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为了正确使用氯化钙于可注射组织工程骨之中,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氯化钙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24,72,120h后,通过检测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钙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1~10mmol)的氯化钙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后,除1mmol浓度氯化钙在细胞培养72h后对成骨细胞增殖稍有促进作用外,其余各组随着细胞培养液中氯化钙浓度的升高,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逐渐降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1~10mmol)的氯化钙培养液中培养24,72,120h后,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在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中正确使用氯化钙,研究不同含量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量氯化钙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接触,然后再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24h,观察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形态改变和细胞代谢活性的改变。结果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0.8mol氯化钙接触20min以上即可引起细胞代谢活性降低及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0.8mol氯化钙在20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0.9mol氯化钙在15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1.0mol含量氯化钙在5min时间之内即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结论 0.8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20min之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大于0.8mol氯化钙与骨精基质成骨细胞接触15min以上即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在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中正确使用氯化钙,研究不同含量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量氯化钙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接触,然后再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24h,观察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形态改变和细胞代谢活性的改变。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0.8mol氯化钙接触20min以上即可引起细胞代谢活性降低及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0.8mol氯化钙在20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0.9mol氯化钙在15min之内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1.0mol含量氯化钙在5min时间之内即对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结论0.8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20min之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大于0.8mol氯化钙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接触15min以上即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植物雌激素有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香豆素类植物雌激素异欧前胡素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材料:出生24 h内SD大鼠,异欧前胡素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将异欧前胡素以1×10-5~1×10-9 mol/L浓度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以未加入药物为空白对照组.作用24,48,72 h后,以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对硝基苯二钠基质动力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改良Lowry法测总蛋白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鼠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异欧前胡素中培养24 h,未观察到促增殖作用.培养48 h后,开始出现促增殖作用增强,有效浓度为1×10-9~1×10-8 mol/L.培养72 h后,继续有促增殖作用,有效浓度为1×10-8~1×10-7 mol/L.大鼠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异欧前胡素存在下培养48 h,未观察到促分化作用,培养72 h后,开始出现促分化作用,有效浓度为1×10<'-6>~1×10-5 mol/L,其他浓度作用不明显.结论:异欧前胡素体外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细胞因子及激素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些因素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完成。取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按l&;#215;10^4/孔的细胞密度培养24h后.更换培养液,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培养24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上述不同细胞因子和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以Bessey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氢化可的松能够明显地刺激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②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的增殖作用不十分明显。③地塞米松表现出明显的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却促进其碱性磷酸酶合成的作用。 结论: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能够明显影响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6.
帕米磷酸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二磷酸盐类药物帕米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头盖骨分离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不同浓度帕米磷酸钠刺激后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取细胞上清液 ,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 10 6M— 10 12 M时 ,帕米磷酸钠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 (P <0 .0 5 ) ,10 4M则抑制细胞增殖 (P <0 .0 5 ) ;帕米磷酸钠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帕米磷酸钠能直接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 ,促进其增殖 ,但抑制分化  相似文献   

7.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从8只兔双侧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含1%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条件培养液.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细胞24~36 h后开始贴壁,10~12 d细胞融合成单层.实验组细胞培养第2天已贴壁,第6天细胞大部分融合;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较实验组晚出现1~3 d.培养第2,6,10,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指标稳定,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证实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些因素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完成。取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按1×104/孔的细胞密度培养24h后,更换培养液,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培养24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上述不同细胞因子和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以Bessey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氢化可的松能够明显地刺激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②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的增殖作用不十分明显。③地塞米松表现出明显的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却促进其碱性磷酸酶合成的作用。结论: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能够明显影响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是引起骨结核骨质溶解和吸收主要因素之一,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指标。目的:观察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及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筛选为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含质量浓度为0.1,1,10 mg/L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培养液培养,对照组成骨细胞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MTT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RT-PCR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均增加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P<0.01),降低护骨素mRNA表达(P<0.01),均呈剂量依赖性,质量浓度10 mg/L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作用最明显(P<0.01)。结果证实,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通过调节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及骨保护素mRNA表达而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0.
