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提出了"食饮有节"的饮食养生原则,并围绕此阐述了一系列饮食观念,为中华食养体系的构建写下开篇之笔。历代著名医家关于"轻身延年"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不节成为影响现代人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归纳整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和中医古籍,从中医传统饮食养生观与分子机制之间关联点出发,从饮食限制和规律饮食两方面出发初步探讨现代医学饮食观念与传统食养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科学推进当代饮食养生内涵诠释与实践指导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青坡  王鑫  高希言  潘富伟 《中医学报》2016,(10):1507-1510
孙思邈继承传统中医的养生理念,在道家修德以保身以及吐故纳新思想的影响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养生重德、依食摄生、食养为上、节欲保精、动静结合等为核心的养生之道,与《黄帝内经》养德宁性、顺其自然的修身原则一脉相承,对后来养生保健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四季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古至今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古代医家对四季饮食养生的认识,也根据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确立饮食原则及各季节适用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佛教膳食观对中医食疗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以饮食心理的健康来达到修行的目的,与儒家和道家的饮食观相比,其“食为行道,不为益身”的精神理念甚为明显.笔在对佛教饮食观与中医养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佛教饮食遵循的“戒杀”、“素食”、“饮茶”以及“分餐”而食所体现的饮食精神和蕴涵的科学养生观,影响着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有着系统理论、丰富方法 和手段的中医养生尤显其重要意义.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调理理论,对现代社会人们养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和方法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中医"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理论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养生方法。倡导全社会、全人类都要注重健康,做到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心情舒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科学养生,有效防范疾病,追求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饮食养生,作为人体保健防病,抗衰益寿的重要方法,倍受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所推崇。究其根本原因,乃是饮食水谷能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生命之根本一精、气、神提供物质基础,使精盛、气旺、神全,以养脏腑,秘阴阳,而发勃勃生机。因此,饮食养生的要旨就在于生精、益气、养神。无论是对饮食物的选择、调配,还是服食宜忌等,都应时时顾护精气神。饮食与精气神《养老奉亲书》中论述饮食与精气神的关系时明确指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分析古今常用较有效的食养、食疗方剂的作用,其大都旨在通过调补精气神以养生。如小麦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粳米补中益气,枸杞益精养血,元肉养血安神;莲米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调理好饮食对保健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一书中,提到后天保养的几个要诀,其中有饮食调节一条,即"物熟始食,水沸始饮",这是他长寿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模式逐渐从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目前养生保健实践中更注重药疗、食养和身体锻炼,治疗疾病时注重药物治疗.中医"治未病"重在调养心神的方法,与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不谋而合,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以"治未病"为主旨,渊源深远,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升华,已经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统,具有全科医疗的本质。中医养治手段丰富,疗效确切,但由于现有的中医养治手段尚未整合形成系统,无法统筹安排,无法体现中医养治的优势,制约了中医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整合多种中医养治手段,结合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了"四时七养"中医养治平台。依据春夏秋冬"四时",施行"心养、气养、动养、居养、术养、食养、药养",进行个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医动态养生调护,实现了医院、社区、居家一体化的中医养治,避免了"重治疗,轻预防;重实践,轻理论;重生理,轻心理;重结果,轻过程;重外管,轻自理;重警示,轻自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和运动养生是中国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在漫长的生活,劳动生存实践基础上,世代传承的关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益寿天年的保健理论与方法,是历代养生家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植根于一定的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观及对人体奥秘不断深化认识蕴含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养生思想及独特养生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药食同源是人类在药物与食物中总结的知识,可以充分显示出食物在治疗与保健方面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养生的定义与方法与药食同源理论,探讨药食同源起源与发展,分析药食同源的思想和饮食养生相关性,以期充分发挥药物与食物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太平圣惠方》研究现状基础上,着重探讨“食治论”卷对食养食疗独立为一个中医学学科的意义,探析了该书先食后药、气血为本、饮食有节、简便易行的养生思想特点,同时从历史文化角度阐释了该书注重养生背后所承载的宋王朝的“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膏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着独特的功用。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膏方养生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品",而已成为百姓们的养生保健新时尚。膏方作为独具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剂型,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能用来养生保健,调理亚健康状态。近年来随着"治未病"的深入人心,适用于慢性病调养及养生保健的膏方,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文通过对膏方历史源流的梳理,反映历代膏方特色,充分认识膏滋药的重要作用,古为今用,以期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继续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泗猷 《微创医学》2003,22(6):896-899
当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比例也日益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祖国医学是养生保健的一大宝库,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老年养生保健,对这方面有十分详细的论述.本文结合历代和当前医家对老年保健的研究成果,就老年保健及中医养生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医养生的理论,针对代谢综合征的一级预防,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精神调摄等养生保健手段,进行治疗性改善其生活方式,从而祛除病因,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达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五菜为充”理论,以期更全面地指导菜品养生。[方法]撷选《内经》相关条文,追溯其中关于“五菜”的食养原则,联系后世医家著作与文献研究,探索分析“五菜为充”的内涵、阴阳五行属性,以及与五脏、四时五味、体质等的配属关系,归纳总结“五菜”的食养原则与饮食禁忌,并结合现代研究,为“五菜”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及相关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五菜均为药食同源之品,由《内经》阐发的“五菜养生”理论,不仅是对古人饮食结构的回顾,更是对后世食养食疗之道的指导。基于《内经》,诸医家依从“葵、韭、藿、薤、葱”五者的阴阳五行、四性五味,阐明其对人体五脏“养”与“伤”的双重作用。“五菜”只有合理搭配,适量、适时、适人地摄入,才可以达到治已病、防未病的效果。同时,现代多项药理毒理研究也证实了“五菜”所具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保健价值。[结论]菜品养生之道博大精深,探讨分析“五菜”的膳食原则及其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有助于为大众树立正确的五菜养生观,启发人们合理搭配“五菜”,依效适食,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因其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关注度、重视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加之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中医养生当代科普乱象丛生。因此,建设养生方法评价平台,对养生疗法利用多种方法科学地建立相关参数并完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优化中医养生理论,是新形势下中医养生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壮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壮医对养生的早期认识和实践,壮医药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二路"为基本特征。壮医养生实践体现在饮食养生法、民俗养生法、足部按摩养生法、经筋保健按摩法。充分体现"未病先防"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首见于明代铁峰居士所撰《保生心鉴》,书中分述了每个节气的导引方法及主治病症,被后世广泛流传.研究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的养生理论,对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在"天人合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五运六气理论与经络学说,更加完善了导引法的理论体系.本文以立春、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