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哀伤辅导的相关理念、发展、重要性及护士哀伤辅导常见误区予以总结归纳,旨在提高护士对丧亲者哀伤辅导的认知和护理实践能力。哀伤辅导可减轻丧亲者在哀伤期引发的悲伤情绪,其益处早已被证实,但离不开丧亲者的密切配合,通过总结丧亲者哀伤应对策略,提高丧亲者对哀伤反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为丧亲者的复原之路提供参考。建议丧亲者配合哀伤辅导人员,正确应对哀伤,合理表达悲伤,平稳度过哀伤期。  相似文献   

2.
<正>哀伤(bereavement)是指个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包括悲伤与哀悼2种反应~([1])为一种情感反应,分为正常哀伤反应和延长哀伤障碍。正常哀伤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哀伤逐渐减弱。延长哀伤障(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又称复杂哀伤(complicated grief,CG),是指在失去亲人6个月后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15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癌症晚期患者丧亲个体的哀伤反应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方面。结论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经历艰难的心理历程,丧子、丧偶和丧亲的哀伤反应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了解丧亲者的需求,帮助丧亲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宁养院丧亲家属哀伤认知现状。方法 运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东省某宁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112位丧亲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和哀伤认知问卷(GCQ)对其调查哀伤认知情况,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丧亲家属进行GCQ得分差异性分析,同时统计量表各条目得分为4分或5分的占比。结果 丧亲家属与患者关系多为子女(58/112)和配偶(34/112)。GCQ总平均分为35.63(6.00,59.25)分,丧亲家属中子女关系的GCQ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关系(P=0.009)和配偶关系(P=0.009)。条目得分为4或5分的占比较高的主要来自对自我的负面信念、对世界的负面信念和自责维度3个维度。结论 宁养院丧亲家属中父母及配偶的哀伤负性认知水平较高,应重点进行评估和干预;针对不同的哀伤认知表现,给予不同的帮助,使家属更好地接纳死亡并处理哀伤情绪。  相似文献   

5.
明确丧亲者哀伤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哀伤给丧亲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介绍丧亲者哀伤的测量工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丧亲者制订有效的哀伤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世西  尹安春   《护理与康复》2021,20(7):37-41
ICU患者死亡率高,部分丧亲家属长期处于哀伤状态,出现延长哀伤障碍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IC U丧亲家属哀伤问题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国外IC U较早开展哀伤调查和哀伤干预,且干预方式多种多样,我国尚处于哀伤研究的起步阶段,且缺乏针对IC U丧亲家属的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关于IC U丧亲家属哀伤干预开展情况及方式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对于IC U丧亲家属哀伤的研究,以减轻该人群的哀伤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丧亲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主题检索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近10年丧亲文献的研究类型分布、时间分布、主题分布、刊登期刊、发文机构、作者分布、引用率等。[结果]共检索到4 002篇丧亲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理学(1 403篇)和精神病学(705篇)等;10个发文量多的期刊中,6个来自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Death Studies》(296篇),美国的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我国发表相关文献90篇,丧亲研究在国内外已形成研究团队;近10年引用率最高的10篇文献分别是关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相关性研究等方面。[结论]研究者对丧亲人群哀伤干预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哀伤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为丧亲人群提供应对策略、开展定性研究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延长哀伤障碍是一种由挚爱的亲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即丧亲发生6个月后,个体对逝者持续哀伤,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痛苦,且社会功能受损。本文主要从延长哀伤障碍概念的提出及后续发展、其独立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不同诊断系统与评估工具的区别与联系和其治疗方法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可考察相关概念的统一性、诊断评估的跨文化适用性及丰富治疗方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悲伤是居丧者的一种自然情感反应,是经历亲人或朋友死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一项重要特征.没有预料或突然发生的死亡,则会带给丧亲者更长期的、更深远的影响[1].居丧期护理是医院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接受亲人死亡事实,有效应对失去,顺利度过悲伤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恶性悲伤反应所带来的负性生理和心理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宁养(临终关怀)项目的实践,反思国内外哀伤辅导经验,引入更具本土化特征的大健康人文视角,希望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理念的注入,对哀伤辅导的本土化经验进行探索。方法:对现有的国内外哀伤辅导实践进行解读,通过山西医科大学宁养(临终关怀)项目在山西省某肿瘤医院宁养院的具体实践,以哀伤事件时间轴为主线,提出切入哀伤辅导的4个阶段,深入剖析丧亲者各阶段的心理反应和可提供的辅导策略。结果:以利他主义为核心原则的社会工作与强调“全人观”的大健康人文理念具有内在相通之处,为当前探索癌症丧亲者哀伤辅导建构了有效的介入视角与实践模式。结论:融入大健康人文理念的哀伤辅导,能够更贴近中国文化体系,更能聚焦服务对象的心理与行为逻辑,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丧亲者社会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哀伤护理对癌症丧亲亲属的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0例癌症丧亲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哀伤护理,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哀伤护理能减轻癌症丧亲亲属焦虑、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丧亲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亲者主要指失去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人。通常叫做死者家属。失去最亲近的亲人,是一次非常痛苦、深刻的经历,因此人的感情、心理变化极其显著,以至影响到身心的健康。这种经历对每个人的一生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丧亲者进行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我国尚未开展。本文对丧亲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简单的介绍,对其心理护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安宁疗护服务中丧亲者的哀伤状态、哀伤评估和干预方式进行综述,并提出在安宁疗护实践中哀伤辅导所需的关键结构和过程,为临床探索哀伤干预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的哀丧关怀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哀丧关怀的背景 亲人过世 ,不论是突然的或预期的 ,都是一种令人混乱和痛苦的经历。在病人死亡的时刻 ,其亲属经历着麻木和悲痛、严重的丧亲感和脆弱感。如果已故者亲属的母语不是英语 ,就会因缺乏有效的沟通 ,而产生进一步的烦恼和痛苦。在哀丧关怀服务产生之前 ,对已故者亲属在那个悲痛时期的需要 ,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 )没有一个专门的系统。逝者亲属时常必须去医院里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且等很长的时间 ,才能收到他们已故亲人的文件和个人财物。 ( 2 )没有采取措施去认识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他们的亲人过世期间关…  相似文献   

