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病房内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院内感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老年病房内80岁以上老年患的院内感染。方法本对1989年1月~1994年12月期间老年病房共收治80岁以上高龄患26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率为16.9%。原发病严重程度与发生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如晚期转移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塞等患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高。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秘尿道。院内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扦菌为主占42.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8%,真菌26.9%。院内感染病死率为17.8%,结论老年患医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与住院天数,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老年病房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研究,全院出院病例892例,院内感染76例。结果老年病房院内感染率为8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526%,其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结论老年病人院内感染率高,可能与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及药物使用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日显其重要性.我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住院病人中将60岁以上老年和60岁以下分为两个组,对医院内感染率和感染部位进行同期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现将我院近三年ICU收治的487例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5年12月~1997年1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487例,男301例,女186例;其中危重患者465例,死亡94例,发生院内感染97例,感染率19.9%。二、调查方法查阅此间ICU全部病案,按有关医院感染标准进行诊断[1,2],并进行相关…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菌群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的情况 ,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以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本院ICU 13 9例患者分离出的 3 10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阳性 (G+)球菌 64株 ,占总数的 2 0 .6% ;革兰阴性 (G-)杆菌共 178株 ,占总数的 5 7.5 %。G-杆菌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 2 1.6% ) ,肠杆菌 ( 6.8% ) ,大肠艾希菌( 6.5 % )。真菌共 61株 ,占总数的 19.7%。亚胺培南 西拉司丁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所有的G-杆菌保持着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逐年下降。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结论 :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真菌的感染率始终较高 ,并且出现菌种的变异。菌种及细菌药敏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越来越困难。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我们对我院痰培养及环境中各类微生物进行了前瞻性跟踪监测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对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老年病房1840例住院患者的 36 77份痰液及普通病房 970 5例住院患者的 10 6 5份痰液标本进行培养监测。对老年病房 10个病区 9、14号病室及普通病房 4个病区 1、6号病室每月 9日作空气培养。每月抽查病房环境 :包括患者出院后同一床单位在紫外线照射 30min前、后 ,2个床单位进行常规湿扫前、后 ,1次床头柜及医师听诊器 ,10名工作人员 (包括医生、护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科危重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入住内科危重监护病房的12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37例,因感染性疾病入住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常见,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深静脉置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鼻饲、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结论内科危重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好预防性措施,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患者由于体质差 ,病程长 ,应用化疗药物种类多 ,治疗周期长 ,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年龄在 6 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罹发院内感染机率更高 ,一旦发病还对结核化疗疗效和预后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结核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本院结核科共收治结核病人 1171例 ,通过查阅医院资料 ,依照卫生部卫医发(2 0 0 0 ) 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确诊合并医院感染者15 4例 ,其中 6 0~ 82岁老年病人 93例 ,感染率为 6 0 .4%。 93例中男性 7…  相似文献   

