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为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母体循环白细胞活化及全身炎症反应增强,PIH对子代新生儿早期血细胞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PIH对早产新生儿血细胞计数及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诊断的影响.方法 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PIH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选择分娩时间在同1个月内、胎龄相差1周内的非PIH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对照,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7 d内血细胞参数及EOS诊断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中临床诊断EOS者单纯因血细胞参数异常而达到EOS临床诊断标准的比例.结果 PIH组纳入早产儿104例,非PIH组早产儿104例.PIH组白细胞计数于入院时[(8.59±3.89)×109/L vs(11.60±4.97)×109/L]、出生后48 h[(8.08±3.22)×109/L vs(10.66±4.39)×109/L]及出生后7 d[(8.77±2.58)×109/L vs(11.55±4.89×109/L]均显著低于非PIH组(P均<0.05);同时,PIH组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201±60)×109/L vs(253±64)×109/L]、出生后48 h[(180±73)×109/L vs(257±81)×109/L]及出生后7 d[(222±92)×109/L vs(313±103)×109/L]也均较非PIH组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EOS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20.19%vs 23.08%,P=0.611),但在两组临床诊断EOS的患儿中,PIH组单纯因血细胞计数降低而达到EOS临床诊断标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IH组(12/21 vs 2/24,P<0.001).结论 PIH孕妇所分娩的早产新生儿出生后血细胞参数较非PIH组早产儿低,而血细胞低有可能导致早产儿EOS诊断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周柯  施乐  田琼 《医学争鸣》2007,28(11):983-986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rhBMP-2m)对γ射线辐射造血损伤小鼠的影响. 方法: 15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照射组、BMP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照射组和BMP治疗组均以60Co-γ射线7.5 Gy照射200 s,对照组不接受照射. 照射后,照射组和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BMP治疗组注射等量0.5 g/L rhBMP-2m生理盐水稀释液,各6 d. 照射后1, 3, 5, 7, 9, 11 d以尾静脉采血观察3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变化;照射后11 d观察照射组、BMP治疗组小鼠脾结节形成数变化. 结果: 3组间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外周血红细胞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外周血白细胞[如(0.32±0.11)×109 vs (4.05±1.18)×109, 7 d]、红细胞[如(6.73±1.68)×1012 vs (9.09±1.92)×1012, 7 d]、血小板计数[如(26.60±7.47)×109 vs (814.20±187.01)×109, 7 d]显著下降 (P<0.01);与照射组相比,BMP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如(1.61±0.31)×109 vs (0.32±0.11)×109, 7 d]、血小板计数[如(142.60±35.71)×1012 vs (26.60±7.47)×1012, 7 d]显著增高 (P<0.01),外周血红细胞数目虽然增高[如(7.38±2.22)×1012 vs (6.73±1.68)×1012, 7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治疗组小鼠脾结节形成数显著多于照射组(P<0.01). 结论: BMP可提高γ射线放射损伤小鼠各系的造血细胞数目及脾结节形成数,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监测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肺炎患者100例,将重症肺炎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0例作为轻症肺炎组,两组患者均在24h内进行降钙素原、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体温等指标测定。分析不同水平降钙素原的患者应用呼吸机情况、住院天数以及使用抗生素的天数。结果重症肺炎组治疗后降钙素原(18.9±24.8)ng/ml,C-反应蛋白(31.8±16.0)mg/L,显著高于轻症患者水平的(1.6±1.1)ng/ml和(10.0±10.0)mg/L。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3.3±7.9)%、白细胞计数(11.9±9.4)cell×109/L以及体温(37.4±2.6)℃;轻症肺炎组相应指标分别为(85.1±7.3)%、白细胞计数(12.8±5.4)cell×109/L以及体温(37.5±3.2)℃,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例数100%,住院时间(28.6±12.7)d,使用抗生素时间(28.6±12.7)d,且随着PCT水平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临床监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61例、结核性脑膜炎66例、病毒性脑膜炎67例。患者均于入院时实施脑脊液检查,分析三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1±4.0)×109/L、(7.2±1.3)×109/L和(6.1±2.1)×109/L。三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2,P<0.05)。三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Ig G、Ig M及葡萄糖、乳酸脱氢酶、乳酸、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综合分析脑脊液多指标检查结果,对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高胆红素对白细胞计数及其细胞分类的影响.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分别用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法做白细胞计数,同时涂片镜检,并用血液生化仪测定其胆红素含量.结果:对照组胆红素(9.27±4.05)μmol/L,慢性重型肝炎组胆红素(512.57±104.3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细胞计数:①对照组:仪器法(6.03±3.95)×109/L,手工法(6.12±4.95)×109/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重型肝炎组中有27例患者仪器法(15.08±12.01)×109/L,手工法(6.58±4.01)×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慢性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其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及分类出现改变,原因可能是采用仪器法检测对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发生改变而使白细胞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细胞膜不能被溶解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精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将12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黄精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灌胃相应药物10天,测定小鼠白细胞计数,并计算脾脏系数。