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内异囊肿)术后复发83例,并与西药治疗的72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加保留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丹那唑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CA125、EMAb、CD3、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后2组比较,CA125、CD3、CD4、CD8、CD4/CD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b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中药周期加灌肠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拉瑞林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天津市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并于术后第1次月经的第一天给予注射用阿拉瑞林150μg/d,肌肉注射,连续5d,每4周为1个周期,连续6个周期。以同期单纯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的OEC患者50例为对照。通过查阅病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时间、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复发时间(24.69±3.69)个月,对照组为(18.65±1.25)个月,两组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累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拉瑞林能够提高OEC患者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延长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崇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275-3278,33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中药当归山甲桂枝方结合西药丹那唑)配伍中药液灌肠)和对照组(予当归山甲桂枝方结合西药丹那唑口服)各25例,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体征和缩小囊肿的大小及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缩小囊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8%。治疗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小囊肿及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且具有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王雪  王建芬  陈文俊 《新中医》2019,51(6):220-223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方联合保留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治疗,观察组予补肾逐瘀方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血清癌抗原125 (CA125)水平和中医证候疗效,统计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的妊娠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FSH、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AM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SH、E2水平低于对照组,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妊娠率为38.10%,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P 0.05)。结论:补肾逐瘀方联合保留灌肠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A125水平,减少卵巢储备功能的损伤,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瘀消症散结法—莪棱胶囊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观察莪棱胶囊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术后复发的防治作用,及其对CD3、CD4、CD8、EMAb、CA125的作用机理。收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保守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应用莪棱胶囊治疗3个月,6粒/次,每日3次。西药对照组术前不用药,行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丹那唑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中CD3、CD4、CD8、EMAb、CA125含量。结果:两组间术后复发病例比较,经卡方检验,术后3、6、9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本组研究中手术后第12个月,中药治疗组在防治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方面疗效优于丹那唑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连续应用中药莪棱胶囊具有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消癥散结法—莪棱胶囊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A)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对机体血瘀状态及内分泌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保守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应用莪棱胶囊治疗3个月,6粒/次,3次/d;西药对照组术前不用药,行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丹那唑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中雌二醇(E2)、乳激素(P)、泌乳素(PRL);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结果]两组间术后3、6、9个月复发病例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本组研究中手术后第12个月,中药治疗组在防治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方面疗效优于丹那唑西药对照组;两组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中药治疗组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连续应用中药莪棱胶囊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血瘀状态及内分泌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73.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复发率为10.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疗效可靠,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对照1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对照2组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5.0%及对照2组的5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囊肿大小、血清CA125水平及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118例中,痊愈32例,显效26例,有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1.3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8.55±2.15)分、(1.9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囊肿最大直径分别为(3.70±1.31)cm、(2.31±1.8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37.75±34.82)、(28.3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个月内复发率为12.96%。结论益气活血方能缓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卵巢囊肿,下调血清CA125,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通脉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痰瘀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且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痰瘀痹阻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三七通脉方,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降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序列疗法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4 0例有反复流产史的患者 ,检测其抗磷脂抗体、TORCH全套及夫妇染色体 ,并分别于孕前、早孕期及中孕期给予叶酸、维生素E、六味地黄丸、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以载丸”中药、硫酸舒喘灵及硫酸镁保胎治疗。结果  34例妊娠获得成功 ,6例仍然流产 ,有效率为 85 % ,新生儿无畸形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序列疗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及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疗程间间隔2日.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月采用鼻炎症状记分标准表、鼻症状总分表(TNSS)及伴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2 8例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治疗方法 ,予以休息、极化液应用、营养心肌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配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中药。 4周判定疗效 ,观察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心功能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3.9% ,高于对照组的 71% ,心电图、心功能及心肌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运用中药配伍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个体化治疗使中西医的治疗观念有了交融,为了让西医同道能更好地接受中医的治疗观念,同时也为中医指导下更有利于开展西医的个体化治疗,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个体化治疗内涵的确定及疗效评价的建立和完善,将推动中医药规范化研究进程,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酒肝消方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酒肝消方.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连蛋白(LN)]及影像学(B超、CT)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LT、AST、γ-GT及P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B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远场回声衰减、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肿大、血流信号减少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肿大2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场回声衰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CT肝与脾比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轻度、中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PCⅢ及LN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酒肝消方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杨春平  朱锦腾  郑献敏 《河北中医》2010,32(9):1359-13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护肠汤胃管注入进行治疗,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体温下降到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体温下降到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64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治疗.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1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设计中医证候调查问卷.比较2组治疗方案对中医症状改善的作用.结果:2组病例治疗前基线资料经一致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8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愈显率和无效率分别为44.55%,55.45%,对照组则分别为20.00%,80.00%,经卡方检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候治愈率和显效率优于纯西医治疗组(P<0.05),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对不同访视点2组病例中医症状进行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对于但热不寒、头痛2种症状的治疗缓解率中西医结合组优于纯西医组(P=0.022).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尤其对于缓解发热(但热不寒)和头痛2个主要症状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继发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的患者59例,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血压及血糖,改善贫血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予以中药肾衰方口服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对照组予中药汤剂肾衰方治疗。观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年内,对照组Ca、eGFR等指标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eGFR较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以上,对照组eGFR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eGFR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口服中药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在早期维持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长期口服中药治疗可维持各项指标稳定,联合骨化三醇胶丸还可一定程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