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肝切除1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肝血管瘤7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切除5例,局部切除13例.结果 手术时间80~320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110~1000 ml.切除肝体积4 cm×4 cm×3.5 cm~11 cm×8 cm×6cm.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4 d,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11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在一定条件下是治疗某些肝脏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改良肋缘下切口途径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22例,均经改良肋缘下切口途径完成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平卧,手术切口从剑突中线下行,沿肋弓转向十一肋间,分别在肋弓和剑突下作二个弯曲;在肥胖体型患者则可延长切口切断腹直肌并过中线.术侧腰背部垫高30度,升高腰桥少许,并应用框架挂钩辅助暴露.结果 22例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10 cm,其中4例肿瘤直径大于15cm.因肿瘤侵犯而同时施行肝叶部分切除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8h.随访6个月~2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肋缘下切口便于腹腔脏器探查,膈下和大血管暴露良好,是巨大肾上腺肿瘤手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左肝叶规则性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叶规则性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在腹腔镜下进行左肝叶规则性切除术2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结肠癌肝转移3例、肝脏炎性假瘤1例、肝胆管结石16例.结果 28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左肝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手术时间60~120 nin,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85~350 ml,平均135 ml.术后无出血及胆漏等,术后腹腔引流3~4 d.术后住院3~7 d.结论 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可以较安全地进行腹腔镜下左肝叶规则性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肝癌1 246例,其中巨大肝癌采用逆行肝切除术27例。与常规肝切除术相反,首先离断肝脏,然后分离病侧肝脏周围韧带,去除肿瘤。如周围脏器被肿瘤侵犯或有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则将受累部分器官连同肿瘤一病切除。结果本组27例全部成功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2.2h(1.3~4.3h),平均离断肝脏时间约26min(18~42min),平均术中出血340 ml(210~1300 ml),平均输血260 ml。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消化道出血1例,肝断面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膈下感染1例。结论对于术野显露困难、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或有侵犯的巨大肝癌,逆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所自1979年12月至1983年12月采用经右肋缘下切口行右叶肝切除24例,24例中右半肝切除21例,右后叶切除3例。本文的对照组为经胸腹联合切口行右半肝切除25例,右后叶切除3例。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平卧位,其右侧肩背部、臀部用沙袋垫高30至40度,使向左侧倾斜,腰部腾空。先作右肋缘下较短切口,经探查,如宜作右叶肝切除术,再将切口沿肋缘下向后延伸至腋后线,向前延伸至剑突右侧,呈一弧形切口。右半肝游离后,肝脏自然下垂,如此第1、2肝门和肝短静脉均可得到满意的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位于第Ⅷ段肝的小肝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位于第Ⅷ段肝的小肝癌行非规则性肝切除。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均于术后半月内出院或转介入科接受综合治疗。结论:对于小肝癌手术治疗采用非规则性部分肝切除,以保留更多的正常肝组织,有利于术后顺利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而对于位居特殊肝段的小肝癌的非规则性手术切除,要求术者具有较为丰富的的肝切除手术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切除或开窗治疗单纯性肝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06~2008-10经电视腹腔镜治疗巨大(>10cm)肝囊肿(切除与开窗术)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手术皆获成功,其中,7例为交通性,确定交通孔后予以缝合+网膜固定,无中转开腹;同时施行胆囊切除19例、肝缘血管瘤切除6例、肠粘连松解手术15例。手术时间11~59min(平均26min);术后3~8d出院。术后1个月B超检查:囊肿开窗后消失89例(76.7%),囊肿<3cm者21例(18.1%),囊肿3~5cm者6例(5.2%),无>5cm者。术后3个月B超复查:囊肿<3cm者16例(13.8%),囊肿3~5cm者3例(2.6%),仍无>5cm者。无胆瘘、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B超复查59例囊肿无复发。结论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视野清晰、疗效肯定、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确保治疗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以探讨最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随机选取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根据肝切除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规则性肝切除的患者,共15例;另一组为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患者,共23例。对于这两组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两组的患者均没有在手术中出现死亡,另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而采用规则性肝切除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较少,且满意度高于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患者。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采用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相关病症则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才能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方法。方法施行了10例小切口辅助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包括肾癌根治术6例,重度肾积水2例,肾结核2例。采用健侧卧位,经腋中线第12肋缘下切4cm左右的小切口,直视结合腹腔镜下处理肾蒂,然后将肾脏经肋缘下小切口取出。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92min,均未输血,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与腹腔镜肾切除术相比,这种方法无需充气,使用普通的手术器械,更接近常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费用,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有计划的人为诱导功能正常的肝组织增生、肥大,保证术后残余肝有足够的肝储备功能,增加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作用。方法对拟行半肝切除术但肝硬化肝脏体积萎缩预计手术切除后保留肝脏功能不足1例,肿瘤超过半肝拟行肝三叶切除术后预计肝功能不能代偿2例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后,二期手术切除。结果 TACE治疗后20d3例患者AF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VE治疗后20~30dAFP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例比TACE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VE术后3~4周时非栓塞侧肝叶体积增大幅度为38.6%~44.9%,平均41.1%,术后残肝体积40%;行右三叶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左三叶切除1例,术后无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安全出院。随访1~12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TACE联合门静脉栓塞对控制肿瘤生长活跃,减少术后转移复发,同时栓塞侧肝叶萎缩,未栓塞侧肝叶体积增大,有计划地增加保留肝叶的功能,增加术后FLR体积,增加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肝癌可切除性,减少远期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不宜切除的中晚期巨大肝癌介入治疗后行二期手术切除提供进一步临床经验,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拓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李超  赵伟  雍芳芳  柴叶静  王勇 《河北医药》2011,33(21):3208-3210
