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与气道炎症和支气管高反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庆荣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2):75-77
现已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AI)疾病,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是其重要特征。本探讨了哮喘与AI和BHR的关系,进而阐述哮喘的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干预措施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重要特点,多种哮喘干预措施可影响气道反应性。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AHR,白三烯调节剂降低AHR的作用弱于吸入糖皮质激素。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对AHR有不利影响,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AHR无明显影响。避免过敏原能明显改善职业性哮喘患者的AHR。某些免疫治疗方法可减轻部分哮喘患者的AHR。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及对气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汀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5):258-260
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包括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气道重构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哮喘的气道功能,自然病程,药物疗效及预后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气重柢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被逐渐揭示出来,这种病理学改变的学生机制及其与气道生理功能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最有效的抗炎药,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但以上研究一般都针对非吸烟群体,从而把多达1/3吸烟的哮喘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可以说吸烟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吸烟的哮喘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如何都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5.
6.
气道炎症标记在哮喘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减轻气道痉挛,但不能治疗气道炎症。当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炎症最有效的药物,但是,随着吸入糖皮质激素量(ICS)的增加,副作用相应增加。当前的哮喘治疗指南,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根据哮喘严重度分级,由哮喘的症状和肺功能决定激素剂量,但是症状和肺功能并不能代表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因此指导激素用量存在偏差,可造成激素用量过高,增加副作用产生的风险,亦可造成激素量不足,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如果哮喘严重度分级结合气道的炎症标记,哮喘会得到更好的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及对气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包括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气道重构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哮喘的气道功能、自然病程、药物疗效及预后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气道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被逐渐揭示出来,这种病理学改变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气道生理功能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小气道炎症与哮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伟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9,19(3):122-123
本综述了哮喘小气道肺功能,病理及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证明小气道炎症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并阐述了小气道病变对哮喘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砷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利用哮喘大鼠模型观察砷剂的作用 ,发现砷剂有一定的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并和布地奈德 (商品名 :普米克 )进行比较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雄性SD大鼠 3 7只 (浙江省医科院实验动物中心 ) ,体重 (13 0± 10 )g ,随机分为四组 :(1)抗原致敏激发组 (A组 ) 8只 ;砷剂处理组 (B组 ) 8只 ,根据剂量 (0 5、1 0、5 0mg·kg-1·d-1)再分为 3个剂量组 (B1、B2 、B3,每组 5只 ) ;正常对照组 (C组 ) 9只 ;布地奈德处理组 (D组 ) 5只。以生理盐水 1ml、鸡卵白蛋白 (OVA ,美国Sigma公司 ) 1 0mg、氢… 相似文献
10.
11.
速尿吸入对哮喘患者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速尿吸入对哮喘患者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方法 ,治疗组每次吸入速尿 (2 0mg ,每日 2次 )及其赋形剂 ;对照组仅吸入其赋形剂。结果 观察治疗 10d后 ,治疗组肺功能除个别指标外 ,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与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改善有显著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也能获得一定改善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尿雾化吸入可缓解哮喘 ,也对阐明药物治疗机理和哮喘发病的病生机理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粘膜活检组织MMP-9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粘膜上皮细胞是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与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例COPD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 ,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粘膜活检 ,对活检组织做MMP 9免疫组化及HE染色 ;同时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组胺激发实验。结果 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粘膜上皮MMP 9免疫组化均为阳性 ,2 / 6的COPD患者气道粘膜上皮MMP 9免疫组化为阳性 ,而所有正常对照气道粘膜上皮MMP 9免疫组化均为阴性 ;相关分析显示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粘膜上皮MMP 9免疫组化评分与气道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0 1) ,与FEV1呈负相关 (r =- 0 5 1,P<0 0 1) ,与PD2 0 FEV1不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粘膜上皮表达MMP 9,此可能为导致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气流受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早期气道重塑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地塞米松组(C)、苦参碱高剂量组(D,50 mg/kg)和低剂量组(E,25 mg/kg)5组.卵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每次激发前,C、D、E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相应剂量的苦参碱进行灌胃;B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A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致敏、激发及灌胃.肺组织切片染色,炎症细胞及黏液分泌评分、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测定平滑肌面积、基底膜胶原面积.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对等级数据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的数据则进行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eney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A-E组炎症细胞评分(均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5(1,2)、4(4,5)、2(1,3)、2(2,3)、3(2,3.3),黏液分泌评分分别为1.5(1,2)、5(4,6)、2(1,3)、2(2.5,4)、3(3,4),B组明显高于A组(X2值分别为21.3和22.6,均P<0.01),C组明显低于B组(X2值分别为13.3和15.0,均P<0.01),D、E组低于B组(X2值分别为9.1、10.9和9.8、9.7,均P<0.05);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0.5)%、(54.7±15.5)%、(20.4±5.9)%、(31.7±7.6)%、(36.2±10.8)%,B组明显高于A组(t=12.0,P<0.01),C、D组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7.7和5.1,均P<0.01),E组低于B组(t=4.2,P<0.05);5组平滑肌面积分别为(11.5±2.1)、(30.0±3.3)、(15.2±3.1)、(22.2±4.8)和(26.5±3.4)um2/um,B组明显高于A组(t=11.4,P<0.01),C、D、E组均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9.1、4.7和2.2,均P<0.01);胶原沉积面积5组分别为(3.9±1.8)、(24.4±6.1)、(15.4±3.5)、(16.6±6.0)和(17.5±4.4)um2/um,B组明显高于A组(t=9.3,P<0.01),C、D组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3.5,均P<0.01),E组低于B组(t=3.2,P<0.05);5组TGF-β1 Mrna灰度值分别为160±25、247±37、174±23、195±25、207±42,CTGF Mrna灰度值5组分别为86±8、160±24、94±10、93±14、104 4-10,B组明显高于A组(f值分别为6.1、11.6,均P<0.01),C、D、E组均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3.7、2.7、5.1和10.6、8.6、10.3,均P<0.01).5组肺组织TGF-B1吸光度值分别为21±5、36±8、26±5、26±5和26±5,肺组织CTGF吸光度值分别为15±4、27±5、21±4、22±3和23±4,B组明显高于A组(t值分别为5.7和6.4,均P<0.01),c、D组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3.9、3.9和3.2、2.8,均P<0.01),E组低于B组(t值分别为3.8和2.5,均P<0.05).