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2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因子分析.结果 ①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女性居多,年龄在40~49岁和50~59岁者居多,病程分布以1~5年比例最高.②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情志因素及既往患有肝胆疾病有一定的关系.③有寒热错杂并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胃气滞、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气郁痰阻共7个证候因子.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胆,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为虚实夹杂,虚证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实证为肝失疏泄、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或邪热湿浊、蕴阻中焦、胃腑滞满、胃挟胆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并根据胃镜下表现,按1~3度分类,观察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胃镜微观辨证中,主要集中以肝胃不和和胃肠郁热为主,其中肝胃不和以I度损伤为主,胃肠郁热以III度比例高;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下微观辨证有高度融合性。结论中医辨证和胃镜下黏膜表现有高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左金丸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此病,标本兼顾,疗效肯定,且复发率低。1病因病机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胆邪逆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肝气郁滞,胆火逆胃,胆胃不和,胆汁上溢;恣饮热酒,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现状.方法 检索1989~2013年间与中医证型相关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文献,对涉及的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规范名称后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中医文献119篇,涉及中医证型82种,出现总频次460次;进行名称规范后,中医证型减至44种,其中出现频率≥2%的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寒热错杂证等8种,出现总频次383次,共占比83.26%.结论 现有中医文献涉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混乱繁多,经规范名称后统计发现肝胃不和证等上述8种中医证型主要地代表了其目前证型分布.  相似文献   

5.
赵玉珍 《北京中医药》2007,26(3):169-171
笔者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用自拟柴连瓜蒌汤治疗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与西药吗丁啉、甲氢咪呱治疗30例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玉珍 《北京中医》2007,26(3):169-171
笔者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用自拟柴连瓜蒌汤治疗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与西药吗丁啉、甲氢咪呱治疗30例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陷胸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茶山医院经胃镜检查检出的患有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小陷胸汤与四逆散联合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原因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陷胸汤与四逆散联合方案对患有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胃病之一,临床上以肝气犯胃型多见,杨国红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肝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接受中医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82.61%(38/46)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65%(44/46)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相关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3.04%(6/4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17%(1/4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医治疗,能够较好改善症状,创伤小、安全性高,用药不良反应大大减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是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002-2004年,笔者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经方大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思路与临证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整理李发枝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医论,总结李发枝教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药运用的临证经验。结果李发枝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胃郁热、胆气反胃、胃气失和,运用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模式,重视方证辨证,运用经方大柴胡汤为主进行治疗。结论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分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97例,有效率为93.81%.临床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寒热互结、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六型,其有效率分别为96.77%、100%、93.75%、90.00%、87.50%、85.71%.在治疗中注意因人而异,分型辨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饮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疏肝和胃饮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西医症状及胃镜下胆汁反流、胃黏膜相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西医症状、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和胃饮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胆汁反流量,修复胃黏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通过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析,观察胆汁反流与Hp感染;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胆汁反流与Hp感染呈负相关;青年人群证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中年人群证型以湿热中阻为主,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辨证分成3组各30例,治疗1组(中气不足型)、治疗2组(胆胃郁热型)、治疗3组(肝气犯胃型)分别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另取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合莫沙比利胶囊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3%,治疗2组为96.7%,治疗3组为93.3%,均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3组治疗组治疗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一贯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梅 《河北中医》2006,28(7):533-533
2001-08~2003-10,笔者采用一贯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胃镜下可见随胃窦蠕动波有较多胆汁反流至胃内,胃体内有较多胆汁附着,胃液呈黄色,胃黏膜充血、水肿或花斑样改变或糜烂充血[1]。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胃阴亏虚型[2]。证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反流阳性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27例反流阳性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行24h食管pH值监测和胃镜检查,并分析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和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 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痰气郁阻型.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肝胃不和、中虚气逆、痰气郁阻型.神经症评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证型与某些酸反流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将232例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分为四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痰气交阻型。其中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占大多数(90.5%)。同时将232例中医辨证分型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肝胃不和型和肝胃郁热型以Ⅰ级、Ⅱ级多见。脾胃虚寒型以Ⅲ级多见,痰气交阻型以Ⅳ级多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柴胡舒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由于肝气犯胃所致,病理演变过程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肝胃不和;气郁化火,肝胃郁热,郁久化热伤及胃阴。笔者用柴胡舒肝散治疗不典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介绍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气犯胃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肝气犯胃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舒降汤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对照组为8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气犯胃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