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4、5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及腰腿痛VAS评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破裂。术后17例腰腿痛症状消失,2例下肢疼痛未缓解,1例下肢疼痛加重。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风险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及上级医院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2例,根据术后随访6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120例);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资料,并将证实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32例术后随访6个月内复发12例,复发率为9.09%;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69.0(7.0,158.0) d。两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情况、突出部位显著极外侧比例、Modic病变严重程度情况、椎间盘高度指数、突出物基底部宽度、术后纤维环破口水平及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突出基底部宽度增加、Modic病变程度加重及椎间孔面积缩小均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5—2016-10间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31例)行椎板开窗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下(PTED)治疗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01-2016-07在我院行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所有36患者均经腰椎动力位片证实无手术节段腰椎失稳,手术方式均采用靶点穿刺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患者入院时和术后当时、1天及3月进行评分。评估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36例患者3月随访。术后当时、1天、3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穿刺方法存在一定难度,通过靶点穿刺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充分体现了椎间孔镜在多方面的微创优越性,该技术是治疗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镜治疗组(n=50)和椎间板开窗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幅度、JOA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在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经椎间孔镜治疗组为94.0%(47/50),椎间板开窗治疗组为80.0%(40/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椎间板开窗治疗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效果。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90±17.20)min。术中出血量(41.82±8.34)m L。未发生脊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Macnab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5.6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症状缓解明显,术后恢复快,治疗优良率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干预。结果干预3个月时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疗效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实施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减轻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7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经椎间孔侧后方入路,观察组49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侧后方和经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效果肯定。其中后路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康复策略采用早期功能锻炼与腰椎稳定的原则进行,手术效果按照视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89.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办法:采用有效的康复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复发,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 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01-2016-01在我科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并调查其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规范化的术后护理,84例患者7 d疼痛明显改善,3个月后复查完全康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出院时及出院后回访满意率99%。结论对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予以术后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诊治的60例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采用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观察组)。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腰痛及腿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出口根感觉异常症状,经2周中频脉冲电疗后好转;2组各有1例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佳,患者腰痛缓解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5~125 min,术中出血量15~40 m L。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硬脊膜破裂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0 d,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总有效率95.84%。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通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7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2.16±1.57)分,JOA评分术前为(10.06±3.25)分,随访终末评分为(24.15±2.80)分,手术优良率91.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有比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定向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定向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联合组47例给予定向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单一组48例仅给予定向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术后随访期间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术后1、3 d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优良率为97.87%,显著高于单一组的79.17%(x~2=8.116,P=0.004);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