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脊柱外伤和手术病例逐渐增多,伤后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通过分析脊柱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不同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及机械与药物方法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PE危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8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将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设为DVT组,其余设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病灶数量等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调查脊柱转移瘤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脊柱转移瘤术后发生DVT 30例;DVT组与正常组手术方式、合并脊髓和神经损伤、术后卧床时间、病灶数量、年龄、合并病理学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椎体切除、合并脊髓和神经损伤、术后卧床时间>5 d、多发病灶是脊柱转移瘤术后DVT的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转移瘤术后容易发生下肢DVT,危险因素包括全椎体切除、合并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血管意外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自1996年6月~2002年6月共进行脑血管意外髋部骨折手术145例,其中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42例,分析其形成的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有老年脑血管意外的髋部骨折手术1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9%。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差异不大,全静脉血栓发生的较多,患侧发病率高。结论患脑血管意外的易发生髋部骨折,患脑血管意外的髋部骨折术后可能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重于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进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188)。分析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的糖尿病比例、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的比例、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比例、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高、血小板计数高、合并糖尿病、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长、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均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伤患者15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正常组,分析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182例,共1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89%,均接受抗凝保守药物治疗,无一发生肺动脉栓塞。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指数(BMI)≥21.0kg/m~2、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血栓史、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1h、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RR=2.228,P=0.004)、BMI≥21.0kg/m~2(RR=2.852,P=0.001)、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RR=2.812,P=0.001)、血栓史(RR=2.730,P=0.001)、血小板计数300×10~9/L(RR=2.376,P=0.003)、手术时间1h(RR=2.468,P=0.002)、恶性肿瘤(RR=2.502,P=0.002)、术后止血药的使用(RR=2.104,P=0.001)是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肿瘤术后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史及肿瘤性质等高危因素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确定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因素探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1 042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确诊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每例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选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将所选病例按观察指标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计数各分组病例数,统计方法选择χ~2检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经统计分析,九年内我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1 042例病例中,术后的感染率为2.20%(23/1 042)。经χ~2检验及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肥胖、营养不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激素的应用、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引流管放置时间等风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性不高;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糖尿病、长期吸烟、不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大小便失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本组研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明确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常规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结论临床上存在7项独立危险因素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感染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已确诊术后感染的患者,应使用敏感高效抗生素+彻底清创灌洗引流等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进行子脊柱手术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是否合并慢性疼痛,分为有慢性疼痛组(44例)与无慢性疼痛组(76例)。分析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分级状况,选择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例术后慢性疼痛患者中,32例为轻度疼痛,占比72.73%,9例为中度疼痛,占比20.45%,3例为重度疼痛,占比6.82%;单因素分析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焦虑与抑郁、术前中重度疼痛、术后3 d VAS评分>3分、出现并发症、体重较重、手术时间长、融合椎体数较多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中重度疼痛、术后3 d VAS评分>3分、出现并发症、融合椎体数较多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VAS评分大于3分、融合椎体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间歇性气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接受间歇性气压治疗将其分为气压组(n=59)和对照组(n=5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复查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气压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升高率分别为3.4%(2/59)、8.5%(5/5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9/51)、23.5%(1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气压治疗相关并发症(压力性损伤、骨折)。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可作为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补充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360例,对其采用PDCA循环法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每个月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法前相比,在实施PDCA循环法后,患者及家属依从性明显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PDCA循环法后,患者每个月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在目标值2%以下,效果显著。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降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BI证据临床应用模式,检索并总结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通过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判断实施效果。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90%降至0;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知识得分,出血风险评估、机械及药物预防、健康宣教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水平,规范预防管理行为,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9月~ 2010年7月,共收治单纯脊柱损伤患者58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者51例,脊柱退变患者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于术后12 h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次日起一日2次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为7~21 d,平均11d.观察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对照组中,83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等不良反应.两组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相比,作配对t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柱畸形患者行矫形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7年12月治疗的243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设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调查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病历资料,两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43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30例,发生率12.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神经损伤、病程、FEV1/FVC、术中截骨、矫正率、主弯角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神经损伤(OR=4.353)、病程10年(OR=3.665)、FEV1/FVC83%(OR=3.113)、术中截骨(OR=2.897)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畸形患者行矫形手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合并神经损伤、病程10年、FEV1/FVC、术中截骨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17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各类脊柱手术后出现的17例深静脉栓塞病例的病史特点、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预后。结果:深静脉栓塞多见于较大的脊柱矫形、重建、融合手术,而且与麻醉方法及是否存在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结论:脊柱围手术期中存在较多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蔡培强  邵玉凯  蔡培素 《骨科》2017,8(3):200-202,206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7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残腔以及内固定物植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93例脊柱手术病人中,切口感染病人18例(迟发2例),感染率为2.27%.与术后切口未感染病人相比,术后切口感染病人年龄明显偏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5、6.35;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5.31,P=0.02)、糖尿病病史(χ2=4.65,P=0.03)和内固定物植入(χ2=4.31,P=0.04)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了以上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OR=2.875,P=0.021;OR=2.609,P=0.031;OR=2.625,P=0.038).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内固定物植入对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病人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40例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匹配同期4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条件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的单因素进行逐步筛选,之后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可造成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术后感染与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手术范围、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因素相关性较高(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影响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导致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以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5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单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上述危险因素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气腹压力、留置引流管时间、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水平、手术时间、气腹压力、留置引流管时间是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总胆固醇水平、留置引流管时间、气腹压力、手术入路预测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19.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降低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199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脊柱开放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文献中常见脊柱术后感染高危因素高龄、糖尿病、肥胖、长手术时间、内固定置入、输血、长期吸烟史、类固醇激素服用史、全身其他部位感染、脑脊液漏、二次手术、后路手术等进行统计并行单因素卡方检验,筛选出阳性危险因素,对阳性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3964例患者实施脊柱开放手术,术后3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16~76岁(61.2±3.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2例,全身其他部位感染(包括慢性感染)3例,类固醇激素服用史(自身免疫性、代谢性疾病)1例。单因素卡方检验提示高龄、糖尿病、肥胖、长手术时间、内固定置入、输血是脊柱术后感染相关阳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史、类固醇激素服用史、全身其他部分感染、脑脊液漏、二次手术、后路手术与脊柱术后感染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糖尿病、输血、内固定置入及长手术时间会增加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其中长时间手术、肥胖、输血导致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最高,其次是糖尿病和内固定置入,而高龄在所有阳性危险因素中导致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最小。结论:肥胖、高龄、糖尿病、输血、内固定置入及长手术时间会增加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以降低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月~2005年1月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术后未复发的21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合并脊柱外结核情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及手术后是否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术前是否存在其它合并症、术后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加强营养、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