结果实验第10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计数[(4.49±0.63)×109/L比(6.33±0.55)×109/L]和脾脏系数[(2.76±0.13)mg/g比(4.73±0.06)mg/g]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精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10.54±0.89)×109/L、(6.19±0.18)×109/L]和脾脏系数[(4.08±0.29)mg/g、(3.08±0.11)mg/g]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精粗提液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和脾脏系数下降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极重度ITP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10×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72例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大剂量冲击组:静脉免疫球蛋白1g/kg.d静脉输入,连用2d;中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小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2g/kg.d,连用5d,3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滴入,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每日早晚各监测PLT一次,连续5d后改每日1次。结果大剂量冲击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LT升高到≥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5.6±3.5)h,(60.5±4.8)h,(97.4±5.1)h,PLT升高到≥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2.8±0.6)d,(5.9±0.4)d,(7.3±0.9)d,PLT达峰时间分别为(4.2±0.3)d,(7.1±0.5)d(9.8±0.7)d,PLT升高峰值分别为(308±83)×109/L,(281±81)×109/L(27±98)×109/L。结论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极重度ITP较中小剂量联合地塞松治疗...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60-46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等相关临床指标与肺部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成了感染组和对照组各64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结果:感染组PCT浓度(3.67±1.6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03±0.01)ng/ml,感染组PA浓度(164.34±45.45)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28.34±65.93)mg/L,感染组WBC、NeuC、LyC、CRP和NLR分别为(8.88±3.21)×109/L、(6.83±1.24)×109/L、(3.46±0.45)×109/L、(47.65±6.54)mg/L和(4.99±1.2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03)×109/L、(3.12±0.34)×109/L、(1.44±0.21)×109/L、(3.45±1.11)mg/L和(1.89±0.6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等相关临床指标的监测,对于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和顺铂(FP)联合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F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时间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分别为(72.2±4.1)分、(72.4±4.4)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3±1.9)×109/L、(6.1±2.2)×109/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分别升高至(85.3±5.0)分、(79.3±5.2)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减少至(5.0±1.6)×109/L、(3.1±1.3)×109/L,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与KPS评分,抑制白细胞减少,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兔甲状腺毒症时血粒细胞分布的变化,了解甲状腺毒症时粒细胞减少与边缘池粒细胞聚集是否有关.方法 45只健康家兔分为肾上腺素组、标记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肾上腺素组及标记组饲喂左甲状腺素钠(L-T4)300 μg·kg-1·d-1,共14 d,用L-T4前后测心电图、静脉血游离T3(FT3)、游离T4(FT4)、白细胞及粒细胞数,肾上腺素组第14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07mg/kg,20 min后再次纪录粒细胞数变化.标记组及对照组第14天静脉注射131Ⅰ标记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后6 h分别测定心、肝、脾、肌肉组织放射性计数(CPM)与血CPM比值.结果 肾上腺素组及标记组14 d后心率明显加快;FT3、FT4上升[用L-T4前FT3(5.58±1.05)pmol/L、FT4(9.20±1.50)pmol/L,用L-T4 14 d后FT3(9.79±1.94)pmol/L、FT4(11.29±2.09)pmol/L];静脉血白细胞及粒细胞计数显著减少用L-T4前白细胞(10.75±1.91)×109/L、粒细胞数(5.26±1.19)×109/L,用L-T4 d后白细胞(7.37±2.90)×109/L、粒细胞数(2.91±1.48)×109/L,肾上腺素组注射肾上腺素后粒细胞动员进入了循环血流,13/15兔粒细胞数上升;其中7只上升到注射肾上腺素前的2~4.8倍.标记组心、肝、脾、肌肉各组织与血CPM/g比值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兔实验性甲状腺毒症时循环粒细胞减少、分布异常,存在边缘池粒细胞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4例。A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加入到灭菌0.9%Na Cl注射液1 m L,皮下注射1.5 mg/次;B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皮下注射15 000 U/次,每日1次;C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法同B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用法同A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肝肾指标,分析三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治疗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C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118.9±13.4)×109/L比(89.1±10.3)×109/L,(101.2±16.2)×109/L],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恢复时间短于A组和B组[(13.95±1.41)d比(20.38±1.62)d,(17.60±1.54)d],B组短于A组(P<0.05)。