各组小鼠胞质中TGF-β1与平滑肌面积、TGF-β1与胶原沉积面积、CTGF与平滑肌面积、CTGF与胶原沉积面积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5、0.583、0.522和0.590,均P<0.01).结论 苦参碱能够抑制哮喘的早期气道重塑和炎症,其抑制气道重塑的可能机制与TGF-β1到CTGF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刨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IJ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Ioo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Ioo均≤6.25g/L,对照组PCIoo均≥12.5g/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7.97±0.82)(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g/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IJ值从Mch浓度0.39g/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 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L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 无创哮喘组PC100均≤6.25 g/L,对照组PC100均≥12.5 g/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7.97±0.82)(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 g/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值从Mch浓度0.39 g/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介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诱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浓度,探讨EB的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43例EB(EB组)患者行诱导痰检查,将2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CVA组)、16例典型支气管哮喘(哮喘组)患者和21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对照诱导痰检查,并对部分EB(11例)和CVA患者(1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观察检测诱导痰、BALF中的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C4(LTC4)和组胺的浓度。结果EB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为0.1130±0.1470,CVA组为0.1900±0.1800,哮喘组为0.3860±0.2670,与健康对照组(0.0020±0.0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与CVA组、CVA组与E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组BALF中EOS为0.011±0.016,CVA组为0.053±0.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中的ECP浓度为(0.62±0.66)mg/L、CVA组为(1.27±1.74)mg/L,对照组为(0.07±0.10)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诱导痰中的LTC4浓度为(0.65±0.62)μg/L,EB组为(0.39±0.61)μg/L,对照组为(0.15±0.11)μ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CVA组BALF中组胺浓度为(3.4±1.4)μg/L,EB组为(1.6±1.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组EOS炎症主要局限于中心气道,部分气道炎性介质水平低于CVA组。上述气道炎性特征可能是EB患者无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产ASTOGAPHTCK6000CV气道反应测定仪,以乙酰甲胆碱为气道激发剂,观察60例支气管哮喘、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及37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反应性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哮喘病人的气道反应阈值(Dmin)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P<005)。急性支气管炎病人中,气道激发试验33例阴性,占89%,4例阳性,占11%。4例阳性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曲线与哮喘组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明显不同,其Dmin也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于不同类型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和指导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诱导痰NEU%、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NEU%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NEU%治疗后无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IL-8、NEU%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EOS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EOS哮喘的发生可能与RANTES的趋化、EOS的活化、ECP的释放有关,激素可以抑制EOS气道炎症.而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发生可能与IL-8的趋化、NEU的活化、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Akifumi Honjo Hirohisa Ogawa Masahiko Azuma Toshifumi Tezuka Saburo Sone Arya Biragyn Yasuhiko Nishioka 《Respiratory investigation》2013,51(4):241-249
Back groundBronchial asthma is characterized by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involving 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 (CCR4)-positive Th2 cells. As such,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disease can be alleviated by targeted-elimination of CCR4+ cells. Thymus 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 (TARC)-PE38, a TARC fused the exotoxin fragment PE38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s been shown to efficiently kill CCR4+ cells by delivering the exotoxin fragment PE38 into CCR4+ cells. To test our hypothesis, we examined whether TARC-PE38 could suppress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house dust mite (HDM)-induced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Methods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ARC-PE38 on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HDM-induced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lung histopathology, lung Th1/Th2 cell popula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1/Th2 cytokines in the lungs were assessed in HDM-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mice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ARC-PE38.ResultsTARC-PE38 efficiently suppressed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the overall area of inflammation, and goblet cell hyperplasia. In HDM-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mice, TARC-PE38 specifically reduced the numbers of CCR4+ cells. This redu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2 cytokines in the airway,an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eukocytes, including macrophages, eosinophils and lymphocytes, within the subepithelial area of the lungs and airway lumen. TARC-PE38 had noeffect on Th1 cells.Conclusion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CCR4+ cells via TARC-PE38 treatment is sufficient to control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相似文献