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托架与真空垫的联合固定对胸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单纯真空垫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与真空垫联合固定方式,运用CBCT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结果: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方式(Ⅰ组)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1±1.52)mm、y轴为(3.3±0.95)mm、z轴为(2.7±0.95)mm,乳腺托架与真空垫联合固定方式(Ⅱ组)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1.9±1.29)mm、y轴为(1.8±1.03)mm、z轴为(1.9±0.88)mm,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结果显示,两组摆位误差在x轴没有统计学差异(P>0.5),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05),z轴无明显差异(0.05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乳腺托架、乳腺托架联合U膜、真空垫联合翼型板3种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以找到更好的个体化固定方式.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乳腺托架固定,B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图像引导下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margin)外放。方法行MVCT图像扫描,将扫描获取的MV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轴方向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并对误差值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共行592次MVCT扫描。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5±2.8)mm、(-1.1±6.4)mm、(6.0±4.4)mm和(-0.2±0.7)°。X、Y和Z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97.13%(575/592)、88.01%(521/592)和37.84%(224/592),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1°,所占比例为93.92%(556/592)。根据公式得出在X、Y和Z 3个方向PTV的边界外放间距值分别为5.2、9.9和7.5 mm。结论对MVCT图像引导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为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及疗效,推荐胰腺癌放疗在X、Y和Z三维方向上CTV到PTV的margin外放值分别为5、10和8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技术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瓦里安RapidArc直线加速器治疗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头颈部患者53例,胸部患者58例,盆腔患者69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行KV-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扫描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分析靶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值及其误差分布情况,探讨我科CTV–P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平移误差Lateral左右(x)方向、Vertical背腹(y)方向、Longitudinal头脚(z)方向分别为头颈部x(0.55±0.79)mm,y(0.81±1.00)mm,z(1.21±1.12)mm;胸部x(1.13±1.26)mm,y(1.03±1.09)mm,z(2.12±2.15)mm;盆腔x(0.94±1.16)mm,y(0.87±1.08)mm,z(2.02±1.78)mm;绕y轴方向旋转(Rtn)误差分别为头颈部(0.39±0.48)°,胸部(0.47±0.54)°,盆腔(0.44±0.51)°。结论:CBCT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保证放疗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千伏级锥形束 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全程91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分次间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x、y、z方向的偏差和偏移等中心距离分别为0.04(-0.16, 0.25)、-0.05(-0.37, 0.28)、0.10(-0.06, 0.24)和0.55(0.38, 0.78) cm。临床靶区除CTV的HIsum-HIplan和CTV1 的Dsum_D50-Dplan_D50与HIsum-HIplan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临床靶区的配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计划靶区除PGTVnd的Dsum_median-Dplan_median、Dsum_mean-Dplan_mean、Dsum_D50-Dplan_D50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计划靶区均有统计学差异。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分布对比呈现负偏态分布,峰度降低。GTVnd、CTV、CTV1、CTVn、CTV_all与PGTVnd、PTV、PTV1、PTVn、PTV_all剂量偏差均呈降低,计划靶区的累积剂量偏差比临床靶区偏差明显增大。Dmin偏差、D98偏差、D95偏差偏离最大,Dmax偏差、D5偏差、D2偏差变化次之,Dmedian偏差、Dmean偏差、D50偏差变化最小,反S型DVH曲线向左偏移,斜率增大。临床靶区HI偏差均上升。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差异性,靶区累积剂量降低、均匀性变劣。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在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在放疗计划设计时考虑增加CBCT次数带来额外剂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陆世培  陈昱汐    盘茵琳      黄思娟  杨鑫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11):1360-1366
目的: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测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肝癌的摆位误差,并讨论摆位误差对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的肝癌患者13例,每日放射治疗前行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灰度配准,根据肿瘤靶区及OAR位置获取患者移床参数,在计划系统中计算剂量分布,并分析移床参数对靶区PTV、OAR剂量和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等一系列剂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校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47±2.00)、(1.54±4.16)、(0.10±2.77) mm,Y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大。相对于最小位移,最大位移对靶区、HI和CI影响大;对于OAR,与原始计划相比,左肾、小肠最大位移的剂量分布在Dmean、Dmax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右肾最小位移的剂量分布在Dmean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 mm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比>5 mm的影响小,但对于最小剂量和覆盖率仍然影响显著。应该尽可能减小摆位误差,以实现精确放疗。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数字重建图像(DRR)和射野图像,测量其摆位误差;从其他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另外10名作调强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治疗时体位的三维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一系列相关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明确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的影响。