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有效方法,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图像融合、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建立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治疗流程,完成术前规划并制备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实施,实现肿瘤的精确切除及假体安装.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采用该流程治疗3例髋臼恶性肿瘤患者,软骨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均累及骨盆Ⅱ+Ⅲ区.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获得精确的肿瘤切除与髋臼重建.1例患者术后因搬动失误发生髋关节脱位,予以闭合复位;该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未见感染、假体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MSTS评分为18~26分.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要求,肿瘤切除彻底、髋臼重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是外科治疗恶性髋臼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过程中髋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3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在髋臼周围做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片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吸收现象,植骨块对髋臼的平均覆盖率为35%,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0.6分,术后平均90.3分,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暂无二期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植骨重建在节段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髋臼植骨重建在节段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2 0 0 0年 ,采用自体骨移植重建髋臼治疗髋臼节段型缺损的 THA 39例 ,男 2 5例 ,女 14例。年龄 34~ 6 2岁 ,平均 4 5 .2岁。缺损为髋臼发育不良 2 1例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脱位 14例 ,髋臼骨折骨关节炎 4例。将切除股骨头或髂骨按缺损情况制成楔形置入缺损处 ,采用骨水泥 (12例 )或非骨水泥 (2 7例 )假体。术前Harris评分 18~ 5 0分 ,平均 38.1分。 结果  2 4髋获随访 2~ 10年 (平均 6 .7年 )。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 2 .4 cm。植骨愈合良好 ,随访中未见假体松动。术后 1年和最后随访时平均 Harris评分分别为 92 .1和 86 .3分 ,与术前 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术后 1年和最后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 91.7%和 83.3%。 结论 采用自体骨重建存在节段型缺损的髋臼 ,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用自体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26例29髋,自体股骨头植骨23髋、自体髂骨取骨6髋。骨缺损以打磨的髋臼假体骨床半球面积计算,骨缺损最大者有1602mm2,最小390mm2,平均每例缺损874mm2。全部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2~3枚螺钉固定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骨和假体间骨长入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随访6个月~8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1.7)年,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52.2±16.7)分提高到(86.7±6.2)分(P〈0.05)。所有病例髋臼假体稳定、周围无放射透亮影,假体髋臼骨面均有骨长入,移植骨愈合。X线片显示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为5.1个月。本组尚无术后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骨进行结构性植骨或混合少量异体骨重建髋臼顶、前和后侧壁缺损(AAOS)髋臼缺损中Ⅱ、Ⅲ型缺损),经过近中期随访,移植骨全部愈合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结合打压植骨治疗髋臼内陷症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髋臼内陷症行全髋关节置换,辅以非结构性打压植骨修复髋臼内侧壁缺损.手术前后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术前髋关节评分平均为(40.5±7.8)分,术后为(88.9±8.1)分.所有髋臼侧移植骨生长良好,术后CT提示移植骨与内陷髋臼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或同种异体股骨头打压植骨填充髋臼结合多孔生物型髋臼假体治疗髋臼内陷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 以因严重髋臼骨缺损、需要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自体同侧髂骨修复髋臼骨缺损,并以金属网杯重建髋臼.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至少随访1年观察术后各时点的临床表现、髋关节Harris评分和X线片特征.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及假体松动和移植失败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3±0.1)年,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各时间点的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假体股骨头中心水平和垂直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0.96,P>0.05).未出现髋臼侧假体松动的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0.5±6.5)分、(65.2±5.0)分、(91.0±3.7)分,相邻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61,t12=7.90,P<0.01). 结论 自体骨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杯重建髋臼缺损可能是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一种较好方法,术后患者骨缺损修复和固定效果确切,功能恢复满意,对全髋关节翻修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周围肿瘤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 选取1例左侧骨盆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男,55岁,二次术前行CT和MRI检查,利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判断髋臼周围肿瘤侵袭范围,确定外科边缘及截骨平面,根据截骨后骨盆缺损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设计并定制个体化髋臼假体.术前将CT数据、标记的截骨范围及假体安装参数导入导航系统中进行规划,术中在导航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并验证切除边界的准确性,继而在导航辅助下完成个体化定制假体的精确安装,验证假体的匹配程度.切除标本后送病理学检查,测量患肢长度变化,并参照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 93)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 结果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指导复杂区域肿瘤安全边界的确定.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准切除和重建的要求,切除边缘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无肿瘤存在,导航验证及影像学证实假体安装准确,假体与截骨界面完美匹配,髋臼位置和角度理想.术后6个月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螺钉无断裂,肿瘤无复发、转移,无感染,MSTS93评分为16分.结论 综合利用计算机导航、图像融合、逆向工程、CAD/CAM可有效实现髋臼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实现手术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THR)重建髋臼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9月-2001年6月,对在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1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6岁(31—66岁)。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I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评价术后临床转归和植骨块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7—2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由43.6分(32—57分)增加至术后的72.8分(55—96分)。放射学显示植骨块均与骨盆愈合。2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骨吸收。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学透亮线存在。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存在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的CDH患者,根据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程度选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12髋)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7~75岁,平均54.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髋关节疼痛伴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1.08±7.90)分。双下肢不等长0.53~4.28 cm,平均2.47 cm。THA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松质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其中4例同时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矫形。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年,平均3.0年。X线片复查示,自体股骨头与髋臼骨床均于术后6个月~1年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髋臼假体位置良好,假体周围未见透亮线,植骨块未发生骨吸收及塌陷。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步态正常。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0±2.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3,P=0.003)。双下肢不等长0~1.81 cm,平均0.76 cm。结论对于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臼顶存在骨缺损患者,THA术中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能最大程度恢复骨量,获得良好髋臼假体稳定及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Qian WW  Weng XS  Lin J  Jin J  Zhai JL  Li H  Bian Y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74-1082
