CMV-STF)对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作用。②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培养小鼠脾细胞,共分5组,分别加入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PHA,HCMV-Ag,HCMV-STF,HCMV-Ag+HCMV-STF.培养48h后加入氚-胸腺嘧啶(3H-TDR),再培养24h,收集细胞,用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cpm),计算促进率。③结果HCMV-Ag+HCMV-STF组与HCMV-Ag,HCMV-STF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的作用(q=3.35,4.75,P<0.05)。④结论HCMV-STF具有相应抗原的依赖活性;同时也证明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效应,是特异性转移因子质控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牧场卉性转移因子(HCMV_STF)对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作用。2)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2小鼠脾细胞,共分5组,分别加入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PHA,HCMV-Ag,HCMV-STF,HCMV-Ag+HCMV-STF,培养48h后加入氚-胸腺嘧(^3H-TDR),再培养24h,收集细胞,用流体闪烁计数器计数,计算促进率。(3)结果 HCMV-Ag+HCMV-STF组与H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中AFP,HBV—DNA,抗—HcV存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定瑞 《广西医学》1995,17(4):278-279
本检测203例肝病患血清中AFP,HBV-DNA和抗-HCV,其阳性结果为:AFP42.4%,HBV-DNA67.9%,抗-HCV23.6%,在87例AFP阳性血清中,HBV-DNA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72.4%和35.8%,其中:HBV-DNA阴性抗-HCV阳性率45.8%,HBV-DNA阳性抗-HCV阳性率31.7%,结果表明,HBV与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关系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CMV-STF),并试用于HCMV-IgM和IgA阳性孕妇,观察其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将HCMV-AD169株病毒染人二倍体细胞,制备抗的,免疫成猪,待猪的免疫指标明显提高并稳定后,取脾及淋巴结,制备HCMV-STF,并用于治疗HCMV-IgM和I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45例肺科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乙肝病毒(HBV),同时对其中24例作血清HBV检测,发现BALF中HBV阳性率为26.67%(12/45)、血清HBV阳性率为41.67%(10/24);血清HBV阳性者其BALF方有可能检出HBV、血清HBV阴性者其BALF不能检出HBV,BALF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可以复制、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郑辉  陈健勇  阮光强 《广东医学》2000,21(2):151-15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简称 FQ-PCR)检测 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1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进行乙肝两对半、ALT、AST及HBV-DNA测定。结果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100%,平均含量为 107.23±1.64拷贝/ml;小三阳患者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59.6%,平均含量为 106.21±1.51拷贝/ml;两组之间的 HBV- 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乙肝两对半全阴性 22例,有 6例 HBV- DNA阳性,其平均浓度为104.12±1.38拷贝/ml与大、小三阳患者的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FQ-PCR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优点,它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转移因子对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0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对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孕妇血清HCMV特异性IgM阳性做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普通转移因子(TF)、高效价免疫蛋白HIG及STF分别对57例、18例及46例感染孕妇进行治疗,以血清HCMV-IgM转阴作为有效的指标。结果 TF组的HCMV-IgM转阴率为28.1%;HIG组的转阴率为55.5%;STF组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探索羊脾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方法 ,以制备出更高效的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 .[方法 ]用乙型肝炎疫苗辅以佐剂对羊进行全程免疫 ,然后从羊脾中提取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 ,通过研究不同的冻融次数及透析液量等因素 ,观察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含量的影响 .[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质量与免疫佐剂加入与否、制备时冻融次数及透析液量有关系 .[结论 ]用改良的制备方法可获得更高质量的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羊脾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的更高效的制备方法 .[方法 ]用乙型肝炎疫苗辅以福氏完全佐剂免疫绵羊 ,在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高峰期放血 ,从羊脾脏和白细胞透析物中制备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 .用一系列理化性状及药典规定项目对制品进行检定 ,并采用小鼠皮肤试验检定制品的特异性活性 .[结果 ]经检定表明符合生物制品标准 ,并证实该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抗原特异性 ,能在体外转移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性 .[结论 ]制备的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是一种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林翠香  陈秀迎 《吉林医学》2014,(25):5740-574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对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效果情况。方法:分析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健康教育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护理A组100例和护理B组100例。结果:护理B组肠道准备依从性明显高于护理A组,护理B组肠道清洁效果分级明显高于护理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录音讲解联合电话回访方式对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肠道清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镍钛锉组与K形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和传统K形锉进行根管预备,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临床观察比较2组的根管预备时间、预备质量和近期效果。