9.
梅逸静 《山东医药》2001,41(10):58-58
统计 1995~ 1999年间我院普外科病房 (床位 40张 )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漏报率 ,并分析与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年间 ,我院普外科病房 40张床位共年收治患者分别为 5 35例、5 5 0例、5 2 0例、5 85例、5 30例 ,发生院内感染分别是 31、30、2 5、2 0、13例 ,年外科病房院内感染率分别为 5 .79% (31/ 5 35 )、5 .0 9% (30 / 5 5 0 )、4.8% (2 5 / 5 2 0 )、3.41%(2 0 / 5 85 )、2 .45 % (13/ 5 30 ) ,漏报率分别是 2 5 .8% (8/ 31)、2 0 % (6 / 30 )、2 0 % (5 / 2 5 )、15 % (3/ 2 0 )、15 .38% (2 / 13)。细菌监测结果 :1995~ 1999年外科病…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水平,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老年患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住院的415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住院老年患发生院内感染414例,院内感染发病率为9.96%,明显高于同期总感染率6.28%(P<0.01);发生院内感染的老年患病死率19.08%,大于未发生感染的老年患病死率5.39%(P<0.01);不同年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有显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增高;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1.09%),泌尿道(25.20%)和胃肠道(18.49%);茵群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48.13%,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占28.63%,真菌占23.23%,有上升趋势。结论 院内感染与年龄,侵袭性操作等密切相关,应加强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6~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将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前3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血液科病房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高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75岁以上高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开胸心脏手术1 361例,1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3%。合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龄心脏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龄患者。分离各种病原菌165株,其中呼吸道101株,占61.2%;血液29株,占17.6%;其他各类病原菌35株,占21.2%。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0.6%),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7.2%),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22.4%)。鲍曼不动杆菌显示多种药物为100%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多药耐药。呋喃妥因及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均为100%。结论:高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耐药性逐渐增加,围手术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者负担,降低高龄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血平板进行分离培养,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 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所获数据。结果共分离葡萄球菌2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7株占24.1%,其它211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2.7%(42/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74.4%(157/211);耐药率监测表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远远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株,且呈多重耐药。结论近年来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菌种构成比发生变化,以CNS为主。MRS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其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年来老年病房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NFUT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将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病房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122例院内尿路感染(NUTI)的患者分为NFUTI与非NFUTI患者,并对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数、感染前留置尿管患者数、感染前使用抗生素患者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数、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及较低的白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NFUTI的危险因素。在NFUTI中,常见的真菌依次是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及无名假丝酵母菌。ICU患者真菌感染及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ICU患者(均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中,有效的ICU感染监控措施、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及加强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减少NFUTI的发生。ICU中,真菌尤其是非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54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症(59.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2.2%。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50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肝脏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探讨肝脏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6年6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507例肝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前有446例(87.97%)患者使用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为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用药起点高、联合用药者多,疗程过长或频繁换药,真菌感染后未及时停药等现象。结论肝脏疾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后加重基础肝病,预后差。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9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50.0%),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87例(88.8%),胆道感染42例(42.9%),肠道感染21例(21.4%),呼吸道感染12例(12.2%),其它部位感染9例(9.2%)。通过对患者腹水、血液、痰、咽拭子、尿液等标本的培养,共培养出细菌3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2例(40.0%),肺炎克雷伯菌6例(20.0%)。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发生多个并发症。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会增加病死率,应注重防治。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in geriatric patients in geriatric and internal medicine ward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Method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1992–2007), pairwise-matched (1:1-ratio) cohort study.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BSI were matched with controls without BSI on year of admiss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before onset of BSI. Demographic, microbiological, and clinical data are collected.

Results

One-hundred forty-two BSI occurred in 129 patients. Predominant microorganisms were Escherichia coli (23.2%),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19.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8.4%), Staphylococcus aureus (7.1%), Klebsiella pneumoniae (5.8%) and Candida spp. (5.8%). Matching was successful for 109 cases. Compared to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cases were more frequently female, suffered more frequently from arthrosis, angina pectoris and pressure ulcers, had wors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scores, had more often an intravenous or bladder catheter, and were more often bedridden. Logistic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presence of an intravenous catheter (odds ratio [OR] 7.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22.9) and being bedridden (OR 2.9, 95% CI 1.6–5.3)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BSI. In univariate analysis nosocomial BSI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22.0% vs. 11.0%; P = 0.029). After adjustment for confounding co-variates, however, nosocomial BSI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hazard ratio 1.3, 95% CI 0.6–2.6). Being bedridden and increasing ag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Conclusion

Intravenous catheters and being bedridden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BSI. Although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this infectious complication seems not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eath in geriatr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医院感染(HAI)的易感因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3例初治AL患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降低、年龄>60岁、未能完全缓解(CR)患者医院感染率增高,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使化疗后AL患者发热及ANC恢复天数分别缩短为(7.0±1.89)d和(6.0±1.3)d。结论:AL患者化疗后ANC降低、患者年龄>60岁及未获得CR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用G-CSF合理应用,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