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联合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6.0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5.64岁。观察组50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6.36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患者行保乳术并使用常规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联合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切除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术后上肢疼痛、上肢水肿、皮肤感觉迟钝发生率。术后3个月评定患者乳腺美容效果。测定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血清CEA和CA15-3水平,并对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乳腺癌患者癌症治疗的功能评价-乳腺(FACT-B)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1.32±18.49)min]、淋巴结切除数目[(15.92±3.71)个]与对照组[(105.74±16.89)min、(15.83±3.13)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4.53±18.29)mL]、术后引流量(153.85±39.83)mL]、住院时间[(10.05±2.16)d]与对照组[(123.57±23.89)mL、(253.97±46.12)mL、(14.27±3.65)d]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vs 18.0%,P0.05)。两组乳房美容效果评价量表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7.13±3.47)分vs(18.57±5.46)分;t=6.172,P0.05];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62.0%vs 28.0%;χ~2=11.677,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CEA[(2.13±0.57)ng/mL vs(2.03±0.41)ng/mL,(2.09±0.54)ng/mL vs(2.14±0.62)ng/mL]、CA15-3[(10.94±1.56)U/mL vs(11.19±1.37)U/mL,(10.25±1.74)U/mL vs(10.87±1.49)U/mL]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FACT-B与术前相比较[观察组(111.21±6.14)分vs(84.98±4.96)分,对照组(95.45±5.86)分vs(84.66±4.19)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111.21±6.14)分vs(95.45±5.86)分](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联合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和预后,保留乳房美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干精准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NS组)和超声组(US组),每组50例。U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US-NS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T1)、阻滞完全时间(T2)、麻醉持续时间(T3)、麻醉效果分级、阻滞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S-NS组阻滞成功率高于US组(98.00% vs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2短于US组[(7.70±1.54)min vs (10.30±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3长于US组[(7.95±2.89)h vs(9.69±2.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1长于US组[(7.43±1.36)min vs(5.30±1.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在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拟应用肌间沟臂丛麻醉的7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研究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辅助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臂丛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麻醉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完成及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完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患者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的麻醉效果理想,起效快,镇痛持续时间长,神经阻滞完善,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上肢手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行超声引导定位,对照组(n=30)行体表标志定位。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6.67%,麻醉操作、阻滞起效时间短麻醉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TURBT)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膀胱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9.51岁;体质量指数(BMI)24.11~24.78 kg/m2,平均BMI 24.56 kg/m2;TNM分期Ta期50例,T1期1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4例,Ⅱ级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和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56±2.57) min vs (55.03±1.78)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t=18.449,P=0.000),观察组患者尿管置留时间[(4.89±2.13) d vs (6.85±2.66) d](t=3.150,P=0.003)、住院时间[(5.94±1.99) d v...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与探讨经透析通路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采取单中心队列研究,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研究组(红光照射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未红光照射治疗组)30例。研究组在每次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予以红光照射治疗[红光峰值波长(650±20)nm,光功率密度2~7 m W/cm2]60 min,对照组仅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疗程为8周。于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的血C-反应蛋白(s CRP)、血浆组胺及血常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及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束时皮肤瘙痒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11±1.45)分vs(14.83±5.52)分;P=0.000];治疗前两组皮肤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45±6.37)分;P=0.000]。