结果: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预备时间平均为2.9min,明显较传统K形锉时间(10.2min)缩短(P〈0.05),镍钛锉组与K形锉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6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锉组成功26例,进步4例;K形锉组成功28例,进步2例。结论: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可以快速、简便地完成根管预备,临床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泻药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找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肠道准备用药。方法将45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0例,A 组口服20%甘露醇,B 组口服50%硫酸镁,C 组口服番泻叶。采用 Boston 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对3组患者服药后的肠道清洁度进行评分,比较服药后的耐受性、开始腹泻时间及腹泻次数。结果(1)在耐受性程度上:A 组较 B 组耐受性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A 组和 C 组、B 组和 C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17)。(2)在开始腹泻时间方面:A 组与 B 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较 A 组服药后开始出现腹泻的时间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C 组较 B 组服药后开始出现腹泻的时间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3)在腹泻次数方面:B 组较 A 组服药后腹泻的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A 组较 C 组服药后腹泻的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B 组较 C 组服药后腹泻的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4)3组经 BBPS评分后全结肠清洁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种泻药在肠道准备中清洁效果无差异;20%甘露醇在耐受性方面较好;番泻叶致腹泻作用较温和,适合于长期腹泻、老年患者及小儿。50%硫酸镁和20%甘露醇致腹泻作用较强,适合长期便秘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前临时准备肠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妇康乐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水煎壳聚糖沉淀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妇康乐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水煎壳聚糖沉淀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加水倍量(A),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B1C2A2,即处方药材加15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7.
三种根管预备方法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34颗,其中30颗随机平均分为3组(n=10),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 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组,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剩余4颗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均用侧方加压法充填,用染料渗透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距离,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B组和C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之间的根尖封闭能力无差别(P>0.05)。结论在直根管根尖预备中,大锥度根管预备是减少根尖微渗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关苍术复方制剂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薄层层析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关苍术复方制剂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了含量测定。测定结果,每克样品中含有0.0305mg延胡索乙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4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月上旬入组的为A组,中旬入组的为B组,下旬入组的为C组,均已排除术前合并症。3组患者术前采用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A组采用传统肠道准备方法,B组使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口服,C组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液(辉灵)。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所见肠道清洁度及肠道准备过程中的反应并对其进行舒适度测评。结果:肠道清洁度:C组最佳,B组优于A组(P均<0.05)。患者舒适度比较:感觉舒适的比例C组最高、B组其次、A组最低,其中重度及极度不适比例C组最低,A组最高(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大肠癌术前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液进行肠道准备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给药时机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 600 例 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及C 组,每组200 例。A 组患者于检查前4 h 服用复 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9.12 g/2 000 ml 水;B 组患者于检查前4 h 口服相同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服完后即服用二甲硅油散5 g ;C 组患者于检查前4 h 口服相同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检查前1 h 服用二甲硅油5 g。比较3 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肠腔内气泡评分、进退镜时间及结肠镜镜头清晰度评分。 结果 C 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9.35±0.45)高于A 组(7.95±1.22)和B 组(8.37±0.36)(P <0.05);C 组 患者肠腔内气泡评分(0.19±0.07)低于A 组(0.45±0.15)和B 组(0.30±0.10)(P <0.05);C 组患者进退 镜时间([ 8.15±1.20)和(9.35±0.60)min]短于 A组([ 10.45±1.65)和(12.11±0.85)min]和B组([ 9.35±1.22)、 (10.93±0.60)min](P <0.05);C 组患者结肠镜镜头清晰度评分(0.78±0.13)低于A 组(1.97±0.26)和 B 组(1.46±0.35)(P <0.05)。3 组在研究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 散可作为一种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案。二甲硅油检查前1 h 服用,可有效降低肠腔内气泡量,提升镜检 效率,肠道准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