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当囊内骨折伴发关节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处理准则和指南可供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文献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理清治疗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或)CT确诊为髁突囊内骨折的连续病例242例329侧进行分类,部分病例经MRI检查观察关节盘的移位情况,由此制定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复位固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囊内骨折的不同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下颌支残端移位情况、年龄、是否伴发其他部位骨折和错等制定相应的治疗适应证。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CT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非手术治疗91例121侧,其中16例因为咬合紊乱进行颌间弹性牵引。5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9%。其中有长期CT随访者29例,儿童髁突出现完全或几乎完全改建者占78%(7/9),成人髁突主要表现为骨折的错位愈合,占55%。9例出现关节强直(外院转诊自然愈合病例),2例出现关节区疼痛,保守治疗疗效为76%。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于关节窝外侧的任何类型骨折,不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复位以及骨折块明显移位或脱位的囊内骨折。开放性手术151例208侧,其中A型111侧,B型60侧,C型8侧,M型25侧。178侧进行了骨折块复位固定;23侧行骨折块取出、关节盘复位。术后有CT复查者89例115侧,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比率为95.6%。35例术后随访3个月~5a,随访率23%,其中10例12侧儿童患者的髁突内固定术后出现继续生长,占63.2%;成人髁突骨折愈合良好者占92%。术后并发症为关节区弹响1侧,钛板位置过高、引起髁突骨质吸收行取出术2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侧。结论:本文提出的囊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适应证,经临床初步应用,证实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仍需加强随访和开展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由于儿童的改建能力强,在同等条件下,儿童较成人更多选用非手术治疗。A型以手术复位固定为主,B、C、M型以观察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冠状CT评价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2-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就诊经冠状CT诊断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病例183例(242侧),进行不同治疗方法(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结果:非手术治疗组94例127侧髁突中,48例64侧有3个月以上的随访CT,其中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41例52侧,占81.2%;继发关节强直7例12侧,占非手术治疗的9.4%.手术治疗组89例115侧髁突的术后CT显示,81.7%的髁突达到解剖复位,13.9%接近解剖复位,4.3%复位欠佳.35例48侧有术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髁突骨折愈合良好的32例44侧,占91.7%;钛板位置过高2例3侧,占6.2%:髁突骨质吸收、取出钛板1例1侧,占2.1%.结论:冠状CT对髁突囊内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的髁突囊内骨折大部分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少数形成关节强直;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髁突的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2例中17例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15年手术治疗,追踪观察8-26个月。结果15例手术治疗者,无明显关节区疼痛,开口度、开口型正常。结论髁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保守治疗,成人髁突骨折前内移位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颌间牵引钉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治疗18例髁突囊内骨折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骨质愈合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牵引钉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4例(30侧)髁突囊内骨折行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治疗,术后行临床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24例,术后平均最大张口度(40.3±3.4) mm,患侧向运动度(8.0±1.6) mm,健侧向运动度(5.8士1.5)mm,前伸运动度(6.1士1.1)mm,无面神经和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无面部瘢痕,咬合关系基本恢复.1例出现关节弹响,5例大张口运动轻度疼痛.影像学检查术后下颌升支高度无明显下降,髁突改建良好,无髁突吸收、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2 5 %左右。近年来我科对不能保守治疗的病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0 5 3 0 0 0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3岁~ 48岁。其中 3~ 10岁 2例 ,10~ 2 0岁 4例 ,2 0~ 30岁 3例 ,30~ 5 0岁 2例。单侧髁突骨折 7例 ,双侧 4例。 11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与体部骨折。外伤类型与原因 :6例 8侧为髁突高位骨折 ,5例 7侧为低位骨折。髁突骨折片与下颌升支成角移位 (>45度 ) ,或髁突脱位至关节凹远处 ,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确定关节盘的损伤及移位情况。对治疗后的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3年,评价其愈后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手术组髁突完全重建率为78.9%;保守组为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下颌骨对称率为93.1%;保守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手术组并发症少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对于髁突囊内骨折愈后髁突改建及功能恢复均具有较高治愈率。结论:经临床验证,1)下颌支高度有无明显缩短;2)关节盘有无损伤及移位;3)有无明显张口受限及咬合紊乱;4)是否伴翼外肌附着丧失;以上几方面对于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的治疗方法,并比较髁突骨折不同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2013年间收治28例、44侧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患者,22侧髁突囊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翼外肌的附着;其余22侧采取保守治疗,术前或术中取模,术后配戴颌垫并配合弹性牵引及开口训练。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治疗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手术治疗组髁突骨折22侧,术后髁突位置基本回复到关节窝内17侧,其牙弓宽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术后髁突仍然脱出关节窝5侧;保守治疗组22侧,术后髁突成功回复到关节窝内4侧,其余18侧脱出关节窝,其面下1/3仍有不同程度增宽。手术治疗组疗效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对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患者,应在保持翼外肌良好附着的前提下,对脱位的髁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这样有利于脱位的髁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维持下颌骨的正常宽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48例髁突骨折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和手术治疗组(38例),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均进行1~36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组的平均开口度(35.6±3.3)mm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31.4±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正常咬合关系、面型偏斜和颞下颌关节症状指标稍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应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复位的难易程度、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方面来决定。对于有明显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髁状突骨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方法:选择25例低位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钛板内固定。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经观察3~6个月骨折端对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其优缺点,解剖面神经入路,尤其对斜线型低位骨折效果更佳,小型钛板内固定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29例髁突高位斜形骨折患者经耳前途径行髁突解剖复位长螺钉内固定。测量术前、术后高度正常侧与降低侧下颌升支长度差值的变化(双侧髁突骨折时至少一侧为矢状骨折,该侧升支高度正常者才纳入研究),骨折段前后向及内外侧向的夹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术后愈合良好,X线测量显示:术前患侧升支缩短高度平均6.6mm,术后为2.3mm,升支高度有显著性恢复;术前前后向平均夹角为47.7°,术后为9.8°,术前内外向平均夹角为60°,术后为16.9°,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13例随访患者主观满意(随访时间为3~23个月,平均9个月),平均开口度为39mm,开口型正常,前伸、侧向运动幅度均大于5mm,无功能障碍。除2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的髁突中度吸收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长螺钉可用于髁突斜形骨折开放复位的内固定,特别是累及囊内的高位骨折,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17.
黄家全  魏凯  李渤  骆秋郧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84-1285
目的:探讨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最佳的方式。方法:对69例75处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式随机分了3组:单钛板固定组、双钛板固定组、单钛板固定+牙固定组,术后半年复查。结果:3组并发咬合错乱的发生率分别为34.6%、12.5%、12%,单钛板固定组并发咬合错乱的发生率与其它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并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0%、16.7%、0%,双钛板固定组并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与其它2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颌骨体部骨折且骨折两侧有牙的治疗采用单钛板固定+牙固定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损伤神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