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mm,(-0.41±1.54)mm,(-0.31±1.67)mm;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超过3mm的摆位误差对GTV的最小剂量和CTV个别剂量参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腹背方向的误差对脊髓和脑干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调强治疗的患者,摆位误差需要控制在3mm之内:在日常工作中用EPID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降低直肠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0月~2020年10月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行直肠癌调强放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摆位误差高的问题进行分析,将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实施后摆位误差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后直肠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在X方向分别为(-1.389 4±0.426 7) mm、(-0.820 5±0.265 3) mm,Y方向为(0.971 2±0.296 1) mm、(0.421 3±0.111 4) mm,Z方向为(0.712 5±0.235 6) mm、(0.469 7±0.141 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运用于降低直肠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直肠癌调强放疗摆位的误差,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在肿瘤靶区内,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乳腺体架固定与真空垫网膜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 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两组患者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行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患者每周扫描一次CBCT,连续扫描4周,对其结果行q检验,验证4次扫描的重复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7±3.61)、(0.63±4.19)、(-0.37±5.05) mm,对照组的分别为(0.64±3.25)、(-2.03±4.51)、(2.47±2.67) mm,两组在上述方向比较,t=-0.46、2.55、-2.79,P=0.650、0.014、0.007,Y轴和Z轴有统计学意义。乳腺托架患者X、Y、Z三个轴4次扫描重复性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X轴方向,两种固定方式无差别,在Y轴和Z轴方向,采用乳腺体架固定方式优于采用体部固定底板+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而且采用乳腺托架的患者重复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临床医生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勾画与外放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3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每周一次统获取患者正侧位图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e,EPI),在iView GT系统下与患者首次计划设计时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对照比较,计算摆位误差。结果:左右x轴方向误差为1.36 mm±1.02 mm,前后y轴方向误差为1.23 mm±1.05 mm,上下z轴方向误差为:1.34 mm±1.08mm。结论:3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时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5 mm,严格执行摆位质量控制前提下,这个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医生从内靶区放外5 mm产生PTV,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肿瘤受到完全的照射,同时也能保护更多的正常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31~83岁,中位年龄6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试验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对照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运用锥形束CT(CB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真空垫、乳腺托架合并发泡胶两种固定装置在老年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以寻求最佳的个体化固定装置。方法 选择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93例,年龄60~90岁,中位年龄74岁,其中60~69岁14例,70~79岁37例,≥80岁42例;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3.9 kg/m2 52例,BMI> 23.9 kg/m2 41例;病灶位置左侧54例,右侧39例。其中47例使用真空垫进行固定,46例使用乳腺托架合并发泡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两组数值,得出摆位位移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大小。结果 乳腺托架合并发泡胶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10±0.16) cm、(0.05±0.26) cm、(0.08±0.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空垫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28±0.31) cm、(0.11±0.79) cm、(0.25±0.3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治疗床值摆位技术降低胸腹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应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30例,每位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均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系统的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取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X(左右)、Y(头足)、Z(腹背)三个方向上的治疗床值,该数值为旋转容积调强照射提供了移床的精确数据。对所有患者第10次治疗前再行CBCT,与定位CT图像匹配,计算并分析第10次的摆位误差。结果:30例患者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25)mm、(3.03±1.47)mm、(2.47±0.97)mm。结论:应用固定床值摆位技术明显降低了X和Z方向的误差。同时,摆位时以治疗床值的作为参考,简化了摆位过程,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型体膜固定板与传统型体膜固定板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对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28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肿瘤分期(TNM)ⅡA~ⅡB期34例,ⅢA~ⅢC期94例;BMI 18~29 kg/m2,中位BMI 24.5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改良型体膜固定板)60例和B组(传统型体膜固定板)68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采用自动灰度线性+旋转匹配(Grey+Tine),得出三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不同体膜固定板之间的摆位误差。以BMI 24 kg/m2为分界点,将BMI<24 kg/m2为1(非肥胖)组,≥24 kg/m2为2(肥胖)组。分析BMI对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8±0.14) cm、(0.25±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72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A组采用真空负压垫固定,B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C组采用真空负压垫+热塑体膜固定。三组患者均使用CT模拟定位机定位,治疗前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系统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并比较。结果 A、B、C三组在X轴方向的误差分别为(2.71±2.44)mm,(2.46±1.44)mm,(1.72±1.01)mm;在Y轴方向的误差分别为(3.89±3.04)mm,(3.68±1.93)mm,(2.01±1.20)mm;在Z轴方向的误差分别为(3.21±1.99)mm,(2.20±1.37)mm,(2.29±1.04)mm。A组与B组在X轴、Y轴方向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Z轴方向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组与A组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在X轴、Y轴方向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Z轴方向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三种体位固定方法进行两两分析比较,最终得出体位固定技术中真空负压垫+热塑体膜固定方法的误差最小,应优先选择。但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多,性价比低,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德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5):2080-2083,2089