C组ICU住院时间、持续用药时间短于A组和B组[(11.53±1.27)d比(15.02±0.94)d,(13.68±1.59)d;(7.16±0.53)d比(10.34±1.05)d,(8.92±0.87)d],B组短于A组(P<0.05);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少于A组和B组[(136±41)m L比(294±76)m L,(223±54)m L;(1.12±0.47)U比(2.76±0.51)U,(1.98±0.32)U;(0.83±0.21)U比(2.14±0.67)U,(1.46±0.40)U],B组少于A组(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100.0%比75.0%,90.9%),B组高于A组(P<0.05)。A、B、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4%(6/44)比11.36%(5/44)比15.91%(7/44),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均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小症的有效药物,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三组重症手足口病共178例,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71例(A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预组45例(B组),对照组62例(C组),分析三组用药后病情转归、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ONO)计数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和C组分别有3、4例出现肌力障碍,C组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B组无肌力障碍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A、B组发热时间[(3.31±1.64)、(3.20±1.84)d]均短于C组[(4.35±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疹持续时间[(5.33±1.21)d]短于C组[(6.18±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外周血WBC、N、L计数[(9.06±2.30)×109/L、(3.13±1.24)×109/L、(4.99±2.08)×109/L]均高于C组[(7.20±2.04)×109/L、(2.59±0.98)×109/L、(3.82±1.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ONO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组之间外周血WBC、N、L、MONO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比甲基强的松龙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赵春泉 《当代医学》2016,(12):65-66
目的 对腹股沟嵌顿疝一期无张力修补术中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86例腹股沟顿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的早期切口感染率及术后白细胞及中粒性计数.结果 对照组的白细胞与中粒性细胞计数分别为(7.5±0.4)×109/L、(7.6±0.6)×109/L,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为(5.5±0.3)×109/L、中粒性细胞计数为(5.6±0.4)×109/L;研究组的切口红肿率及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98%、2.33%,对照组的切口红肿率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5%、9.30%.2组的术后切口红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及中粒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高危人群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管未出现坏死情况时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不使用抗生素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Yang P  Chen Z  Jiang J  Zhang YY  Zhou H  Wu Q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9-1742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 d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20%)、支架放置术前锁骨下动脉病变程度、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χ2检验及独市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服用、术前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χ2检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08 × 109/L)组(45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08×109/L)组(109例)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15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1%(148/154),3年通畅率为88.5%(69/78).不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8(P=0.005,95%CI/为1.688~20.057)及5.253(P=0.014,95%CI为1.391~19.838)].术前白细胞计数增多也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35(P<0.01,95%CI为1.781~5.519)];15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39例通畅患者(t=-5.008,P<0.01),分别为(8.15±1.59)×109/L(5.25×109/L~10.75×109/L)及(6.01±1.36)×109/L(4.07×109/L~8.11×109/L),同时前者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率及支架残余狭窄发牛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02及P=0.025).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1.1%(32/45)及98.2%(107/109)(P<0.01).结论 坚持抗血小板药的服用、降低支架放置术后的残余狭窄是提高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要素;同时不能忽视术前白细胞的增多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文静  赵秀英  郭鸿雁  万极硕 《北京医学》2012,34(12):1060-1062
目的 评价Sysmex XT-4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RET通道)在腹水细胞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ysmex XT-4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和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分别计数100份良性病变腹水标本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 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腹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较好(r> 0.900,P=0.000).2种方法的白细胞、单个核细胞绝对值、多个核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3±5.527)×109/L vs.(0.858±2.740)×109/L,(0.430±1.172)×109/L vs.(0.343±0.832)×109/L,(0.969±5.011)×109/L vs.(0.515±2.371)×109/L;P均>0.05].仪器法的批内精密度高于手工法;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单个核细胞计数仪器携带污染率均较低(0.037%、0.000%、0.161%、0.070%),多个核细胞仪器携带污染率为5.633%.结论 Sysmex XT-4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可以常规应用于腹水标本计数.  相似文献   

16.
