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32-3533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同期确诊治疗的中青年患者60例(≤60岁)心电图、并发症和死亡率。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组多部位、正后壁及广泛前壁梗死较中青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不具统计学意义。老年AMI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不同于青年人,应针对老年人临床特征加以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脑出血和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青年组(18-40岁)57例,老年组(≥66岁)395例。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也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头痛、呕吐发生率青年组均为57.89%,老年组分别为31.14%、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即刻意识障碍发生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15.79%,9.62%,P〈O.05)。两组性别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异常,以头痛、呕吐为典型症状,发病即刻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老年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症状、并发症、肺功能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例。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体征更为明显,诱因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并发症多,重症患者的比例高,病死率也高,故要高度重视,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青年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从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三个方面回顾性分析31例中青年AMI患者的发病特点,针对其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病诱因依次为嗜烟酒、暴饮暴食及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依次为嗜烟酒、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等,临床特点为症状明显、并发症少、造影结果多为单只病变;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28例康复出院,3例并发心力衰竭,无一例死亡。结论:中青年AMI预防重点在于疾病知识普及、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1例80岁以上自发性脑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性别、出血部位、并发症、发病前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与同期住院60~79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出血部位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其次为脑叶、小脑,两个部位同时出血并不少见,所观察病例无脑干和脑室出血;出血后并发症以肾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最常见,其次为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病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以存活4周为计算,本组病例总病死率为29.51%。【结论】高龄老年人脑出血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性期积极合理的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不同的年龄段将 16 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分为三组 ,在致危因素、合并症、发病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0岁以上老年人比较年轻的病人有更多的致危因素和合并症 ,最主要的为高血压、糖尿病及肺部感染等。初发症状多无典型胸痛 ,而仅表现为气短胸闷、意识障碍、消化道症状或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的相应症状。心电图上表现为无Q波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也较为常见。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较年轻病人。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无Q波及多部位心肌梗死较为多见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急性期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期主要并发症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高于实验组(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而导致对照组患者死亡情况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霞 《天津护理》2011,19(6):326-32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症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AMI 56例(观察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合并AMI 48例(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性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AMI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并实施全方位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患者住院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并发症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37例脑出血患者出院时巴塞尔指数和残疾指数和出院时减少的脑卒中评分百分数进行评定,并统计病死率,分析有无住院并发症,两组预后的差别。结果:有住院并发症者出院时脑卒中评分百分数减少明显低于无并发症者(P<0.01),出院时及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低于无并发症者(P<0.01),残疾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1),有并发症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脑出血住院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增加病死率,积极防治住院并发症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年龄≥60岁和≤45岁483例中青年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男、女性别比为1.97:1,中青年组为4.46:1;无消化道症状以出血为首发者老年组占23.8%,中青年组占8.9%,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为65.3%,中青年组为30.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内镜下特点、伴发症,消化性溃疡发病诱因、胃溃疡发生部位及胃黏膜活检病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因患者年龄阶段差异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青年脑出血的最新流行病学特点,为中青年脑出血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日-2007年12月31日636例资料完整的中青年脑出血急诊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当中男女之比1.60∶1.00,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脑出血最好发于53岁(占7.40%);中青年脑出血患者职业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无业、职员、农民和干部;中青年脑出血最主要的诱因为过度活动;中青年脑出血的初发症状主要为肢体过度活动障碍386例(60.69%),头晕、头痛384例(60.38%),恶心、呕吐325例(51.10%),意识障碍242例(38.05%),失语138例(21.70%);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及家族史比例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中青年脑出血病变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区329例(51.73%),其次是脑叶148例(23.27%);转归情况中治愈或好转432例(67.92%),未愈或死亡204例(32.08%)。结论:积极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应该从早期健康教育,适当运动,尽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等开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3年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资料及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结果出血量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急性期颅内高压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气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意识障碍的患者发病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多在病程7 d以内出现出血,NIHSS评分及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所收治的53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颅内高压症不明显,易出现并发症.护理要点是注意意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延误就医,并发症多,护理任务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患者,分析其冠脉再通率、自主循环恢复率、急性期死亡率、出院生存率、重要脏器出血的发生率、脑复苏的成功率等。结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在排除急性心包填塞、胸腹腔出血、继发性颅内出血后给予及时溶栓开通冠脉,能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生存率、降低急性期死亡率,重要脏器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提高;对于发病年龄较轻、心肺复苏时间10 min的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较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在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993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清除术治疗的急性重型脑出血32例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期我科锥颅抽取血肿治疗的急性重型脑出血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吸收)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的有效率、病死率、病残率。结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的有效率、病死率、致残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合并脑出血的症状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  相似文献   

19.
龚家俊  王文敏 《新医学》2021,52(5):371-37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急性脑卒中后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脑出血组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47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实验室检查以及在内科基础上进行保护心肌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2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CCS的发病率、心肌酶变化,并随访6个月,比较有无CCS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心律失常及入院第3日心肌酶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脑梗死组(P均< 0.017)。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CS发生率分别为6%、20%、38%,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CCS发生率高于脑梗死组(P < 0.017)。随访6个月,发生CCS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58%,高于未发生CCS患者的20%(P < 0.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较易出现CCS,造成患者的不良预后,需重视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监测,若患者出现CCS,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控制CCS病情,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