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教学时,无论是疏通原文时的注释,还是经义的解析,都要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经文的医学内涵,完整地参透其中的医学义理。对于涉及重要医学内容的经文,需要采取横向联系的教学方法,联系其他篇论相关原文而予以整合,才能给予属于《内经》的完整学术观点,而不仅仅限某一篇论局部看法;有些原文则要采用纵向联系的方法教学,才能捋清其学术发展脉络,展现中医药理论观点的走向轨迹。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理论的基本架构、核心观念,并赋予医药学最优秀的文化基因,因而被尊为至道之尊,奉生之始,对其原文的教授历来被中医药类专业本科教育置于必修课程。疏通原文,解析经义,纵横联系,溯本求源,结合实践,弘扬拓展是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路径。对原文的必要校勘和注释是该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疏通原文,才能为课程后续的解析经义教学环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易经》为群经之首,而河图、洛书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是古人为了把握天地万物变化规律而凝练的思维模型和范式,深刻地影响着《黄帝内经》传载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当今原文教学中,尤其是诸如始于一,终于九;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七损八益;营卫之行,五十而复大会等原文,只有应用这一思维模式和方法,才能给予使人信服的原文内涵之讲解。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传统文化中深挖课程《方剂学》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教与学互动一体的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在课堂授课、学习讨论、课外作业、学习汇报等教学环节中融入渗透思政教育主题。融入课程思政的实验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等方面优于传统对照班,认为中医药自信教育路径在于综合分析思政教育元素,构建教与学互动一体的实施方案,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向前发展,如何进一步的发掘中医宝库中的丰富理论和临证经验,认真研究几部中医主要古典著作,又成为当务之急了。但是,对中医主要古典著作的认识,自古迄今是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和认识,尤其是在前一阶段的极左思潮影响下,搅乱了“古为今用力的方针后,更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这方面的不同说法和认识,以便人们持正确而客观地态度,去阅读研究中医古典著作。现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例。它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中医古典著  相似文献   

6.
自古便有很多关于时间与养生关系的论述,特别是《黄帝内经》将养生与时间节律融为一体,形成了因时养生理论体系。通过把握四时、阴阳的自然节律及人体生物节律,指导养生实践,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文章对此进行了整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8.
以《黄帝内经》阴阳理论为指导,对《灵枢·通天》所载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的表现,从阴阳多少、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疾病趋向、针刺反应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阴阳五态人的偏颇体质调理提出注意要点,以其为临床辨体论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因时养生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便有很多关于时间与养生关系的论述,特别是《黄帝内经》将养生与时间节律融为一体,形成了因时养生理论体系。通过把握四时、阴阳的自然节律及人体生物节律,指导养生实践,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文章对此进行了整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燕平  张维波  叶丰瑶 《中医学报》2020,35(7):1391-1396
《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水有时指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水系,可称自然经水;有时指人体十二经脉中气的通道,称为人体经水。后者位于血脉之外,与血脉和五脏六腑相互影响。经脉之气相应于人体组织液,与水的性质相似,故古人把经脉之气比喻为经水。  相似文献   

11.
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文字古奥难懂,历来被认为是最难读的文章之一.其中有些地方各家解释不一,或不加注解,给教学和阅读造成一定困难.今对其中的一些疑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讨论,以期得到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气候性致病因素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医学将之统称为六淫.但六淫的概念源于五运六气,内涵丰富,实为病机学概念而非病因,并不能等同于气候性因素.《黄帝内经》对气候性病因认识明确,形成的是以寒、暑为核心,易伤五脏;以湿为居处环境因素,易伤肢体筋脉的病因观.这一认识,对于外感性疾病的辨证治疗具有执简御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至关重要。然而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书名的英译,目前有多个不同译文同时并存,这种状况对于经典本身的世界传播十分不利。中医药典籍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运行的重要文化资本,需要在传播中拥有正确恰当的冠名并遵循国际标准化原则;同时,翻译功能目的论要求译文应该达成翻译活动的特定目的。文章拟从文化资本和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黄帝内经》书名英译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佳译,并倡导尽快推行该译名在译界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至关重要。然而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书名的英译,目前有多个不同译文同时并存,这种状况对于经典本身的世界传播十分不利。中医药典籍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运行的重要文化资本,需要在传播中拥有正确恰当的冠名并遵循国际标准化原则;同时,翻译功能目的论要求译文应该达成翻译活动的特定目的。文章拟从文化资本和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黄帝内经》书名英译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佳译,并倡导尽快推行该译名在译界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膀胱"在结构上是指下焦之下、以腹膜为其外壁的盆腔空间,其中包括含尿液的尿脬和腹腔液。"膀胱"所藏津液主要指腹腔液,它来自大肠、小肠分泌的水液,通过三焦特别是下焦的网膜结构聚积于盆腔的间隙空间中,再通过内脏的温度、压力等作用,变成小水颗粒,从腹膜等途径渗入膀胱经,最后通过膀胱经的气化作用转运全身。故不应把《黄帝内经》中的"膀胱"与西医解剖同名之"膀胱"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交"病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三篇,文章通过对"温、交",及关键词"阴阳交、三死"的深入探讨,以及治疗方面的整理,来认识"阴阳交"病,为现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3 《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内经》既然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医学理论巨著,是春秋秦汉以前医疗实践的总结,它就必然居于后世医学的始祖地位,对后世医疗实践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代医家通过《内经》的学习,结合本地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内经》的内容,并取汲了崭新的成就。下面,我们仅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某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加以分析介绍,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较成系统的医学典籍。通过探索上古文献普遍传承规律,本文对《黄帝内经》一书理论内容与文本体例两层次的源流展开梳理。《黄帝内经》理论内容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周官医学时期,几经世代口耳相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转化为以书面文本为主体的文献形式。成文初期文本以简牍为载体,因而多呈以零碎篇章为单位的片段化流传;后随汉人将篇章不断联系成较长的篇幅,逐渐形成医书式的汇编;并于唐代王冰以义理梳理贯通后文本最终定型,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