目的:对采用头颈部精确定位摆位仪进行定位和摆位的体位重复性和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研究。方法:利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内的坐标系线和定位线的特点,接合颅骨茎突的特点,以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为参考点,通过对左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坐标系原点、肿瘤中心点等在坐标系内空间位置变化的测量,得出体位重复性和摆位误差数据。结果: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在三维空间的平均摆位误差是1.05 mm,肿瘤中心点相对于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在三维空间的平均摆位误差是1.25 mm。结论:头颈部精确定位摆位仪在提高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减小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面效果显著,将是肿瘤"三精"放射治疗必不可少的辅助器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及三种固定方式下头颈部肿瘤的外扩边界。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腹背方向(AP)、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的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头部以及上颈部靶区,三种固定方式均可。存在肩部靶区患者采用头颈肩真空垫加头颈肩热塑膜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通过比较4种不同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找出一种靶区覆盖率高、均匀性好、适形度高而正常组织受量少的治疗方式。 方法:随机选取1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制定4、5、6野调强计划(4F-IMRT、5F-IMRT、6F-IMRT)及适形混合调强治疗计划(Hybrid-IMRT),比较4种不同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 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Hybrid-IMRT、5F-IMRT和6F-IMRT的CI优于4F-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IMRT、5F-IMRT和6F-IMRT之间统计无差异(P>0.05);4种计划的HI分别为:4F-IMRT(0.22)、5F-IMRT(0.22)、6F-IMRT(0.21)、Hybrid-IMRT(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的V5方面,Hybrid-IMRT和4F-IMRT好于5F-IMRT、6F-IMRT,V20方面,Hybrid-IMRT优于其它3种治疗计划(P<0.05),V30方面,Hybrid-IMRT明显低于4F-IMRT和6F-IMRT(P<0.05),其余治疗计划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Dmean方面,Hybrid-IMRT计划明显高于5F-IMRT和6F-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IMRT和4F-IMRT计划之间统计差异不明显(P>0.05);4种计划心脏的V30、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ean方面,Hybrid-IMRT和4F-IMRT计划明显低于5F-IMRT和6F-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计划脊髓的Dmax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甲状腺的Dmean方面,4F-IMRT不如其它3种计划,有统计学差异(P<0.05);4种计划的机器跳数平均值,Hybrid-IMRT<5F-IMRT<4F-IMRT<6F-IMRT。 结论:Hybrid-IMRT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不会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能够通过剂量验证,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兆伏级CT(MVCT)在线测量校正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之间的外放距离。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21例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靶区部位MVCT扫描。并将扫描后的MVCT图像与定位时千伏级CT(kV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四个方向的偏差数值,对其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行358次MVCT扫描,其摆位误差值在x、y、z和Roll方向分别为:(-0.14±0.60)mm、(-1.21±0.44)mm、(0.69±0.93)mm和(0.02±0.26)。x、y、z方向CTV和PTV之间的外放距离分别为:5.5mm、7.4mm和3.9mm。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较大,Tomotherapy通过在线摆位校正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临床上建议胰腺癌患者在x、y、z方向上CTV和PTV之间可分别外扩5mm、7mm和4mm,为精确照射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与传统医用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放疗中重要正常组织与靶区剂量-体积参数进行剂量学比较。同时,在剂量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吸收剂量测量验证各种技术间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方法:选取10例T1N0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乳腺靶区放射治疗病人(无锁骨上照射区域),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利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定角调强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与医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比较乳腺癌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剂量的优劣。评估靶区剂量与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组织剂量-体积参数,进行剂量学比较。同时,利用热释光剂量仪在乳腺癌病人表皮进行实测剂量,比较3种技术处理由于病人呼吸运动对表面剂量的影响,及评估时间因素对治疗效率的影响。 结果:10例乳腺癌病人采用定角调强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与医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PTV HI分别为0.15±0.01、0.06±0.01和0.20±0.15(P<0.001);CI分别为0.76±0.00、0.81±0.03和0.74±0.04(P>0.05);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4.12±0.87、3.82±0.53、6.33±2.49 Gy(P<0.001),左前降支最大剂量分别为20.38±5.66、13.34±3.78、34.56±4.12 Gy(P<0.001),患侧肺组织平均剂量分别为6.78±1.33、7.22±2.34、12.76±2.10 Gy(P<0.001)。患者6个实测剂量点的吸收剂量3种技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从综合靶区覆盖、正常组织剂量-体积参数、剂量实测与治疗效率等方面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定角调强技术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而言有低剂量范围小、靶区覆盖佳、解决治疗中呼吸运动影响等优势,推荐使用该技术用于乳腺癌病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