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1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46~72岁,中位年龄57岁。糖尿病病程2.4~32.0年,中位时间16.0年。Wagner分期:2期7例、3期8例、4期2例。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膝关节以下动脉闭塞或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均接受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术后3~5 d开始牵拉搬运胫骨截骨块(1 mm/d),14 d后逆向搬运;总搬运时间28~30 d。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5个月。骨搬运期间,4例出现局部钉道口感染,3例钉道脂肪液化、渗液。15例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愈合时间35~72 d,平均48 d;溃疡愈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部皮温、踝肱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复查示侧支循环形成。2例(Wagner 3、4期各1例)治疗后足部溃疡仍进展,行足部及小腿截肢治疗。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术治疗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39~95 (68.9±11.3)岁;按照Wagner分级,2级2例,3级35例,4级50例;糖尿病病程10~16(13.0±2.2)年;糖尿病足病程21~48(34.2±8.6)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9(12.6±2.8)个月。骨搬运期间,2例发生钉道皮下组织液化、渗液,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结痂。经骨搬运术治疗后,1例患者因感染较重行踝关节线上5 cm截肢;1例患者创面愈合后1年时,患足再次破溃,在同一部位再次行骨搬运,术后8周创面完全愈合。87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3~24(11.9±3.8)周。术后3个月足部皮温(31.70±0.32)℃较术目前(28.90±0.91)℃增高(t=5.72 P=0.006);术后 3 个月 VAS 评分(2.20±0.13)分较术前(7.80±0.72)分降低(t=25.38,P=0.000);术后3个月ABI 0.98±0.24较术前0.48±0.30明显改善(t=14.68,P=0.000)。结论: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周围血管恢复,从而促进患足创面愈合,减少或避免截肢。同时,改良截骨法创面更小,手术操作更简便,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 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nger 3~5级难治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1月,采用VSD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21例经保守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5~88岁,平均65岁。糖尿病病程8~15年,平均12.2年;糖尿病足病程7~84 d,平均35.3 d。术前糖尿病足溃疡范围为2 cm×2 cm~8 cm×5 cm。按Wanger分级:3级8例,4级11例,5级2例。5例行下肢血管造影、16例行下肢血管CT造影,均提示膝以下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未完全堵塞。患足皮温(29.28±0.77)℃,C反应蛋白(38.03±31.23)mg/L,白细胞计数(9.44±2.21)×10~9/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5)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为(54.3±10.3)分。结果术后2例Wanger 4级并有吸烟史患者治疗失败,分别于术后30 d及45 d行大截肢(踝关节以上截肢);1例Wanger 5级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后60 d突发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余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40~62 d,平均46 d拆除外固定支架。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50~120 d,平均62.5 d。18例患足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见原位及其他部位溃疡复发。术后均未出现胫骨骨折及小腿皮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溃疡愈合后患足皮温为(30.86±0.80)℃,C反应蛋白为(22.90±18.42)mg/L,VAS评分为(2.4±1.2)分,Barthel指数为(7 7. 3±4. 6)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白细胞计数为(8.91±1.72)×10~9/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0,P=0.291)。结论 VSD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可有效促进Wanger 3~5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但吸烟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及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存在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共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观察并记录12例患者的VAS评分、患足皮温、10g尼龙线检查数值、踝肱指数、双下肢CTA(下肢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及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评价,以感染、切口皮肤坏死情况、外固定架松动、溃疡复发情况来判断并发症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足部溃疡均完全愈合,无截肢病例。骨搬运开始后7天,患足溃疡创面逐渐出现新鲜肉芽,1个月后可观察到创面面积逐渐减小。12例患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14~19周,平均(15.93±1.12)周。术后患者下肢均行CTA检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逐渐开放,搬运窗周围的侧支动脉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足背动脉显著增粗且清晰可见。12例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踝肱指数、10g尼龙线检查数值及患足皮温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术治疗糖尿病足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较少,今后还需进一步增加研究病例样本数量来证明此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9例Wagner 4级糖尿病足患者,采取3D打印截骨导板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9例,左足9例,右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5.58±7.2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足部皮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糖尿病足创面愈合、保肢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05±3.94)min,术中失血量(35.00±5.77)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26±3.43)个月;所有患者糖尿病足创面顺利愈合,未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较,术后足部皮温显著升高(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且使得手术操作简易化、准确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6年3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56.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按Wagner分级,2级10例,3级22例,4级8例。[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1.5个月,患足均获得愈合(全部保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6周,患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改善甚至消失。[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患有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23例23足,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通过观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1年后保肢率评价疗效,比较手术前后足部皮温、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部分患足手术前后DSA评估血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92±6.03)min,术中失血量(30.12±4.15)ml,1例WagnerⅢ期患者截肢,1例WagnerⅣ期患者死于心衰。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51±0.32)个月;WagnerⅢ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92.86%,WagnerⅣ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88.89%,两分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足部皮温显著升高(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有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患足DS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搬移骨块周围形成了较多的毛细血管,足部动脉增粗清晰显示,血流明显加快。[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避免或延长患足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9.
