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洋地黄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再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3次/d),疗程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缩短分数(FS)、6min步行试验(6MWT)及检测血浆BNP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6.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LVEDD、LVESD、LVEF、FS、6MWT、BN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在LVEF、FS、6MWT距离的提高和BN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药物,曲美他嗪组(n=6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6.0%)(P〈0.01);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晓红  苟志平  孙小丽 《安徽医药》2012,16(8):1152-115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老年冠心病伴CHF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无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C)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D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NYHA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心胸比.结果 对照组失访1例,余26例全部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5).2组治疗后LVEF、6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且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6例(根据NYHA分级为心功能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治疗抗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6周,两组患者治疗终止后通过观察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31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上曲美他嗪,31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T—proBNP均下降(P〈0.05),而曲美他嗪组降低更加明显。并且血浆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γ分别为-0.472、0.451;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NT-proBNP可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兆涛 《北方药学》2016,13(7):24-2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完成治疗后6min步行实验、心功能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完成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比较:321.6mvs390.7m,P=0.009;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在左室射血分数(LEVF)比较中则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有较为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148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及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予以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后LVED和LVEF,血浆BNP、IL-1、IL-6、TNF-α、CRP水平。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症状改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彩超示曲美他嗪组LVED及LVEF均较入组时显著改善(P<0.05)),且血浆BNP、IL-1、IL-6、TNF-α、CRP水平均较入组时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及IL-1、IL-6、TNF-α、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常晓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97-2498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改善扩张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0.0% (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 (27/3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s、LVEDd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新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DCM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N—BNP、LVEF和LVEDD,以12个月为期。结果2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N—BNP降低、LVEF增加、LVEDD缩小,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衰远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对照组)和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观察组),分别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六个月,观察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NYHA II 级的改善率、血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 test,6-MW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LVEF、C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 > 0.05);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显效率和治疗后NHYA II级显著高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治疗后8周、12周NT-proBNP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6-MWT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6个月后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够进一步提高CHF患者NYHA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5.0%)和总有效率(92.5%)均较对照组(25.0%和67.5%)显著提高(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心排血量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TMZ有改善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CHF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佐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ti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级别分别降低36.4%、30.2%(P<0.01),LVEF分别提高22.5%、13.0%(P<0.05),两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分别降低49.6%、29.0%(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3~4级的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8mg治疗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6)mmvs.(57±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1±7)mmvs.(45±4)mm]显著下降(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40±10)%vs.(48±7)%](P<0.05),血浆BNP[(131±52)ng/Lvs.(71±8)ng/L]显著降低(P<0.05);此外,坎地沙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8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79)减少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有效率达92%以上,坎地沙坦能阻断CHF的发展进程,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BNP水平,血浆BNP可作为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贞云  宁超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45-2746,27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2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同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61例、Ⅲ级156例、Ⅳ级44例三组;另选60名心功能正常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四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LVEDD显著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9,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60,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HF患者心功能有重要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月涛  卢志先 《天津医药》2012,40(8):845-846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超过2周的CHF患者193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值的变化及关系。结果:CHF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且与LVEDD、LVESD、LVEF及6-MWT呈负相关性(P <0.05)。结论:CysC与CHF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CHF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发动蛋白2(DNM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3例CHF患者(CHF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级42例、Ⅲ级61例、Ⅳ级20例。1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LDLR、DNM2及心功能指标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LDLR、DNM2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CHF患者经过半年随访,分为预后良好组(98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LR、DNM2对预后不良的CHF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NYHA分级亚组患者血清中的LDLR、DNM2、LVEF均较对照组下降,而LVEDD、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CHF患者血清LDLR、DNM2、LVEF水平逐渐下降,而LVEDD、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CHF患者血清LDLR、DNM2与LVEF呈正相关,而与LVEDD、NT-proBNP呈负相关(均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中LDLR、DNM2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LDLR联合DNM2诊断CH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858(95%CI:0.751~0.965)]较LDLR[0.793(95%CI:0.668~0.919)]和DNM2[0.777(95%CI:0.669~0.884)]增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有提升。结论 CHF患者血清LDLR和DNM2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降低,能够反映心脏功能水平,2指标联合有助于评估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结合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2014年9月治疗的10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常规组),47例患者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曲美他嗪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NYHA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NYHA分级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美他嗪组的Ⅰ级、Ⅱ级心功能患者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组患者的LVEF%、LVEDd、EDV、ESV、FS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LVEF%、LVEDd、EDV、ESV、FS测定值显著的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前,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显效率42.55%高于常规组的27.42%、无效率4.26%低于常规值的14.52%,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结合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干预治疗对细胞因子、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并将心衰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组进行临床干预,随访12周。随访前及12周后均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心脏超声及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hall walk test,6 WT)。结果心衰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索洛尔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有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仅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改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比索洛尔组治疗后IL-6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索洛尔组6 WT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比索洛尔组治疗后6 WT改善更明显。结论 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绝对或(和)相对不足,对CHF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索洛尔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这可能是其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左室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