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应用于自体脂肪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科行自体脂肪移植手术的患者247例根据其自愿选择的移植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3例患者采用PRP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手术,观察组124例患者采用SVF-gel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手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需要进行二次填充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PRP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相比,SVF-gel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移植脂肪存活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脂肪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组织修复、细胞移植等方面有成功报道。结论:作为种子细胞的脂肪干细胞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研究抗衰老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课题。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包含其中。研究常用的间充质干细胞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二者均在组织修复和抗衰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作用的特点、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较高的远期吸收率极大地影响了脂肪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丰富的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生长因子。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颗粒脂肪移植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10只6周龄的裸鼠随机选择左侧或右侧背部皮下组织作为富血小板血浆组(0.5 mL人颗粒脂肪+0.1 mL富血小板血浆)受区,另外一侧作为对照组(0.5 mL人颗粒脂肪+0.1 mL磷酸盐缓冲液)受区。于植入后10,90 d各选择5只裸鼠,处死后取出移植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体积测定及组织学检测。此外,体外实验中,从人离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分别通过Cell Counting Kit-8和Real Time-PCR检测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比较植入后10,90 d所得的移植物发现,富血小板血浆组存活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上也含有更多的正常脂肪细胞(P < 0.05)及微血管数目(P < 0.05)。体外实验中,富血小板血浆显著促进了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同时在其诱导的脂肪干细胞中检测到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升高。说明富血小板血浆能够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这可能与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及成脂分化以及促进移植脂肪组织的血管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异质细胞群,其来源广泛,可从骨髓、脐带、胎盘、脂肪、牙髓等多种组织中获得[1]。MSCs可以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多种组织和细胞,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良好的免疫调节与组织修复功能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策略及思路。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脂肪来源干细胞被发现以来,培养传代及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能力就越来越受到骨科相关研究的关注。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科基础研究中的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2010 ISI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网址http://www.isiknowledge.com)和PubMed 数据库(网址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特性和组织修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检索词为“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orthopaedic”。 结果与结论: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潜能,并且在骨骼、软骨、椎间盘、肌腱和韧带等组织的修复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获取容易,为其在骨科相关疾病的修复治疗中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针对骨质疏松症伴发骨缺损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诸如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植入均有明显的局限性。以脂肪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采用再生医学的方法,为骨质疏松症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目的: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信号通路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脂肪干细胞修复骨质疏松症骨缺损的可行性等方面作一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年1月至2014年9月相关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脂肪干细胞,骨质疏松症,骨缺损,成骨分化,骨再生"或"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osteoporosis,bone defect,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regener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重点对77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随着有关学科如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的发展,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脂肪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为解决骨质疏松症骨缺损修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间克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可以从骨髓、脂肪、脐带、骨膜等组织分离而来的一种干细胞,具有黏附培养基生长的特性和复杂的免疫表型,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分化.MSC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MSC回输体内可以定位到受损的组织,并且通过上调抗炎症细胞因子和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调节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此外,MSC有显著的免疫调节特性,可以抑制T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功能,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活性而诱导免疫耐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且来源丰富、获取方便、不涉及伦理问题,其作为种子细胞已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巨大的潜能,有望成为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DPSCs在骨再生领域的研究已应用到临床,而向其他组织的分化研究尚处于不同水平的基础阶段,本文就其在成牙、成骨、成神经等方向分化潜能的相关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为DPSCs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的核心内容,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又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共同的关键问题.鉴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等,目前已被作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构建种子细胞的主要来源.相比胚胎干细胞存在伦理学、致瘤性问题,成体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可能更具应用前景.脂肪组织广泛分布,容易获取,成熟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去分化,成为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不仅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一样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而且DFAT细胞得率高,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表型稳定[1],其他细胞污染的机会少.所以,DFAT细胞有可能成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来源,在再生医学的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是近年来研究者从脂肪组织分离得到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造血细胞和神经元等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和细胞的再生,有效改善亚健康、早衰等疾病。