孙勇  肖耀广  王贺 《中国骨伤》2018,31(10):949-952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7月至2017年3月,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6~61(51.6±6.8)岁。Wagner分级:3级5例,4级15例。手术前后观察并记录截肢平面、溃疡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患足皮温,CTA观察血管再通及血管网重建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2.4个月,所有患者足部溃疡顺利愈合,时间6~18(13.2±3.7)周,坏死及截肢平面没有上移,患足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5.6±0.8降低至术后1年的0.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5);患足皮温由治疗前的(27.9±1.1)℃提高至术后1年的(30.9±1.1)℃(t=-5.98,P0.05)。CTA可见术前闭塞的血管再通,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加,足部血管网重建。结论:Ilizarov胫骨横向搬移术能促进足部血管的再生、微血管网的再通或重建,从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的愈合,适合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于主干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当慎重或配合介入等血管再通技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创面愈合率,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面积、踝肱指数(ABI)及创面(W)、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8.4±5.32)岁。右侧9例,左侧15例。糖尿病足患者Wagner 3级19例,Wagner 4级5例。手术前后测量患肢皮温,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踝肱指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2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足均获保肢并愈合,术后患足皮温为(34.21±1.32)℃,与术前(31.34±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足VAS评分(0.46±1.13)分,与术前(4.41±3.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踝肱指数(0.91±0.18),与术前(0.53±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37.12±4.21)cm/s,与术前(28.84±3.27)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对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简单,改善循环及保肢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单骨瓣弧形切口与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共238例,其中采用传统单骨瓣弧形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患者82例(传统截骨组),男61例,女21例,年龄42~86岁,平均(68.7±7.8)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31 kg/m~2,平均(27.2±1.7)kg/m~2,术前足背皮肤温度(29.5±1.9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40±0.36)分,踝肱指数(0.31±0.51),经皮氧分压(28.4±2.14)mm Hg;采用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患者156例(改良截骨组),男117例,女39例,年龄49~89岁,平均(69.2±9.2)岁,体重指数24~33 kg/m~2,平均(26.3±2.1)kg/m~2;术前足背皮肤温度(28.9±0.8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90±0.48)分,踝肱指数(0.29±0.73),经皮氧分压(29.1±1.93)mm Hg。所有病例均有6个月以上的随访资料,分别收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个月足部皮温、VAS评分及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48.7±5.6)min,改良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27.5±2.8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68 7,P=0.001 3);传统截骨组出现搬运区切口感染7例(8.6%),搬运区骨髓炎2例(2.4%),搬运区骨折3例(3.6%),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1.2%),总并发症13例(15.8%);改良截骨组出现搬运区切口感染1例(0.64%),总并发症1例(0.6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踝部皮温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单骨瓣弧形切口与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具有相近的临床疗效,但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09-1812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对Wagner 2~4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9例。[结果]除2例截肢外,17例患者均获12~16个月随访,平均(14.21±4.24)个月。在伴周围血管疾病(PAD)的9例患者中,7例术后静息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但ABI及足部皮温未见明显改善(P0.05)。在伴周围神经病变的16例患者中,术后10 g尼龙丝试验结果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溃疡愈合率、溃疡复发率、胫骨骨折率、钉道感染率、截肢率分别为47.37%(9/19),22.22%(2/9),10.53%(2/19),26.32%(5/19),10.53%(2/19)。[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在短期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的静息痛症状,但其对血运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足是由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不能期待单纯行胫骨横向骨搬运全面改善糖尿病足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0月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2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1~86岁,平均65.6岁。糖尿病足2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感染病程1~27年,平均14.9年。记录所有患者足踝部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以及糖尿病足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Wagner分级、WIFi(W:下肢创面分级;I:缺血分级;Fi:足部感染分级)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 1例糖尿病足患者于术后111 d创面好转,无脓性分泌物,后失访;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个月,平均8.4个月。术后胫骨截骨切口和局部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术后21例出现外固定架针道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均未出现针道感染。2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1例因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急性下肢血管栓塞,足部急性坏疽而截肢;余22例足踝部均愈合,愈合时间2.5~11.0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Wagner分级和WIFi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于术后6个月足踝部愈合;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于术后16、18个月足踝部愈合。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加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加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分析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4个月,除1例患者骨搬运过程中骨折再次手术外,余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及保护性感觉,保全了肢体。[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联合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术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运及皮肤感觉,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并最终保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Wagner 3~5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34~79岁,平均60.6岁。均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28年,平均10年。糖尿病足病程1~12个月,平均2.7个月。根据Wagner分级,3级8例,4级23例,5级2例。术后观察患足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保肢率。评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测量足背皮肤温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足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1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5.3个月;保肢率100%。术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患足皮温为(32.64±2.17)℃,较术前的(31.28±1.99)℃显著改善(t=0.05,P=0.00);但与健侧皮温(32.46±2.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41)。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4±0.7)分,较术前的(4.3±0.8)分显著改善(t=3.10,P=0.00)。结论 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可促进患足溃疡愈合,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案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7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4例门诊复诊随访,3例门诊和家庭复诊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伴溃疡形成的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结合负压引流治疗的19例伴溃疡形成的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42~82岁,平均(64.57±7.14)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4.62±6.19)年;左足12例,右足7例;溃疡面积2 cm×3 cm~8 cm×6 cm;按照Texas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病例为D期,其中2级3例,3级10例,4级6例。手术前后测量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评价患足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9个月。17例患足创面均得到愈合;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51±0.20升至0.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P=0.000);术后3个月的MNSI为5.76±1.44,优于术前的4.0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00)。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显示患足微血管网再生满意,患足功能达到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需要。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可以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结合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手术简便、疗效确切,保肢成功率高的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20例患者,共24个糖尿病足部。术中在患肢胫骨中段截骨,截骨宽约1.5~2 cm,长约10~12 cm,术后5~7 d开始横向搬运截骨,能促进骨块周围血管及软组织再生,形成新的微循环系统以改善患肢血运,促进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结果] 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恢复。[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有良好的疗效,能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5例,其中,23例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VSD组),22例单纯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非VSD组);对比两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