研究组治疗结束时s CRP明显低于治疗前[(4.41±2.27)mg/L vs(8.22±6.52)mg/L;P=0.001];治疗前两组s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37±5.06)mg/L;P=0.001]。研究组治疗结束时血浆组胺明显低于治疗前[(0.86±0.63)ng/m L vs(3.66±1.31)ng/m L;P=0.000];治疗前两组血浆组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43±1.52)ng/m L;P=0.000]。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可能与其微炎症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进行红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单侧肘关节下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对止血带耐受情况、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6.0±1.2)min,短于对照组的(11.5±2.1)min;麻醉起效时间(13.0±1.7)min,长于对照组的(7.8±1.5)min;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3.3%(16/30),低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4、-12.781,χ2=9.932,P值均﹤0.01);而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止血带耐受、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腰骶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比较两组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12.08±2.14)min、(7.75±1.02)min、(4.27±1.09)d、(5.82±2.10)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7.85±3.94)min、(10.21±1.19)min、(6.05±1.47)d、(7.33±1.65)d,研究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81.78±30.14)min,长于对照组的(713.99±25.9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8、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0.78±0.19)分、(0.85±0.24)分、(1.39±0.43)分、(1.66±0.6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94±0.35)分、(3.27±0.71)分、(3.10±0.64)分、(3.07±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准确度高,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镜术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β-内啡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40~55岁,平均年龄50.34岁;体质量指数(BMI)22.12~25.16 kg/m~2,平均BMI 24.33 kg/m~2;病程5~9个月,平均病程7.11个月;病灶部位L_(4~5)44例,L_5~S_17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可视化椎间孔镜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β-内啡肽、MMPs/TIMPs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1.67%vs 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腰部VAS评分(0.37分±0.11分vs 0.49分±0.27分)、下肢VAS评分(0.44分±0.12分vs 0.75分±0.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188、9.256,P=0.002、0.000);两组患者的β-内啡肽、TIMP1、TIMP2显著升高,MMP1、MMP2、MMP8、MMP9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β-内啡肽[(455.03±51.22) mg/L vs (414.50±51.37) mg/L](t=4.328,P=0.000)、TIMP1[(286.52±11.81) pg/mL vs (225.49±12.21) pg/mL](t=27.829,P=0.000)、TIMP2[(167.31±21.89) pg/mL vs(126.79±22.06) pg/mL](t=10.099,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MMP1[(1.16±0.39) ng/mL vs (1.32±0.54) ng/mL](t=3.256,P=0.001)、MMP2[(1.76±1.63) ng/mL vs (2.56±1.38) ng/mL](t=2.901,P=0.004)、MMP8[(78.71±2.12) ng/mL vs(96.54±1.54) ng/mL)(t=52.708,P=0.000)、MMP9[(2.14±0.27) ng/mL vs (3.81±0.26) ng/mL](t=34.511,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镜术治疗,患者的β-内啡肽、MMPs/TIMPs显著下降,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是老年人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保持循环稳定可以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目的:分析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变化,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后30 min各阻滞平面和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与结论:对照组麻醉后5 min、30 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麻醉前和试验组同时间点(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30 min和术毕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和试验组同时间点(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30 min和术毕的中心静脉压显著高于麻醉前和试验组同时间点(P0.05)。试验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各阻滞平面和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691 7,P=0.017 00.05)。提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儿童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关系的调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0例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inor physical anomalies,MPAs)评定,用CT测量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评定认知功能。选取对照组Ⅰ(n=42)与对照组Ⅱ(n=170),比较对照组Ⅰ和研究组之间的脑室值,对照组Ⅱ和研究组之间的MPAs,并进行认知功能与WS、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哈氏值[(5.28±0.37)vs.(4.94±0.34)]、三脑室宽度[(3.83±1.14)cm vs.(3.16±0.41)cm]及WS总分[(3.77±1.29)vs.(1.70±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室指数[(1.55±0.18)vs.(1.65±0.22)]及前角指数[(3.52±0.30)vs.(3.77±0.34)]低于对照组(均P0.01)。②哈氏值与领悟、木块呈负相关(r=-0.26,-0.28;P0.05),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宽度指数与图形排列呈正相关(r=0.33,0.32;P0.01)。