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两种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排班模式的效果。方法实行以护士长领导下高级责任护士-护理小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层级管理梯队的APN排班,并与传统的排班模式比较层级管理效果、交接班次数、夜班次数、拖班时间以及交通费用。结果 APN排班层级管理优于传统排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N排班在交接班次数、夜班次数、拖班时间以及交通费用方面均少于传统排班。结论 APN排班体现了层级管理,减少了交接班次数以及拖班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APN排班也存在着夜班时间长,人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护士层级管理,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通过改进排班模式,开展APN连续性排班法,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定各级责任护士任职资格及完善各班工作指引,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法与护士层级管理能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排班模式结合分层级使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以护士长领导的层级管理模式,根据专业、工作量实行APN排班或TDN排班,合理调整人力资源,落实各岗位职责,减少交班次数,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实施整体的连续护理服务。同时加强管理、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及监督检查机制。结果: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班模式结合分层级使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医生、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责任护士三班制排班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排班模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方法 实行A-P-N三班制排班,从病床分配、建立护理组长制度、制定排班原则、修订护士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 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减少了交班时间,真正把时间还给了患者,减轻了年轻护士工作压力,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层级使用.结论 责任护士三班制排班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进了护理质量,整合护理团队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PN连续排班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PN连续排班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调整各班上班时间,交接班次数由过去的每天5次改为3次,中午班、上夜、下夜3个时间段由1人增加为2人,每班设立护理组长。试行6个月后调查护士满意度,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次数。结果实施APN连续排班后,护士对拖班现象、团队合作精神、交接班的清晰度、熬夜次数、交接班次数、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等6个方面有较高的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次数较实施前减少72.73%。结论连续排班有利于患者安全、有利于护士身心健康和快乐工作、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和谐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罗颖  林菊芳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63-64,73
目的探讨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2009年9月将护士排班方式由传统排班模式改为APN连续性排班模式。比较两种排班方式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率及护士对APN排班的支持率。结果 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实施后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率及护士对分层级管理和APN连续性排班的支持率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N连续性排班和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当前卫生部倡导优质护理服务的形势下,探索一种适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排班方法。[方法]以APN排班法为基础,在2年共计105次(每周1次)的排班过程中,多次对其进行改革,保留其交接班的时段和次数,将层级管理改为扁平化管理,固定责任护士与固定A班组合,使责任制分工能有机地融入班次中。[结果]责任护士分管的病人数量越少,病人满意度越高;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排班法排班时需兼顾多方面,看似麻烦,但在后续质量追踪方面获益,病人普遍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且相处融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在内科、外科各两个病区通过改变护士排班模式,借鉴APN排班方法,将患者直接分给责任护士,同时结合病区特点,动态调整,弹性排班,与改变前的排班相比较,实施一年来,调查护士交接班次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度。结果 改变后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由95.5%上升到98.8%,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度由80.2%上升到95.6%(P<0.05)。结论 通过护士排班模式的改变,更合理使用了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杨俊华  温贤秀 《全科护理》2011,9(13):1186-1188
[目的]介绍APN连续排班在妇科的实施,观察其效果。[方法]对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实行APN连续排班和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实行APN连续排班后,部分护理工作时间、流程有明显变化;护士和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APN连续排班模式体现了护士对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精神,提升了护理管理,特别是根据护士意愿排班,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我科规范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了总护士长-护土长-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制订了规范服务的相关文件,编写了临床常见的情景练习,对全体护士进行了培训及效果评价。结果护理服务示范基地实施后,患者对开展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或P〈0.05).结论规范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00例就诊病人实施人性化服务,并调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2年的实施,病人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服务态度、健康教育、门诊管理的满意率均为91.0%以上。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患角色情景模拟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护士选择角色,护士长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考任务;以点代面,在全院开展护患角色情景模拟学习讨论。结果100%的护士对护患角色情景模拟的学习交流形式感兴趣;98.4%的护士认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97.5%的护士认为情景模拟中的规范服务型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能做到。5个情景模拟中规范服务型护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做到的依次为:白班新病人入院接待100%,皮内试验99.0%,查体温97.3%,夜班收治新病人90.0%,接待咨询者74.0%。11月份全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7.9%,比9月份上升2.9%。结论护患角色情景模拟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合理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病区管理,为病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方法 根据病区床位数,将护士分成两组,各设组长一名,每个护士分管一定床位,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分组护理责任制.结果 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住院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nurses, make full use of limited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highly effective service for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ickbeds, the 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each consisted of one group leader; every nurse was responsible for several sickbeds. Carried out the grouping responsibility nursing under the head nurses'leadership. Results By x2 te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grouping in disease awarenes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P <0. 05) . Conclusions Group nursing represents humarized nursing conception, and betters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ncreased patients'awareness of disease, so enhances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5.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做法与效果。方法: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科室优质服务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深化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流程,简化书写;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护士分层级使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强化健康指导,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合理使用护工,多部门协作等。结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同时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对153例眼外伤致视力下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陪伴护理纠纷的发生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反映了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结论: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重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是解陪伴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4C营销理论,切实了解门诊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改进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及服务质量。方法采用4C营销理论的理念,从服务营销的角度对门诊护士进行管理比较应用前后,护士技术操作及专业知识的变化及患者和医生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应用4C营销理论前后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护士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考核合格率应用前为88.89%,应用后上升至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在应用前为68.8%,应用后为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5);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应用前为79.7%,应用后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6,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年投诉率由3%下降至0%,前后对比明显降低。结论应用4C营销理论进行门诊护理管理,可以提高门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医护及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门诊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管理思路和措施。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精神及我院的服务目标组织学习;结合科室特点,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搞好"三好一满意"活动,倡导微笑服务,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丰富护理内涵;深刻领会"关爱护理,弘扬护理文化"的服务理念,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注重培养护士的各种能力,认真落实核心制度,抓安全管理,提升人文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绩效分配,发挥激励作用。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患关系和谐。结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完善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体系,展现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为医院树立优质的护理品牌形象,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分层管理应用于儿科病房对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儿科病房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分层方案划分并分配职责,调整床护比,定期实施考核。结果儿科病房中开展分层管理的试验组在院方评价中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健康教育这三项得到的分值更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调查表的比较显示试验组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优化了优质服务病房的护理结构,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让优质的护理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