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作用 (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维柏  王健  李建生 《北京医学》2005,27(9):552-554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对2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予金龙胶囊,分为小剂量组(15例,每日9个胶囊)和大剂量组(5例,每日12个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病毒载量除3例减少>0.5 log,8例上升>0.5 log以外,其余均<±0.5 log,无明显变化;CD4细胞计数:治疗后80%小剂量组的CD4细胞计数自(0.1864±0.1109)×109/L升至(0.3007±0.1646)×109/L,平均升高(0.1143±0.1547)×10/9L;大剂量组自(0.2572±0.1276)×109/L降为(0.2424±0.1613)×109/L,平均下降(0.1480±0.1204)×109/L.结论金龙胶囊可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明显的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华  丁睿  张智贤 《中外医疗》2013,(28):31-3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方法收集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32例,分为2组,A组为咳脓痰的患者(18例),B组为无咳脓痰的患者(14例)。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降钙素原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在伴有咳脓痰的患者,血PCT(3.46±0.98μg/L)及WBC(11.5×109±2.81×109/L)显著高于无咳脓痰的患者(PCT,1.48±0.72μg/L,P<0.01;WBC,5.23×109±0.96×109/L,P<0.01)及正常对照(PCT,0.71±0.22μg/L,P<0.01;WBC,5.01×109±0.79×109/L,P<0.01);在无咳脓痰的患者,血PC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WBC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伴咳脓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血PCT显著升高,提示PCT可作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科感染疾病中采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感染疾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进行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75.81%)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水平[(115.62±28.91)×109/L, (16.37±4.12)mg/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23.48±5.87)×109/L,(6.24±1.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者共28例,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得出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合用对冠心病患者三项血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用西药和西药加中药丹参、黄芪治疗冠心病患者时,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CRP)、周围炎症细胞、血尿酸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观察中药丹参、黄芪是否具有抗血管性炎症、保护心肌缺血及降低血尿酸作用.方法:冠心病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应用西药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治疗组加中药丹参、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10~14天.对照组59例单用上述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CRP、周围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尿酸(URCA)值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于用药10~14天后进行复查.结果:治疗组CRP由16.10±0.17mg/L降至3.38±0.11mg/L(P<0.01),WBC由(8.37±0.33)×109/L变化为(8.51±0.11)×l09/L,NEUT由(7.83±0.09)×109/L降至(3.84±0.06)×109/L(P<0.01),LYMPH由(1.88±0.21)×l09/L变化为(1.82±0.07)×109/L,MONO由(0.86±0.05)×109/L降至(0.24±0.03)×109/L(P<0.01),URCA由324±l22mmol/L降至285±138mmol/L(P<0.05),症状缓解率92.53%.对照组CRP由18.33±0.24mg/L降至5.34±0.18mg/L(P<0.01),WBC由(7.85±0.25)×109/L变化为(7.38±0.11)×109/L,NEUT由(5.02±0.21)×109/L降至(2.85±0.11)×109/L(P<0.01),LYMPH由(2.1±0.14)×109/L变化为(1.87±0.05)×109/L,MONO由(0.77±0.06)×109/L降至(0.48±0.03)×109/L(P<0.01),URCA由428±185mmol/L降至333±133mmol/L,症状缓解率71%.结论:单纯西药和西药加中药治疗冠心病均使CRP、NEUT、MONO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证明两者均有对抗血管性炎症的作用,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加用丹参、黄芪更有益处.丹参、黄芪还可能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我院院内制剂扶正颗粒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50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组患者予以扶正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周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3.72±0.31)×109/L,(2.55±0.62)×109/L,治疗组分别为(4.33±0.39)×109/L,(3.36±0.43)×109/L,两组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增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药物安全可靠,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