ADSCs分化是多种基因、蛋白、信号通路、细胞微环境、物理诱因和生物诱导方法等多种因素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本文旨在归纳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并展望了脂肪源性干细胞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大节段骨缺损是骨科、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自体骨移植修复,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供区骨组织有限、易坏死等缺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骨组织再生、干细胞移植等方法为修复大量骨组织缺失提供了新的策略。脂肪干细胞(ASCs)是来自脂肪的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处理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实现骨再生,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多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对ASCs进行基因修饰以促进其成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从骨髓、脂肪、脐带等多种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多能基质细胞,可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并分泌多种具有治疗潜能的蛋白,在肌肉组织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肉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肌肉组织,肌肉损伤,肌肉萎缩,外泌体,支架”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muscle tissue,muscle injury,muscle atrophy,exosomes,scaffolds”。筛选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的文献,共纳入9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的相关机制复杂,多以抗炎、抑制间质纤维化、抑制脂肪形成等方式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2)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生物支架、细胞共培养等可明显弥补间充质干细胞定植后存活率低的缺点;(3)当前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仍有明显的局限性,未来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应当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脂肪移植中可促进血运重建。 目的:探索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双重促进脂肪移植成活率的作用。 方法:①从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下脂肪中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以Lenti-PD-ECGF-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Lenti-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未转染任何病毒。②取已被Lenti-PD-ECGF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DMEM完全培养基混合,然后与脂肪组织混合,作为A组;同样的方法用未转染任何病毒液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B组,单独应用DMEM完全培养基而没有任何细胞成分的为C组。3组移植物注射于大白兔背部左上(A组)、左下(B组)、右上(C组)部皮下组织中。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且细胞增殖速度也比对照组和空白组快。②A组移植物质量及毛细血管数量大于B组和C组。提示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不仅可以持续的表达该蛋白,同时也能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本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ertoli细胞体外共培育的免疫负调作用”文献[12]:再生医学作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运用是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关研究已经得到高度关注和迅速进展,大量研究探索了其在组织修复和同种异基因免疫排斥的调节作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特点使其具有了治疗性应用的潜能: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可刺激损伤的修复和抑制炎症;缺乏免疫原性,具有免疫负调功能。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这三方面特点进行综述,同时也对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需要考虑的一些病理状况的可能性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一种区别于微泡,具有特异脂质、蛋白、信使RNA和微小非编码RNA的微小膜性囊泡结构,其大小均一,直径为40-100 nm,密度为1.10-1.18 g/mL,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并与细胞膜融合后而释放。外泌体内主要含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并可在清除废弃物质、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产生免疫耐受、肿瘤治疗疫苗及组织修复再生等方面发挥作用。 再生医学:是指使功能无法自行恢复的病变组织、器官通过临床治疗措施得到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干细胞如何发育成组织并应用干细胞潜能进行组织替代疗法,旨在改善受损、功能障碍和缺失的组织及器官的再生。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再生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细胞类型,而其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旁分泌主导而实现的。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微小的膜性囊泡结构,是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信息传递至损伤的细胞或组织从而参与组织再生。 目的:将外泌体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在PubMed、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及“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再生修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外泌体内含多种成分,其提取方法多样,具有清除废弃物质、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产生免疫耐受及作为肿瘤治疗疫苗等众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再生与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若要作为无细胞疗法投入临床使用,还需更多深入研究和探索。 ORCID: 0000-0002-9862-334X(杨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MSCs从骨髓中动员、进入外周血循环向损伤组织位点定向迁移是其行使损伤组织修复功能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种力学、化学因素在MSCs向损伤组织位点定向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综述MSCs通过外周血循环向损伤组织位点移动过程中相关力学、化学因素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以期深入认识理化因素及其耦合对MSCs迁移行为的影响特征,为体外调控MSCs的高效迁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发挥其组织修复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骨、软骨、椎间盘、肌腱等组织的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困难,因此很难真正用于组织的缺损修复。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多种组织定向诱导分化的特性,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不断发展为其应用于矫形外科组织再生修复提供了可能。由于脂防来源问充质细胞(ASC)来源丰富、取材容易,近来备受研究者青睐,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领域。主要针对ASC在矫形外科骨,软骨/椎间盘/肌腱等组织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最近的ASC体内缺损修复结果为其应用于临床矫形外科组织修复的潜能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跟腱组织工程再生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其诱导分化的有利环境(氧体积分数)尤为必要。 目的: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在不同氧体积分数条件下间接共培养,比较氧体积分数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跟腱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SD大鼠跟腱细胞。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直接购买,经培养传至第1代后,与跟腱细胞一起在常氧(体积分数20%)和低氧(体积分数2%)条件下经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共培养。在培养7,14和21 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跟腱细胞的特异指标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Tenomodulin,Thrombospondin-4,Scleraxis基因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胶原蛋白Ⅰ和Thrombospondin-4蛋白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经间接共培养后,低氧组检测到的跟腱细胞的相关特异指标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表达水平均高于常氧组。提示氧体积分数可显著影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跟腱细胞分化的潜能,低氧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跟腱细胞分化的有利条件之一。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