目的 评价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男性患者40例,年龄45~ 65岁,体重指数20~26 kg/m2,ASAⅡ,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缺血后处理组(B组),每组20例.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中吸入七氟烷2%~4%、瑞芬太尼4~6 ng/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共88例,肿瘤单发,且直径均<3cm,其中接受手术治疗58例,接受微波凝固治疗30例。手术采取根治性切除术。微波凝固治疗应用FORSEA MTC-3型微波治疗仪,微波输出功率70W,治疗时间15~20min。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及1、2、3年生存率。结果微波凝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1、2、3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小肝癌,尤其是肝功Child-C级、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肿瘤位于实质内靠近主要血管、胆管切除困难的患者,微波凝固治疗具有与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根  杨清水 《中国医药》2006,1(8):476-477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癌破裂出血肝切除术的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急诊肝癌切除26例,肝动脉结扎术后二期切除6例;左肝癌切除11例,右肝癌切除21例。术后均无再出血,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3例术后生存6~12月,17例术后生存12月以上。结论肝切除术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切除病灶,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I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10例行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5例开腹行肝左叶切除(open hepatectomy.OH)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有无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LH组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水平等方面与OH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特点,可作为肝左叶切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TJN-101, one of the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Schizandra fruits, on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and on regional hepatic blood flow and fine structure of the liver were investigated in normal rats. TJN-101, which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at the doses of 10, 30 and 100 mg/kg/day for 4 days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increased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the liver and improved the serum retention rate of BSP which had been dose-depende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operation. Elevation of serum protein to control levels, elevation of serum LCAT activity, decrease in plasma insulin and increase in plasma glucagon were all dose-dependent responses to TJN-101. The mitotic index on the 5th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hardly influenced by TJN-101. Regional hepatic blood flow was increased after intraduodenal administration of TJN-101 (30 and 100 mg/kg).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liver tissue us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vealed that TJN-101 stimulated an increase in rough and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 the groups receiving 100 and 300 mg/kg/da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JN-101 accelerates both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ocytes and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and increases hepatic blood flow. It is also thought that the liver enlargement caused by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TJN-101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相似文献   

17.
熊邦文  侯琨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2-13,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86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74例,其发生率为15.23%.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无衰竭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和术中出血量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术前和术后24 h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无衰竭组,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衰竭组术后24 h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围术期的积极保肝治疗,术中尽可能减少出血,对肝切除术后降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可采用相关炎性因子进行肝功能衰竭评估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3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3饵患者均有效止血,止血率达到100%。术后仅1例患者因失血量较大而发生休克,并于手术1d后死于肝肾功能衰t竭,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和复发出血等并发症,且肿瘤均显著减小。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止血较为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手术切除疗效。方法:对13例因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观察了生存时间及肿瘤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无手术死亡,7例生存19个月,6例生存2年以上。nm23-H1阳性者9例,阴性者4例。结论:对肝癌破裂出血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微波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生存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7.87%,复发率为2.13%、6.3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但是能清除位于特殊位置、腹腔镜不易切除的病灶,更利于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