③WS总分与填图、操作总分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r=-0.29,-0.24,-0.25;均P0.05)。④MPAs明显组(WS总分≥4)的算术[(8.29±2.72)vs.(9.63±2.31)]、木块[(5.21±2.53)vs.(7.25±2.70)]、操作总分[(31.53±7.35)vs.(35.34±8.04)]及全量表分[(74.29±10.23)vs.(79.94±12.76)]均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均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手术器械包模块化管理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0.3岁。以2013年2月以前的VATS手术器械包作为常规组(30例),2013年2月后VATS手术器械包作为模块化组(30例),即能量系统、成像系统、组织分离与止血系统及基础器械包等4种模块化器械包,组合使用。观察两组手术总时间、肺叶切除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器械包的质量、清点及清洗器械时间。结果①手术总时间在常规组显著长于模块化组[(110.59±20.33)min vs(80.67±9.21)min,P0.05];②肺叶切除术平均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在常规组与模块化组之间比较[(40.13±15.67)min vs(35.33±11.21)min,(53.67±21.71)mL vs(60.47±18.2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常规组器械包总质量显著高于模块化组[(3.63±0.67)kg vs(2.85±0.71)kg,P0.05],常规组手术器械包器械使用率显著低于模块化组[(14.13±2.67)%vs(93.47±3.33)%,P0.05];④清点及清洗器械时间在常规组均显著长于模块化组[(15.33±5.13)min vs(8.21±2.77)min,(30.67±8.71)min vs(14.56±6.8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器械包模块化管理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不影响肺叶切除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不同程度肩袖损伤临床效果、肩关节功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40例不同程度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6.58岁。根据患者肩袖损伤程度分为2组,即中小型肩袖损伤为对照组,大型肩袖损伤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分析两组肩关节相关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vs 95.00%;χ~2=5.161 3,P 0.05)。对照组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30.48±1.42)分vs (16.95±1.30)分;ASES评分:(95.56±2.31)分vs (71.23±2.45)分;Constant评分:(89.63±1.15)分vs (69.55±1.40)分。t=31.429 4、32.313 0、49.565 1,P 0.05],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手术前低[(1.45±1.09)分vs (5.78±1.52)分。t=10.352 8,P 0.05];研究组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及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26.25±1.58)分vs (13.19±1.43)分;ASES评分:(83.44±2.21)分vs (59.47±2.16)分;Constant评分:(81.62±1.96)分vs (58.65±1.87)分。t=8.905 0、16.954 6、15.763 4,P 0.05],术后VAS评分低于手术前(t=3.772 3,P 0.05)。研究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35.0%vs 5.0%;χ~2=3.906 3,P 0.05)。结论与大型肩袖损伤相比,中小型肩袖损伤更容易恢复并且预后效果更好。而不同中小型肩袖损伤肩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和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的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正常对照90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使用脑电生理记录仪,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进行P50检测;使用SR-HLAB惊跳反射监控系统测查听觉惊跳反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1波幅低于对照组[(2.9±1.7)μV vs.(3.7±2.0)μV,P0.05];S2波幅高于对照组[(2.0±1.2)μV vs.(1.4±1.5)μV,P0.001];P50抑制率比值(S2/S1)精神分裂症组高于对照组[(0.8±0.5)vs.(0.4±0.4),P0.001],P50抑制率差值(S1-S2)低于对照组[(0.9±1.7)vs.(2.3±1.8),P0.001]。精神分裂症组的惊跳反射的波幅低于对照组[(1037.5±1048.6)ms vs.(1367.7±952.3)ms,P0.001],习惯化百分比亦低于对照组[(33.9±20.8)%vs.(48.8±34.7)%,P=0.002];精神分裂症组的PPI60和PPI120均低于对照组[(24.1±9.1)%vs.(29.8±11.5)%,P=0.020;(31.2±10.1)%vs.(42.6±15.4)%,P0.001]。在精神分裂症组中,P50各项分析指标与PPI各项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与PPI各项分析指标与PANSS总分、PANSS阳性症状总分、PANSS阴性症状总分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惊跳反射的波幅与s1波幅与s2波幅呈正相关(r=0.28、0.27,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感觉门控的缺陷,P50和PPI缺陷与临床精神病理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反映感觉门控的两种测量模式P50和PPI间可能无相关性,二者可能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对照及30对正常对照的父母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神经质(N)分[(14.97±5.52)vs.(8.77±4.69)]以及精神质(P)分[(6.70±2.61)vs.(4.83±2.30)]高于正常对照组(Ps0.01),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对照组[(11.23±4.87)vs.(14.20±3.55),P0.01]。(2)强迫症患者父母的N分高于对照父母组[(12.23±4.43)vs.(8.81±4.00),P0.01],E分低于对照父母组[(10.58±4.06)vs.(12.71±3.50),P0.01]。(3)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高于正常对照父亲[(12.77±4.73)vs.(7.50±3.45),P0.01],E分低于正常对照父亲[(10.67±3.48)vs.(12.60±3.61),P0.05]。(4)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低于正常对照母亲[(10.50±4.63)vs.(12.83±3.44),P0.05],P分高于正常对照母亲[(5.23±2.08)vs.(3.73±2.21),P0.01]。(5)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E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呈正相关(r=0.37,P0.05),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呈负相关(r=-0.37,P0.05)。