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兰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从肝、脾、肾论治,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减,肝郁肾虚四逆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有斑必有瘀,张师以经典方为主,随证加减补血活血之品,临床疗效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近20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甲状腺结节的证型分布及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集200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已发表的与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以实证居多,占80%,排名前5的依次为痰瘀互结证、气郁痰阻证、气滞痰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其中,痰瘀互结证病例占比最高,为24.46%。涉及脏腑频次排序前3位依次为肝、脾、肾,后期补充检索验证临床用药与辨证结果亦契合。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以实证居多,主要为痰瘀互结证、气郁痰阻证、气滞痰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涉及主要脏腑依次为肝、脾、肾,常见的有疏肝理气类、健脾化痰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包括夏枯草、浙贝母、柴胡、陈皮、莪术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气升降相因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及治则进行分析。中气升降失调则精、气、血、津液转化及运输紊乱,致气滞、痰湿、瘀血阻于颈前,形成甲状腺结节。结合"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特点,中气升降失调贯穿于本病发展的始终,无论是肝、脾、肾、心、肺等脏腑的病变,还是病理产物的产生,皆与中气升降失调有关。故其临床治疗大法当为"补益中土、健运中气、左升右降"。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结节是临床高发内分泌疾病[1],由于现代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费爱华主任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第五批全国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安徽省针灸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对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费主任认为甲状腺结节是由肝气郁滞、脾伤津停、血积成瘀导致气滞、痰浊、瘀血互相结聚发展而来,费主任在临床上常以汤药治于内,平衡脏腑阴阳、虚实,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结节疾病在更年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临床治疗存在易复发、西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整体症状、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文章总结了吴辉副教授治疗更年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的临证经验,他在临床辨治上结合更年期女性的体质及生理特点,采用疏肝理气、补益脾肾、养心安神之法,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桥本氏病为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张兰教授运用中西结合的独特优势对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及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张兰教授治疗桥本氏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本病发病多与体质、情志、水土、饮食等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其中气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三者结于颈前为主要病机,在治疗上遵循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补养阴阳相结合,对该病进行分期论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临床常见病,现多认为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廖世煌教授认为,甲减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变脏腑主要在肾、脾、肝,可见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阴两虚、脾虚失健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疾病,女性患者居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多由健康体检发现。根据其所处病位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瘿瘤"的范畴。甲状腺结节临床大多病先起于肝,基本病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为气郁、痰凝、血瘀互结于颈前甲状腺部位,治疗应在分清主次,治病求本的基础上肝、脾、肾三脏同调,扶正祛邪、行气活血、散结消瘿。此外还应注重消除致病因素,畅情志,适饮食,起居有节,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良性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张兰教授认为气、痰、瘀互结颈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临床中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指导核心,治法以疏肝理气,健脾祛痰、活血消瘿为基础,结合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与甲状腺超声结果,运用逍遥散、二陈汤等经方并结合患者兼证以辨证加减,临床上常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40-43
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王旭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气滞、痰凝、血瘀搏结颈前;病位主要在肝脾两脏,与心肾胃相关;病理因素为气滞、痰凝、血瘀,且多兼夹虚证。临床辨证多结合辨病位、辨体质、辨病理因素、辨结节性质等全面考虑,并采用“复法复方”的治疗模式,施以调气三法、化痰五法、祛瘀三法和补虚四法综合论治。临证时重视权衡标本、三因制宜及生活调摄,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笔者基于“木郁达之”理论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及风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并提出“木郁”是对五行属木之脏腑结构及功能运行失衡、阻滞的概括,“达之”则是通过“宣吐”“升降”“疏泄”使肝脏等相关脏腑结构及功能相适的方法总称。据此笔者提出“木郁”是甲状腺结节发生发展的病机总括,肝脏的功能之郁及结构之郁是甲状腺结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风药可开透微观结构、调复功能状态,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临证治疗时可适当配伍。  相似文献   

12.
<正>叶昭素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年,教学25年,擅长诊治各种肝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肾病及疑难杂症。其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甲状腺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上行之有效,深得患者的信赖。笔者有幸跟随叶老师学习,收获良多,现将其治疗甲状腺结节常用对药分述如下,以供读者临床参考。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属于"瘿瘤"、"瘰疬"范畴,发病多与情志内伤、怒则伤肝、环境污染、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有关,中医的肝(胆)、脾(胃)为主要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13.
周佳慧  杨晗  陈锐 《环球中医药》2023,(11):2307-2311
甲状腺肿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肿大为特征,多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肿等疾病,中医称之为“瘿病”。本文通过阐述甲状腺禀受脾肾二脏的资养,甲状腺功能正常离不开脾肾阳气的激发、温煦与调节,甲状腺功能与脾肾功能具有相通之处,探析脾肾阳虚可致痰气瘀滞、情志不遂、代谢紊乱,最终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病情之初,肿块边界不清、按之柔软、随情志消长,即为“气瘿”,相当于西医上的单纯性甲状腺肿;肿块柔软质韧,并可伴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中医称为“肉瘿”,西医称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肿等;肿块由柔软散漫渐转为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称之“石瘿”,即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癌。然滞气、浊痰、瘀血者皆为甲状腺肿大之标,探其根本,在于脾肾之阳虚。治疗上,宜温通、温助、温补阳气以去因,行气化痰散瘀以除果,以达温补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助阳以制阴之功,使得瘿结渐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汪悦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汪师诊治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经验,浅述汪师以"脏腑辨证"为指导,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甲状腺疾病的经验。结果:从肝论治甲亢,清补结合,调理阴阳;从肾论治甲减,温补肾阳,振奋阳纲;分期辨治桥本,益气养阴,温补脾肾;肝脾同治甲状腺癌术后,疏肝健脾,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杨宏杰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杨宏杰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属中医瘿病范畴,该病与情志不遂、忧思郁结、气滞血瘀、痰凝瘀毒等因素有关。临床善从肝脾肾辨证论治,重视肝主疏泄功能的调节,采用专病专方抗甲方为基础方,依据结节不同风险因素(回声边缘、钙化及血流量等)加减运用益气养阴、理气止痛、疏经养血等药,随症治之,每多有良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张兰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张教授主张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治疗以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补脾疏肝理气为主。临床分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郁脾虚4个证型辨证加减用药治疗。重视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自我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17.
哮喘的脏腑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其诱发因素不同,发病机制不一,涉及的脏腑亦有区别.一般认为,哮喘病位在肺,但我们认为还与脾、胃、肝、肾、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因此,根据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结合相关脏腑的病理生理特征,进行脏腑辨治,临床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罗涛 《河南中医》2012,32(5):545-547
系统性硬化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导致脏腑亏损而引发,病虽在皮毛与肺,但其本在脾肾.对本病的治疗早中期以肺或脾肺为主,中晚期以肺肾、脾肾为主.西医治疗本病缺乏有效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多脏腑调节、增效减毒和安全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在月经产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月经的行止与肝脾肾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崩漏属妇科临床月经不调中常见多发病,也属疑难急重症.本文从肝肾、肝疏泄与藏血以及肝脾开阖失司探讨崩漏的主要病机,从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助于指导临床对崩漏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气病证治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顺畅,推动、温煦等功能正常,抵御外邪有力,不易患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易出现肝、肾、脾、胃等功能失调,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临床常见,易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