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健康文摘》2008,5(8):57-57
张先生非常奇怪:“我老婆才57岁呀,更年期不可能这么早就来呀,可为什么本来挺温和一个人,现在话说不上三句,就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2.
3.
寒是百病之源,依据寒生六淫,风、暑、湿、燥、火皆由寒气所生。寒气蓄积,初为外感,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现象,而其根源是伤寒所致。寒久而成病,寒为杂病之根,是多种疾病直接或间接的病因。寒是伤人致病的根本病因。受寒之人,耐热能力下降,日久则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血气流通论"是张子和学术体系的核心,贯穿于子和学术体系的各个方面,是其重要的指导理论。本文从病机、治疗机理、方药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突破性地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首倡"阴火论"。本文对其有关"阴火论"的涵义、证候特点、主要病因病机及治疗思想做了简要论述,强调脾胃气虚、气机郁结是"阴火"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百病生于气出自《素问-举痛论》,精辟而凝练的阐明了气机失调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诸多疾病发生于气机失调,肝主疏泄重在调节气机。从肝论治则是针对气机失调这一基本病机的纲领性治法,本文以气为切入点,阐述了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情、六淫、脏腑不和诸方面皆可致郁,而郁生百病,从中医角度对郁进行了阐述说明,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对历代的有关郁的医学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中医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在对郁诊疗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通过合理的药物和心理的调整能达到最佳的诊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中医药学第一部经典大作,它的主要功绩是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确定的临床原则至今仍指导着医疗实践。"百病生于气"语出自《素问o举痛论篇第三十九》,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指导临床实践及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百病生于气关于"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气机失调。由于气具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运动不息,周而复始"等特性,其内在脏腑,外至四肢百骸,大经小络,都有气的存在,所以人体的气机失调,就会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全身的升降出入运动障碍而百病丛生。气乱是指气行的方向和部位失常…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伤寒杂病论》自晋·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作者学习《内经》笔记之一,对“卫气为百病母”的意义从生理、病理上作了阐述,论述较中肯,特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1.
鼻齆之人不闻香臭,临床常治以外治法和局部疗法,但难见痊愈,然司外揣内,因鼻乃肺之外候,故肺之偏虚、偏寒、偏热均可导致其气机、津气、血气的不和,令人鼻齆,如以肺论治,使“肺和”,往往对治疗鼻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神生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精气神三者的相互化生关系,并提出"神生精"理论。通过不同方法复制类阿尔茨海默病雄性大鼠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动物的大脑皮质ChAT、AChE、Ach活性和M受体结合率都明显下降,性激素严重受损;经中药复方"调神方"干预,不仅能提高ChAT、AChE活性和促进海马细胞修复,也能明显改善精细胞的量与质,以及提高雄性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初步证实"神坏则精败,神强则精复",为"神生精"理论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本而标之,标而本之”解陈大为(文献专业1991年级250014)关键词素问;标本;文献研究《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五版教材注解“本而标之:即先治其本,而后治其标...  相似文献   

14.
张仁国主任医师临床实践研究几十载,对风邪、风药、头痛三者关系有着独特的治疗经验,运用风药治疗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为《金匮要略》第10篇第4条,本条的篇目归属及记载在《金匮要略》《脉经》《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中不尽相同。本文运用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等方法,结合仲景字词使用习惯、历代注家解读以及中医医理,详细考察了本条的篇目归属及更可能的原文样貌,结果如下:本条应归属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本条第一句当作“病者痿黄”;第二句当作“躁而不渴”;第三句当作“胃中寒实”;第四句当作“而下利不止者”。本考证的价值:其一,有文献价值,有助于还原仲景先师的原文原意;其二,有临床价值,该考证确定了本条归属于下利病篇,且“胸中寒实”当作“胃中寒实”,当遇到此类患者时,不宜救其胸阳,而应救其胃阳,可选择附子理中丸等温胃还阳的方药。  相似文献   

16.
吴鞠通在其《医案》及《温病条辨》书中,多次论到“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吴氏论此涉及如下疾病:1.饮食及二便。如疟伤胃阴阳条:“不饥不饱,不食不便”,“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义《医案》:“滞下……小便亦不通……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又如“血淋多年不愈”,“食少而阳气不振,再九窍不和皆属胃病”。2.不寐。“不寐不食,九窍不和皆届胃病”。“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3.目闭。“六腑不通,九窍不和,……日闭不开,脉弦缓,而九窍愈不通矣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指秋季人体被湿邪所伤,伏邪潜藏至冬,由外寒引动而发咳嗽,湿邪致病是其病发咳嗽的核心病机。湿邪可分为时邪和伏邪,与寒邪一样,本质上皆属于阴邪。四时均可感受湿邪,而非仅仅局限于秋冬季节。对于以内伤于湿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二陈汤加减;对以湿邪内蕴、外感风寒(外寒内饮相互引动)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小青龙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07年3月1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记者张慧慧、柴燕菲和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的同行,将茶水当作尿液的样本送去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