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的改变,诊治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或消失,腰穿压力均<0.588 kPa(60 mm H2O),其中8例呈血性CSF,蛋白增高。6例白细胞升高。17例行头CT检查正常,1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室变小。MRI检查7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强化。结论 S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60 mm H2O。治疗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疗效不佳时可给予激素及鞘内注入生理盐水。一般预后良好。认识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的改变至关重要。注意与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颅内压俗称脑压,系指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颅内血液和颅内脑脊液)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因此,颅内压可以用脑脊液的压力来代表。正常成人侧卧位腰椎终池穿刺测得脑脊液压力为80~180毫米水柱,若压力低于60毫米水柱即称之为低颅压。下面谈谈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一般来讲,颅腔容积是不变的,当颅腔内容物减少时,尤其是脑脊液量减少时,颅内压就会降低,而产生低颅压综合征。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约120~18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3例PIH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发病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改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 mmH2O,有4例细胞数或蛋白轻度升高;头CT检查4例脑室系统不同程度缩小,头颅MRI检查,4例脑室较小,3例硬脑膜增厚;给予大量补液,支持、激素对症治疗,症状均好转.结论 了解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特点,及早正确诊断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学改变。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易发年龄为30~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耳鸣,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H2O,8例患者红细胞增多,9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硬膜强化、增厚,硬膜下可见积液及血肿,局部组织移位,基底池狭窄,给予患者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患者影像学可见硬膜强化、增厚,硬膜下可见积液及血肿,局部组织移位,基底池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5.
伊丽瑾  汤天龙 《海南医学》2011,22(12):90-9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表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2O。本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0例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30%。结论对以头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完善脑脊液等检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李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49-15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8例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5-15d时,平均10d,临床症状度缓解,头痛消失,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应熟练掌握本病的典型的直立性头疼特征;进行细致的体检、MRI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压力检测,能够尽早对本病进行明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 ,脑脊液 (CSF)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间收治的 12例SIH患者 ,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 ,分析其脑脊液的特点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 :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 ,卧位时症状消失。其脑脊液压力 <0 7kPa( 1kPa =10 2cmH2 O) ,其中 7例呈血性CSF ,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 ,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强、脑室缩小、桥脑扁平、桥池变窄等改变。结论 :了解SIH的临床、CSF和影像检查至关重要 ,因其极易与SAH相混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为100%,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复视、颈抵抗、行走不稳;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低于70 mmH2O,50%患者蛋白升高,40%白细胞升高,20%红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脑膜增厚、弥漫性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经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腰椎穿刺及头颅MR 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误诊率较高,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有体位头痛,伴有恶心9例,呕吐7例,头晕5例,耳鸣2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腰椎穿刺所有患者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9例无色透明,2例呈淡红色血性脑脊液.红细胞升高2例,白细胞升高3例,蛋白质含量升高5例.11例患者均先后行头CT及MRI检查.头CT检查均未见异常.MRI检查5例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均匀强化,2例表现脑下垂征像.结论 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上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与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5年间34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经综合治疗3~10天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需要与颅内压增高相鉴别,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预后较好。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的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过量使用脱水剂,体液丧失多而摄入不足,手术或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院住院的12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与体位有关的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0.686kPa。住院时头颅CT12例均正常。经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补液、选用皮质激素等治疗,10例痊愈,2例好转。文中讨论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mmH2O的一组少见症候群,典型症状是与体位关系明显的头痛。可伴有眩晕、呕吐、精神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其病因不明,容易误诊。预后良好。我院199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了24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飚 《中外医疗》2008,27(24):19-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41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41例均行腰穿检查,侧卧压力均低于80mm H2O,及时补充等渗电解质液治疗.结果 经治疗40例痊愈,经综合治疗3~12d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逐渐恢复正常,1例合并腹腔出血死亡.结论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应注意与颅内压增高鉴别,需及时确诊与治疗,但该综合征起病隐匿、易误诊、应提高警惕,若诊治及时、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19):3975-397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5例、耳鸣3例、颈项强直3例。13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60 mm H2O,9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2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水为主,6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低颅压综合征(ISH)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初诊误诊的ISH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基层医院ISH的误诊率高,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临床上遇到头痛、眩晕等症状的病人一定要注意与体位的关系,结合腰穿脑脊液压力及或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0例症状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经大量饮水采取头低足高位卧床休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等方法治疗后,除2例3年后复发,其余28例预后良好。结论:症状性颅内低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头痛、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58mm水柱,多数病人经正确积极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院住院的12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与体位有关的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0.686kPa,住院时头颅CT12例均正常,经头低脚高位卧位床休息,补液,选用皮质激素等治疗,10例痊愈,2例好转,文中讨论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苍思红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68-869
正常人的颅腔和颅内容物保持一个动态的压力平衡 ,当脑脊液压力 >180mmH2 O( 1 77kPa)时 ,这种稳态平衡遭到破坏 ,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后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最后导致脑血流完全停止 ,脑细胞坏死 ,脑死亡。1 病因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或分泌增加引起脑积水等 ,使颅腔变小 ,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增高。2 临床表现2 1 颅内压增高时的症状颅内压增高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急性颅内压增高时 ,头痛剧烈伴喷射样呕吐 ;视乳头水肿 ,外展神经麻痹 ,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加重 ,严重时可引起脑疝、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斌 《华夏医学》2009,22(6):1020-1021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伴头昏、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下降、颈项强直.13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7cmH2O,其中6例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多,2例患者为血性脑脊液.结论: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改变,对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7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痛、头晕等。腰穿测压〈0.686kPa,其中4例测压为0,脑脊液常规基本正常。经头低足高位休息,补充大量液体,一般1周左右头痛缓解,3周左右完全恢复,愈后良好。文中提出对于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补液量及治疗时间应充足,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