强迫症患者N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r=0.39,P0.05)及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r=0.53,P0.01)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父母具有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并且与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患儿上肢臂丛神经经腋路入路进行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因上臂骨折或前壁血管瘤首次择期行上肢手术患儿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2岁。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罗哌卡因0.30%组、0.40%组和0.50%组,每组各40例。均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总体积均为24 mL。观察指标包括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评估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和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罗哌卡因0.30%组明显长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F=4.123、4.568,P<0.05);而其他4个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在3个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时间方面,罗哌卡因0.30%组明显短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F=15.236、8.659,P<0.05)。麻醉效果发现,罗哌卡因0.30%组麻醉优良率低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χ^2=4.501、6.275,P<0.05)。但3组患儿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局部阻滞麻醉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0.40%罗哌卡因可作为较低浓度的最佳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及T辅助细胞9(Th9)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选取25例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20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Tfh及Th9细胞的百分率,real-time PCR检测转录因子Bcl-6和PU.1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结果显示: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cTfh细胞高于缓解组[(12.63±0.51)vs(10.22±0.39),P0.05]以及健康对照组[(12.63±0.51)vs(9.54±1.71),P0.05],而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cTfh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2±0.39)vs(9.54±1.71),P0.05];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Th9细胞高于缓解组[(1.33±0.27)vs(0.71±0.35),P0.05]以及健康对照组[(1.33±0.27)vs(0.24±0.09),P0.05],而缓解组Th9细胞亦高于健康对照组[(0.71±0.35)vs(0.24±0.09),P0.05]。哮喘患者cTfh和Th9细胞相关转录因子Bcl-6、PU.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Tfh和Th9细胞百分率与患者FEV1%成负相关(均P0.05),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cTfh和Th9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率呈正相关(r=0.494,P=0.001)。研究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Tfh和Th9细胞比例、两者相关转录因子均显著升高,并且这两种细胞的百分率均与哮喘病情相关,提示cTfh和Th9细胞可能参与哮喘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将拟行肩锁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A组颈臂丛注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共30ml,B组颈臂丛注射0.25%布比卡因共30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常规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5min、10min、30min、60min及术后1h的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P<0.05).两组BP、HR和SaO2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相当,而甲磺酸罗哌卡因毒性低,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与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及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之相应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42例、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35例及38例正常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PY及SP水平,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抑郁、焦虑症状和主观睡眠质量状况。结果:原发性失眠症组与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组血清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6±3.9)ug/mL,(5.8±1.8)ug/mL vs.(8.7±5.0)ug/mL,P0.05],血清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0±1.5)ug/mL,(6.3±2.0)ug/mL vs.(3.7±1.2)ug/mL,均P0.05],且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组血清SP水平高于原发性失眠组(P0.05),但两病例组间血清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P水平与病种、病程、性别、HAM A总分、HAM D总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r=0.01~0.15,均P0.05),NPY水平仅与PSQI中的主观睡眠质量因子呈负相关(r=-0.24,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症与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均可能存在外周NPY及SP能神经元功能紊乱,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SP能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与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0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0.25岁;糖尿病20例,高血压26例,高血脂2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Ⅰ级81例,Ⅱ级31例,Ⅲ级33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72)和研究组(n=73)。对照组行FICB法,研究组行QLB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效果、疼痛评分、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等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4.43±3.51) g/h vs (59.30±3.62) g/h、(6.38±0.99)次vs (6.83±1.01)次。P <0.05]。研究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