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樊小勇  王伟红  刘军 《江西医药》2002,37(3):219-21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国内报道较少,随着结肠镜检的普及,操作者的认识提高,其检出率有所增多.作者在1998~2000年共发现5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并发腺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发病机制、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对本院10余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完整的23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对72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结肠镜的检查中.检出MC23例,检出率0.32%。结论MC与服用泻药有关,尤其与蒽醌类泻药有关.且MC常伴发结肠息肉.对便秘病人尽量不用蒽醌类泻药,一旦发现MC,应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2108例,检出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以下简称MC)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0岁。长期便秘、小腹疼痛1个月。患者习惯性便秘已持续30余年,起初间断服泻药,近5年对泻药产生依赖。常用泻药:果导、番泻叶、通便灵等。查体、物理检查无阳性发现。已状结肠镜检:距肛缘20cm及15cm处可见息肉 2个,直径约0.3 cm。肠粘膜广泛分布黑褐色斑块。活检,(1)肉眼所见:灰白灰褐色米粒大软组织3块(息肉处2块,黑斑粘膜处1块)。(2)镜下检查:腺体增生呈息肉样结构,杯状细胞减少,其中一块腺上皮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区域腺体恶变。另一块为腺癌性息肉,与黑斑粘膜移行。另一块大肠粘膜呈慢性炎症,腺上皮轻度增生,固有膜内可见…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38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及转归。方法:对经结肠镜确诊检出的38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结肠黑变病中有30例便秘,6例大便不爽,26例(68.4%)服用泻药史。并发结肠癌3例,炎性增生性息肉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除与便秘及长期用蒽醌类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结肠癌、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有关,治疗便秘及停用泻药能逆转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7.
汤淼 《江西医药》2011,46(9):836-83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及结肠镜资料。结果结肠黑变病患者女性发病率65.4%,男性患者34.6%,两者比较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其中女性患者中以青、中年发病率高,男性患者中以老年男性发病率高(P〈0.05)。服药时间〉3年,结肠黑变病Ⅲ度的患者占同期的70.7%,服药时间〈1年,结肠黑变病Ⅰ度的患者占同期的68.3%,表明服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结肠黑变病程度越重(P〈0.05)。结论服用泻药和便秘可能是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结肠镜检查是结肠黑变病诊断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结肠黑变病8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又称黑素沉着病,是结肠黏膜的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临床不多见。近年来,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逐渐上升,本研究回顾了近几年来我院结肠镜和病理证实的8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结肠镜检查3256例患者中检出MC患者87例作为MC组,从非MC组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C检出率为2.7%,男女比例1.35∶1;MC组服用泻剂者(74.7%)多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息肉发生率为56.3%高于对照组的20.0%,且MC组中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占绝大多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中炎性病变、腺瘤性息肉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好发于中、老年人,MC易合并结肠炎性病变及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期病变,故对于MC患者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文献报道,MC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故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2000~2009年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MC患者1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结肠黑变病34例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及与息肉、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结肠黑变病34例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长期服用泻药及美容减肥产品通便者28例(82.4%),无服泻药者6例(17.6%),伴结肠息肉12例(35.3%),未发现结肠癌患者.结论 结肠黑变病因可能与便秘及长期服用泻药及细胞凋亡相关,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显,与结肠息肉及结肠癌可能有关;确诊病例应定期肠镜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13.
<正>结肠黑变病(MC)是一种以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1]。笔者所在医院2008-01~2010-12经结肠镜检查5400例中,诊断并确诊结肠黑变病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结肠黑变病 (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随着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对该病的日益重视 ,MC的检出率逐日升高。 1998~ 2 0 0 4年间我院 1992例肠镜中检出MC2 8例 ,检出率 1 4 %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MC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 9例 ,女 19例 ,其中 6 0岁以上 17例 ,最小的 1例为 38岁女性。1.2 症状 便秘 16例 ,病程半年至 2 0年不等 ,平均 6、7年。有服泻药史 16例 ,主要是服用番泻叶、麻仁润肠丸、芦荟、大黄等。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男6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50.6岁。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服用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16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长庆  高梦先  王慧蓉  岳李 《河北医药》2001,23(11):837-838
目的 对16例结肠黑变病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方法 用HE及特殊染色观察。结果 发现黑病变可发生在结肠任何部位,结肠固有膜内大量散在的巨噬细胞吞噬色素颗粒,HE呈灰褐色或棕褐色,Fontana、SchmorⅠ呈阳性,AgNOR呈棕褐色。结论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便秘病人,与经常使用泻药有关,特殊染色证实色素颗粒既有黑色素又有脂褐素的成分。防治应多吃蔬菜、水果,少用或不用泻药。  相似文献   

17.
张建智 《天津医药》2005,33(3):154-154
近年来,随着结肠镜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不断提高,对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的认识逐渐深入,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于3068例全结肠镜检查中经病理证实结肠黑变病60例,检出率1.96%,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变病(MC)是种较少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大肠黑变病。自1999年1月~2004年1月应用纤维结肠镜共检出大肠黑变病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淑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65-65,6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与肿瘤的内在联系。方法对55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分析,并把小于40岁、40~60岁、大于60岁分三组,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检出率的异同,以及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结果本组2923例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黑变病55例,检出率1.88%;男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结肠黑变病有同时伴有结肠肿瘤的可能。结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与年龄关系明显(P〈0.01)。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发生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