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洗涤法和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使用的悬浮红细胞(规格1.5单位)共600袋,悬浮红细胞滤白前留取标本,采用洗涤法、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的标本,观察对比两种滤除方法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RBC畸变率、游离Hb、红细胞比容(HCT)、Hb、RBC溶血率和P50的指标变化。除过滤法滤白后红细胞畸形率升高(P<0.01),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其余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洗涤法和过滤法对血液进行滤白,虽然过滤法会提升红细胞的畸形率,但是不会对血液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过滤法和洗涤法均为临床输血中较为有效的滤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的参数。方法 用南京双威实业公司提供的滤除白细胞输血器滤过红细胞悬液 2 0份。结果 白细胞去除率为 (99.5± 0 .4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3.1± 1 .84 ) % ,红细胞脆性过滤前后测定无明显改变。病人输注滤白细胞后无 1例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国产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可以减少许多输血并发症 ,且它的白细胞去除率高 ,红细胞回收率高 ,操作简便 ,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作实验,以悬浮红细胞(非滤白)作对照,在洗涤前后分别检测血浆蛋白含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游离血红蛋白等。结果 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蛋白去除率,游离血红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过滤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都较高,产品性能稳定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将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保存期末的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菌试验均阴性,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残留量均约为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半,血细胞比容(Hct)、储存期末溶血率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方法将2014年5月~10月间长距离外出采集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定义为实验组(20份),而来源于血站献血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定义为对照组(20份),分别检测两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存储第1、7、14、21、28、35天的RBC、HGB、K+、ATP、2,3-DPG的浓度以及Hct和pH值,采用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存储14天后,实验组的ATP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存储21天后,实验组的HGB、和2,3-DPG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储存28天后,实验组的RBC浓度和H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储存35天时,实验组的PH值明显比对照组低,而K+浓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来源于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尽早使用,储存期最好不要超过14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保存血液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探索海洋环境下血液的运输和保存。方法将全血(WB)、添加剂红细胞(AS-RBS)和去白细胞红细胞(LP-RBC)三种血液制品各20袋等量分为两份,标记为浸泡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层软塑料膜外包装将血袋密封,空气隔绝海水;浸泡实验组不包裹直接将血袋与海水接触。两组标本同时置于同一地点、同一海水深度中浸泡72h后取出,再放置4±2℃血库冰箱保存观测35d。选取浸泡前、海水浸泡72h后及再置血库冰箱保存后每周一次分别测定各成分血液游离血红蛋白(F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脆性试验,同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海水浸泡72h后保存血液红细胞与常规4±2℃血库冰箱保存血液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三种保存血液制品中红细胞质量变化有一定差别,其中LP-RBC变化最大。各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结论采用相同的血液保养液袋,对血液再包装进行海水浸泡72h,入库4±2℃血库冰箱再保存对其红细胞形态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总的变化趋势与常规4±2℃血库冰箱保存相似。  相似文献   

7.
探究滤除白细胞对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 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集的84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健康献血者的血液制成红细胞悬液,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将42例血液标本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作为观察组,另42例血液标本未滤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功能形态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切变率的变化情况。WBC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而降低。而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保存期21 d时低切(1/s、5/s)、中切(30/s)以及高切(200/s)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无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加。白细胞滤除可减少白细胞崩解产物对红细胞的影响,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的肿瘤患者共计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去白细胞进行输血的一组作为去白细胞实验组(n=30),采用悬浮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悬浮红实验组(n=30)和未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对照组(n=30)。分析三组观察对象经过不同的处理措施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手术之后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和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结果去白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47%)显著低于悬红组(16.95%),P <0.05;去白组微生物感染率(9.4%)明显低于悬红组(33.9%),P <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去白组明显短于另外两组,P <0.05。结论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可以降低术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缩短术后创口恢复时间,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小红  许进明  周小玉 《江苏医药》2022,(12):1271-1274
目的 分析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抗体筛查阳性且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患者输注ABO及RhD同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DAT和抗体筛查阳性且无特异性同种抗体需要输血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6例)输注2 U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B组(20例)输注2 U洗涤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改善情况,观察红细胞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输血后24 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升高(P<0.01),但两组间上述指标升高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仿(P>0.05),且均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DAT和抗体筛查阳性且无特异性同种抗体需要输血的患者均可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但结合输血科库存情况及洗涤红细胞缺点,建议优先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差异。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64例,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756人次,同期住院非地贫病人1287例,输注悬浮红细胞1506人次,比较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洗涤红细胞或滤除白细胞红细胞输注FNHTR发生率为1.32‰,红细胞悬液输注FNHTR发生率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降低FNHTR发生率,为长期配血及以后骨髓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探讨洗涤红细胞制备方法,改进制备工艺,提高产品的制备效率和质量。