15.
对丧亲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丧亲者的评价和处理,应该强调早期预防。预防本身虽然不能消除悲伤,重要的是要识别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高危人群。不良后果的先兆有七点:(1)围绕死亡的环境对引起悲伤起重要作用;(2)与死者的亲属关系;(3)既往有无丧亲的经历和适应方式;(4)年龄;(5)社会支持;(6)家属中基本工资收入多少也影响丧亲后果;(7)既往容易有精神和健康问题的人在丧亲过程中危险性较大。丧亲评价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Bohnet 提出在葬礼后1~2周进行丧亲评价,因为此时葬礼  相似文献   

16.
杜霞荣  范云霞  陈今云  张玉玺 《全科护理》2020,18(20):2519-2522
总结人文关怀在117例终末期病人安宁疗护中的护理实践。成立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安宁照护团队,在安宁疗护过程中辅以人文关怀,不仅让病人感受到身体舒适、精神健康和灵魂安宁,家属顺利应对亲人患病期间以及丧亲之后的哀伤时期,还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姑息护理及人文关怀的知识和技能,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哀伤     
正哀伤是指个人对失去或即将失去爱的人或事物的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包含了想法、感觉及行动。老年人由于常常经历许多失落,如健康、工作、亲友等,而易产生哀伤反应,若适应不良,容易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哀伤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麻木期:此日时对失落的反应是震惊、不相信,显得混乱无头绪,常需他人代为安排各项事宜;(2)思念与抗议期:此期的特征是哭泣、愤怒及焦虑不安,希望能以其他东西换回失落的人或物;(3)抑郁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丧亲者孤独感与家庭功能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使用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和UCLA孤独量表,对264名汶川地震丧亲者的孤独感和家庭功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丧亲者孤独感均分( 42.06±9.96)分,50%以上丧亲者体验到中等水平的孤独感;孤独感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态和家庭结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丧亲者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孤独感是丧亲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且处于中等水平;丧亲者的家庭功能从不同侧面对其孤独感产生影响,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轻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摘要:较多发生在医院的死亡患者是因突发严重疾病、创伤或事故。突然发生、无法预料的死亡会使丧亲者产生更为强烈的悲伤反应,如不能有效应对则影响丧亲者身心健康,产生身心并发症。居丧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丧亲者有效应对悲伤和失去,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恶性悲伤反应所带来的负性生理和心理反应。本文阐述了医院提供居丧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医院居丧护理服务的内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关键词:医院; 丧亲者; 悲伤; 居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152(2007)02 0072 03  相似文献   

20.
叶正芽 《临床医学》2008,28(4):126-12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1].妇科腹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达到7%~4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