目的 观察髋臼加强杯在髋臼翻修手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在翻修术中存在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植骨与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固定假体.手术前、后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学评估.术前骨缺损分类按Paprosky分型:ⅡB型2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5.2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9~71个月);术后第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0.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6分.术后假体无松动或断裂.有1例患者翻修术后6个月于髋臼Delee&Chamley Ⅲ区出现轻度放射线透亮带,但继续随访未进展.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 采用髋臼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结构稳定性,中短期随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背景:累及髋臼的恶性肿瘤由于位置较深,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因而切除困难。切除后如何恢复骨盆连续性和髋臼功能的方法仍需完善。目的:探讨累及髋关节恶性肿瘤切除和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22例累及髋臼的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和重建,分析患者的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并发症,并利用MST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84.3个月,平均37.0个月。15例无病生存,5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2例带瘤生存。7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31.82%,术后复发间期为3.0~41.2个月,平均17.1个月。4例患者发生肿瘤肺转移,术后转移间期为5.8~38.1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6个月的MSTS功能评分为32.5%~83.7%,平均68.6%。结论:对累及髋臼的恶性骨肿瘤进行广泛性切除并根据骨缺损的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组配式假体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中髋臼意外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13髋全髋置换术中出现的髋臼假体床骨质不足、缺损,利用截除的股骨头自体植骨进行修补或重建,对髋臼顶被锉穿盆腔出血,采用填塞止血并用股骨头松质骨骨泥填塞后重建。结果 随访6个月~3年,通过临床和放射学评定,优良率达84.62%,无髋臼假体松动及移位。结论 利用自体股骨头移植修复、重建置换术中出现意外的髋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质缺损的处理和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4个月,平均61.6个月。1例术后出现脱位,2例术后出现骨溶解并伴患髋疼痛。7例术后随访的X线片上出现髋臼的骨溶解,但髋臼假体无松动表现,患髋无疼痛,患髋功能不受影响。至末次随访为止,25例髋(89%)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8分(14~5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5.2分(46~99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植骨的方式和翻修假体的选择还需结合术中对骨缺损的评价。髋臼假体表面被自体骨覆盖超过50%,可考虑行植骨加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自体骨覆盖不足50%,宜行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如骨缺损面积较大,可行加强环等翻修。从随访中可见,颗粒骨打压植骨是治疗髋臼骨缺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属钛网联合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介绍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的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23例患者,髋臼缺损分型(AAOS分类)Ⅱ型9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38分(Harris评分),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平均随访3.9年,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9分,无1例需再次翻修,有3例患者在X线片上出现透亮带。结论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时,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16.
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术中髋臼的重建方法。方法对24例32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21髋行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移植重建髋臼,11髋单纯行髋臼加深重建髋臼。术后以Harris评分、放射学改变、步态、肢体长度、Trendelenburg征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2分恢复到术后平均86.4分,X线片显示,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移植重建髋臼病例所有移植骨块均愈合良好。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5mm(37~69 mm)。29髋疼痛消失,3髋术后有轻微疼痛。1例术后Trendelenburg征持续阳性。结论根据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髋臼重建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对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恺哲  冯建民  何川  刘志宏  王毅  杨庆铭 《骨科》2018,9(5):354-358
目的 评估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填充技术重建髋臼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16例(16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合并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技术治疗的DDH病人,女13例,男3例;手术时病人年龄为37~72岁,平均51.0岁;Crowe Ⅲ型DDH 14例,Ⅳ型2例;均为单侧手术,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所有髋关节置换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收集记录其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通过双侧髋关节正位(或骨盆正位)、患侧髋关节侧位X线片,以判断人工假体位置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16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18.0~74.4个月,平均40.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8~58分,平均为41.8分;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无需辅助行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4~96分,平均为89.6分。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显示植骨块愈合迹象,假体位置良好,无移位或周围透亮线出现,也无螺钉断裂情况出现。1例病人外伤后同侧耻骨支、坐骨支骨折,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填充技术对DDH病人行髋臼侧重建,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能为将来可能的髋关节翻修提供更多的骨量储备。  相似文献   

18.
Wu LD  Xiong Y  Yan SG  Yang QS  He RX  Wang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6-1009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女性18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50岁,采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侧。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所有病例由于髋臼缺损而需要行自体股骨头植骨。平均植骨块覆盖的臼杯比例为31%(10%~45%)。8髋植骨块覆盖小于25%,13髋位于25%-50%之间。平均随访时间4.7年(1.5—8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愈合。无植骨块塌陷和髋假体松动。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增加到89分。术前除1例双髋发育不良外,下肢不等长均超过2cm,术后只有2例仍有双下肢不等长超过1cm。3髋的植骨块外侧非支撑臼杯部分出现轻微的骨吸收。3髋发现有BrookerⅠ度异位骨化,1髋Ⅱ度异位骨化。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结果。该方法在植骨块支撑臼杯不超过50%的情况下,髋臼固定可靠,可保留髋臼的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以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技术要点,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5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上移重建骨盆环连续性、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髋关节,男3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软骨肉瘤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3例肿瘤累及骨盆Ⅰ+Ⅱ区,2例累及Ⅱ+Ⅲ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评价肿瘤学预后。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其余3例无瘤生存。主要并发症包括肿瘤局部复发、假体松动、植骨不愈合、浅表感染、坐骨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生植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可扶拐行走。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术后26个月行翻修手术。1例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改行截肢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未进一步处理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11~25分,平均19.2分。结论 同侧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重建骨盆连续性的方法,既适用于骨盆Ⅱ+Ⅲ区缺损,也适用于骨盆Ⅰ+Ⅱ区缺损。但此术式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近期效果与骨盆假体类似,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I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