采用全血和悬浮红细胞各20袋为原料,每袋为2个单位,分别用开放式和四联盐水袋两种方法制备,比较两种不同原料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结果。结果:以全血和悬浮红细胞为原料制备洗涤红细胞,血浆蛋白清除率和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开放式和四联盐水袋两种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制备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悬浮红细胞为原料,采用四联盐水袋制备为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进行免疫学检验的资料,从临床标本的采集以及保存等有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的标本因素和测定前的试剂准备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制定相关的措施。结果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试剂平衡时间、标本的质量、洗液的更换情况以及实验员的操作水平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试剂平衡时间、实验室的温度以及实验员的操作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检验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且控制好检验前阶段的质量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属于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贫血早产儿调节性T 淋巴细胞(Tregs)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输注) 和观察组(洗涤红细胞输注)各48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的比例。结果:输血后两组患儿的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以及输血后血细胞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Treg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对照组Tregs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输血后观察组Tregs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体质量增加缓慢、喂养困难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0.4%、22.9%、36.3% 和(32.14±6.2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39.6%、14.6%和(41.25±8.16)d (P<0.05)。输血后观察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血早产儿输注洗涤红细胞后对Tregs无显著影响,并且有利于早产儿贫血临床预后好转,因此符合输血指征的贫血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137Cs γ射线血液辐照机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辐照后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间质量的变化.方法 将悬浮红细胞分为未辐照组及辐照组,辐照组使用国产137Cs γ射线血液辐照机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25 Gy.分离辐照前后悬浮红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培养,观察辐照前后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检...  相似文献   

15.
特非那定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满足儿科抗过敏治疗的需要,建立特非那定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CMCNa作助悬剂,羟苯乙酯作防腐剂,单糖浆为矫味剂,按照制备口服混悬剂的一般方法制备特非那定口服混悬剂;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特非那定的含量。结果:制剂稳定,平均回收率99.1%,RSD为0.7%。结论:特非那定可以制成口服混悬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盛红彬  杨磊  华拯敏  原永芳 《中国药房》2010,(33):3124-3125
目的:制备庆麻肾松滴鼻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硫酸庆大霉素、盐酸麻黄碱等为主药,加入适量醋酸氢化可的松、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助悬剂制备滴鼻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所制备的滴鼻液为白色混悬液,检查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盐酸麻黄碱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390~1.560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30%)。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含量测定结果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机依赖患者采用Smart Care模式脱机及间歇性停机两种方法的脱机成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36例COPD呼吸机依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Smart Care模式脱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停机法脱机。比较两组1周内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1周内脱机成功率分别为66.7%和27.8%,血气分析次数分别为3.5±2.1和6.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性停机法相比,COPD呼吸机依赖患者采用Smart Care模式脱机的1周内脱机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FDA药品CGMP警告信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莹  胡敬峰 《中国药事》2017,31(9):969-975
目的:了解美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法规关注重点,把握FDA药品CGMP国际检查趋势,帮助我国企业在实施CGMP过程中进行借鉴和提高。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6年FDA对国外企业发布的145封药品CGMP警告信,重点解析2016年发布的43封警告信缺陷项,归纳警告信中经常发生的缺陷项目。结果与结论:2016年FDA对国外企业发布的药品CGMP警告信数量显著增加,印度和中国(大陆)企业成为检查重点。实验室控制、质量管理、厂房与设施设备三大系统是检查关注的焦点,数据可靠性问题突出。制剂与原料药生产企业在生产控制、实验室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提高农村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的慢性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仅根据慢性病管理要求进行监控;对试验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强化教育、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措施,在首次干预后1个季度及1年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通过药学干预,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结论:药学干预能明显提高农村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疾病控制效果,能显著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药学干预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是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长铁  袁旭娟  马勇 《江西医药》2011,46(3):217-219
目的探讨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空心椎的效果。方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查组;在同一兔中在L1-L7中随机各取3个椎体建立空心椎模型,分别植入CPC/MSCs复合材料为实验组、单纯CPC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内不加任何物质为阴性对照组。观察术后8周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力学测定各实验椎体、正常椎体对照组和未实验空心椎模型组的压缩强度值和刚度值。结果(1)术后8周组织学所见为实验组炎症细胞浸润少,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活跃到膜内化骨形成新骨明显,与周围骨结合良好,CPC逐渐吸收降解;阳性对照组炎症细胞浸润少,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到膜内化骨形成新骨样组织,与周围骨结合欠佳,CPC降解吸收慢;阴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到纤维结缔组织修复、血肿机化,及部分新生类骨质生成,血供丰富。(2)正常椎体对照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平均强度和刚度比较P〈0.01,而正常椎体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P〉0.05;阳性对照组与正常椎体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CPC/自体MSCs复合后有持久的骨诱导作用,加速骨的生长并能协同加快CPC的降解,使其与新骨形成后的生物力学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