背景:持续应用和间断应用甲状旁腺激素以及使用量的大小对骨的效应有很大差异。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间断给药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甲状旁腺激素5,20及50nmo/L组,每天作用1h,MTT法检测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检测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结果与结论:甲状旁腺激素50nmol/L每天作用1h可显著促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使碱性磷酸酶升高,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果证实50nmo/L甲状旁腺激素间断应用可以促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骨修复和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是主要功能细胞,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功能联系。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的建立,观察共育体系中两种细胞之间的功能影响及生物学特点。方法:原代分离人骨髓基质细胞和人成骨细胞,将2种细胞置于Transwell共育环境中共同培养,建立人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分别采用MTT、丫啶橙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等方法初步评价共育体系中两种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复合培养体系中,骨髓基质细胞一成骨细胞共育体系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趋化聚集。结果提示在复合培养体系中,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加速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活性,另外成骨细胞也可减少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并加强其成骨性分化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影响和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来自干全髋置换术中的股骨近端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特性尤其是成骨分化潜能的研究,以期为将其应用于骨、软骨损伤修复和老年人骨关节疾患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细胞生物学依据。方法:运用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到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在含10%FBS的LG—DMEM和含10%FBS的DMEM(10^-8M地塞米松,50μg/ml维生素C,10mMβ-甘油磷酸钠)中培养。用Von Kossa染色、四环素荧光染色证实特征性骨结节的形成,用ALP染色来区分MSC中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细胞,收集处于不同分化时期的细胞和上清液,应用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放免法检测骨钙素活性,RT—PCR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股骨近端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迅速,在成骨诱导液中表现出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培养至13天时,ALP染色强阳性;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35天时,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结节形成,继续培养则形成肉眼可见结节,直径达1mm。经Van Kossa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进一步证实为钙盐沉积、特征性骨结节。随着细胞诱导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强,至12天时活性最大;骨钙素活性也是逐渐增强,至15天时最大。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诱导条件下,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特异性基因在mRNA水平没有明显随着诱导时间变化。结论:股骨近端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在体外培养增殖迅速,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下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增强,和正常成人髂骨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时相一致。为股骨近端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细胞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构建研究中的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骨膜、骨髓及骨外组织,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于骨髓基质细胞.而脂肪中基质细胞的发现,有望取代骨髓基质细胞.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二者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从成骨活性方面来评价脂肪基质细胞能否取代骨髓基质细胞.方法:手术中收集同一人体的脂肪组织与骨髓组织.脂肪组织经机械切割后以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脂肪基质细胞,骨髓组织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以诱导培养液行成骨诱导培养.诱导后第2,3周各检测1次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行Von Kossa钙结节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结果与结论:共获得15例患者的脂肪与骨髓组织,其中10例完成实验.与骨髓基质细胞相比,脂肪基质细胞更易培养成活,扩增速度快;二者细胞形态相似,诱导培养后细胞外基质中均有黑色的钙结节形成;碱性磷酸酶活性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脂肪组织来源丰富,脂肪基质细胞成活容易,具有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性能,且易培养、增殖快,二者的成骨活性相似,脂肪基质细胞比骨髓基质细胞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熏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10-9g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μ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μ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6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3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培养液环境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动物为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标准培养液和条件培养液,体外分离兔长骨骨髓基质细胞,标准培养液和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原代细胞,3d后半量换液,其后每两三天换液1次。当细胞融合80%,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以1:2传代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采用常规24孔培养板计数法测定第3代细胞在标准培养液及条件培养液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曲线。以5&;#215;10^7L^-1细胞接种到96培养板中,培养24h后,更换标准培养液、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第5天及第10天,经处理,每孔加100μL碱性磷酸酶底物溶液,37℃孵育40min,每孔加1mol/L氢氧化钠50μL终止反应,在490nm波长测定各孔吸光度值,以U/L表示细胞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将传代培养至第10天的标准培养液和条件培养液细胞分作2组,去除培养液,磷酸盐缓冲液pH7.3清洗,10g/L多聚甲醛固定1h,行常规VonKossa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实验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在标准培养液中生长良好,细胞接种后1d少量细胞贴壁,呈圆形,2d可见贴壁细胞增多,3d有少量细胞呈纺锤形,6d后见细胞呈多种形态,且形成分散的集落,其间混有少量圆形透光度较好的细胞。1周后细胞集落迅速增多,且集落中的细胞明显增多,近12~14d集落融合成片,细胞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旋涡状排列,表现为类成纤维样细胞集落生长。②条件培养液有较明显的增加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条件培养液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标准培养液组(P〈0.05),条件培养组液随培养时间延长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而标准培养液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③条件培养组VonKossa染色强阳性,细胞间连接处可见大量黑色沉积物,证实有大量矿化结节的存在。而在标准培养液组未见黑色沉积物,VonKossa染色阴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条件培养液中可明显增强其形成矿化组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兰州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雌性6周龄Wistar大鼠6只,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大鼠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传至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4组:地塞米松成脂诱导组、单纯成脂诱导组、地塞米松成骨诱导组、单纯成骨诱导组。②传代后培养液中分别加成脂、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成脂诱导组、地塞米松成骨诱导组培养基中均含有lO^-10,lO^-9,lO^-8,l0^-7.10^-6,10^-5mol/L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单纯成脂诱导组、单纯成骨诱导组培养基中无地塞米松,其余条件相同进行培养。通过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来比较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结果: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①培养21d,地塞米松成脂诱导组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增加,均高于单纯成脂诱导组(P〈0.05或P〈0.01)。②培养12d,地塞米松成骨诱导组地塞米松浓度为10^-8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至最高,之后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 结论:10^-8mol/L以上高浓度地塞米松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同时抑制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可能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骨髓细胞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含量地塞米松对骨髓细胞的诱导作用,探讨骨髓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行性。方法:新生新西兰兔骨髓细胞取材,分别以含不同含量地塞米松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培养96h后,进行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评价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骨髓细胞生长增殖迅速。在不同含量地塞米松作用下,活细胞总数差异无显性意义,但细胞总数呈抛物线样变化趋势。同时,随着地塞米松含量的增加,ALP活性逐渐增强,表达成骨细胞表型水平增加,明显大于未加入地塞米松组。结论:地塞米松可以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地塞米松发挥诱导作用的同时,可能存在抑制旁路分化机制。骨髓可以作为良好的骨种子细胞来源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于细胞的方法及其生长特点和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贴壁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维生素C、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结果原代培养基质干细胞首先形成细胞集落,14d时集落间接近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d传代一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成骨能力较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雌激素除抑制骨吸收外,还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实验拟观察雌激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3在上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日龄SD新生大鼠(红皮鼠)10只,清洁级,体质量约10 g左右.雌雄不拘.②实验方法:取大鼠颅盖骨机械分离加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取传一代细胞.以1.25×1066L-1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24h后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10-8mmol/L雌激素组(加入1×10-8 mmol/L雌二醇),继续培养72 h.③实验评估: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低倍镜下测量矿化结节面积并计算面积比,观察雌二醇对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阳性.原代培养的细胞纯率超过90%.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3mmol/L雌激素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1);10-8smmol/L雌激素组单位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8mmol/L雌激素组矿化面积及矿化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雌二醇在体外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促进骨矿化物质在骨内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